让网络爱国主义健康发展
2018-07-12段然
段然
【摘要】网络信息时代,人们对“爱国”的内涵有了更深入、更丰富的理解,使网络爱国主义产生了新特点。在组织结构上,网络爱国主义呈现出去精英化、去阶级化、去身份化的特点;在运作模式上,则以线上、线下联动开展为主。同时,一些网民也表现出非理性化、情绪化的不良倾向,需要我们加强引导和监管,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
【关键词】网络空间 爱国主义 思想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网络信息时代,人们对“爱国”的内涵有了更深入、更丰富的理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近年来,我国在互联网综合治理方面取得诸多成效,营造了良好的网络氛围,让网络空间充满了正能量和主旋律,成为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和强国之魄,是能够让人们充满正能量的精神依托。一直以来,爱国主义教育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对社会公众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爱国主义在表现形式上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变化。
首先,网络信息时代的爱国主义主体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其展现的方式也呈现出信息化、数字化等特点,让爱国主义的影响无处不在,与传统的爱国主义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其次,借助网络的力量,爱国主义教育在传播力度上也有明显增强,彰显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开放性,任何个体都可以借助网络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这与传统的依赖书本传播爱国主义思想的方式有明显不同。再次,网络时代的爱国主义能够超越时空界限,教育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各类新媒体社交平台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方式诠释了新的、能够被网络受众广泛接受的爱国主义内涵,使人们对“爱国”的内涵有了更深入、更丰富的理解。
网络爱国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其一,网络爱国主义的组织结构呈现出去精英化、去阶级化、去身份化的特点。在网络空间中,爱国主义的新表现主要体现在网民自发组织、自愿参与爱国运动,突破了社会阶层、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局限。只要人们愿意表达爱国情感,就可以随时参与到网络爱国主义运动中。网络爱国主义削弱了政治精英的话语权,将不同民族、不同身份、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网民凝聚在一起,不仅使爱国主义摆脱了传统民族主义的局限性,还有力推动了社会的民主化进程。近年来,我国网络爱国主义运动均由“草根”发起,通过这种方式,普通民众的网络舆论影响力不断扩大。由此可见,网络爱国主义组织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去精英化、去阶级化、去身份化的趋势十分明显。
其二,运作模式以线上、线下联动开展为主。传统爱国主义运动依赖于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直接联系的模式,其开展往往受时间、地域、规模的限制,传播效率低、互动差、沟通不便利。相比之下,网络爱国主义运动则突破了这些束缚,拥有了开展线上、线下联动活动的广阔平台,网站、论坛、群组等成为了主要阵地,以此凝聚爱国主义力量,允许成员分享自己的爱国思想和价值观,并利用网络平台的传播速度、传播范围吸引更多网民参与,通过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情感互动,形成网络爱国主义阵营。具有影响力的网络爱国主义阵营从线上转移到线下,将虚拟转化为现实,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的联动,迅速提升了网络爱国主义的号召力,有助于进一步强化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对网民的价值观产生正向引导。
其三,由于网络空间的环境相对自由,一些网民表现出非理性化、情绪化的不良倾向。鉴于网络本身具有虚拟性,所以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网络上就可能出现一些极端的言论或行为。有的网民甚至在网络中频频以谩骂和侮辱的形式对与其意见相左的人进行言论攻击,由此演变为暴力事件。例如在抵制日货的运动中,不少地区出现了砸日本车、抵制日货等非理性暴力事件,对我国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侵害。网络中的非理性言语表达已经不再是个例,部分网友对突发事件了解不足,往往不假思索地跟风,并采取过激的语言和行为肆意攻击他人,产生了不良社会影响。
为爱国主义的传播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
注重明辨是非,防止爱国主义走向网络民粹化。在公共网络空间中,每个参与进来的网民都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他们既是传播者,又是接受者,都可以参与相关话题的探讨。正如上文所提出的,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赋予爱国主义去精英化、去阶级化、去身份化等特征,突破了传统爱国主义运动中知识分子和政治精英的主导地位,开始向平民化的方向发展。爱国主义本身是值得弘扬的,网民也应当拥有在网络中自由表达爱国情感的权利。但是,网络爱国主义的自由和平等也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若不加以约束监管,一旦被别有用心的群体操控和利用,网络爱国主义将会向民粹化的方向发展,甚至走向极端。因此,网民在发表言论时,既要能做到明辨是非,透过现象看本质,也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识破网络谣言的能力,在复杂的网络空间中充分发挥正向引导力量,揭露那些披着爱国主义外衣的虚伪言论。
双管齐下,同时关注线上言论与线下运动。网络爱国主义既重视传统爱国主义的线下运动,又将网络平台作为线上阵地,借助线上和线下的有效结合,让爱国主义思想和言论在更广阔的空间中进行传播。网络空间让爱国主义思想传播提升了效率、扩大了范围,不仅满足了网民爱国情感的表达需求,更激发了网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从线上情况来看,网络平台为爱国主义者提供了充分的表达空间,并且让不同的思想和言论进行交流。爱国主义本身就具有公共属性,网络空间则让公共属性不断延展,进而成为凝聚民意的重要平台。在肯定网络平台为爱国主义思想传播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我们也要避免被错误引导,偏离爱国主义的本质和初衷。从线下情况来看,当网络空间的爱国主义情绪酝酿到一定程度时,就很可能向线下转移。一旦参与运动的人数过多,就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影响。面对网络爱国主义线上和线下的活动,我们要双管齐下,对线上言论和线下行动进行严格监管,引导网络爱国主义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防止网络爱国主义对社会秩序造成影响。
提升网民素质,营造理性的网络舆论环境。网络爱国主义的非理性言论和过激行为往往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非理性言論的长期影响下,网民很容易形成极端、情绪化的性格,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冲动、暴力的行为。爱国主义的评价标准并不是极端和暴力,而是在理性的引导下进行爱国精神的传递。一直以来,我国都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实现社会公众平等相处。网络爱国主义同样也需要理性和谐的氛围,通过加强网络立法,让网民能够自由理性地发表意见,进行信息交流。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网民素质的提升,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网民开展教育活动,比如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文化教育活动等,培养网民独立、客观、理性的精神,在网络中宣扬主旋律和正能量,不断净化网络环境,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
(作者为东华大学讲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7年10月27日。
②鲁宽民、徐奇:《网络发展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维护的逻辑关系》,《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年第9期。
③于丹:《网络人士统战工作的挑战和应对思路》,《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④徐家林、王皓翔:《网络公共空间中的爱国主义新特征与新趋向》,《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责编/王妍卓 美编/王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