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2018-07-12朱李英
摘 要:随着高职院校学生数量的迅速增加,培养合格的企业人才是很多高校关注的问题。目前,“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很多高职院校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及就业质量所提供的一种方式,其利用校企深度合作,工学交替,发挥学校与企业各自的优势,校企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予以实施。本文以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给排水专业为例,探讨“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施与思考。
关键词:订单式;校企合作;实践;思考
随着每年毕业季的来临,有很多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由于部分学生没有出色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使找工作成了难题。如何培养切合企业需求的毕业生,成了各高职院校所关注的重点课题。当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而城镇化建设的加速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处处是硬化路面,导致很多地势较低的城市出现较为严重的内涝;人口的急剧增加,使得城市黑臭水问题严重;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对新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顺应市场的需求,我院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在甄别多家企业后,与合作企业签订了冠名订单班“誉帆班”。“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高职院校根据企业需求培养学生,是我国职教改革和创新历程中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大胆探索,是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表现之一。
一、给排水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施
1.组建冠名订单班
为确保“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提高订单学生就业能力及就业质量,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初,在企业和学校对水利工程系学生进行企业、专业的宣传和介绍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愿报名、班主任推荐等方式进行初步筛选;校企双方按照企业招工的要求从体能测试、笔试、面试等标准流程着手,选拔3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进入冠名订单班学习并签订三方协议。
2.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给排水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形成了“学校+行业+企业”三位一体模式,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专家全程参与给排水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在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根据企业人才技能需求,学院与企业共同为订单班打造了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排水管道养护技术、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等六门特色课程,教学计划采用“2+1”的分配模式,构建全新的基于工作岗位的“四层次、工学交替”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即校内模块化学习实训基地、引企入校、引校入厂、订单实训基地四个层次)。在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人管理和社会能力,操作机械、设备和工作流程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充分的准备。
3.打造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双师型队伍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障。双师型教师是既能从事职业教育工作,又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因此,短期内很难打造一支完全由自有教师组成的双师型队伍。目前,学校一方面在自有教师中进行选拔,根据能力和素质确定重点培养对象2名,派送他们到企业挂职锻炼3个月,鼓励他们考取专业技术职务证书,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学校从合作企业中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学校的客座教授、实训指导教师等,通过授课、讲座、报告、指导论文等方式为师生传授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整合校内外师资力量,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队伍。
4.形成与订单班相适应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为确保“订单班”人才培养工作规范有效地开展,学院在学生管理、兼职教师聘用等方面均制订了相应的管理规定。如订单班学生日常管理规定、订单班企业奖学金实施办法、订单班校外实习管理制度、订单班考核标准及考核制度、订单班兼职教师聘用制度等。这些制度为订单培养工作的有效推进和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探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给排水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成效
1.高校课堂实训设备的有效使用
通过打造专兼合一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教学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也使学生更加珍惜订单班的学习机会。教师、师傅直接把课堂搬到实训室、实训基地,并形成讨论区、学习区和操作区,让学生在学习区完成资讯,在讨论区完成决策、计划、检查及评价等环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在操作区域完成项目的实施和学习效果的检查。通过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使得“校中厂、厂中校”的高职院校实训设备、实训条件得以高效使用。
2.学生收获自信,提高综合能力
从学生进入“誉帆班”,校企双方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行业、职业认知教育,让学生明确岗位人才需求情况,并在教学中融入“发展公司、实现自我、回报家人、回馈社会”的企业文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岗位知识技能,使高校人才培養紧跟企业实际需求,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极大提升。通过第一学年暑期的实习,大多数学生了解了施工员、安全员、预算员等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也为自己增添了自信。
3.培养模式在其他专业逐渐推广
“四层次、工学交替”校企人才共育模式在我院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冠名订单班的实施过程中,收到了企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和不足,可以在我系甚至我院其他专业进行推广。
三、给排水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思考
1.完善政策制度、吸引企业参与
订单培养模式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的最大获益是提高教学质量,使培养的人才得到社会的认可;企业的最大获益是得到自己想要的适用人才,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实现利润最大化。从学校的角度看,高职院校要发挥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必须切实开展校企深度合作。从企业的角度看,要想实现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就要与高职院校开展全方位的合作,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利益共同体。从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的角度看,伴随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亟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国家及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尽早出台相关政策制度以激励校企合作,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大环境。
2.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力促企业课程实施
给排水专业实施的“2+1”人才培养的合作模式,最后一年教育是在企业完成,这也就缩短了学生的在校时间,有些专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会在企业边实践边授课,而来自企业的教师缺乏授课经验,导致有些课程实施难度增加。针对该现象,高校应该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形成校外课程实施管理机制,对企业师傅在制订授课计划、考核等方面进行指导,全力促进企业课程的实施。
3.提高薪资待遇,减少订单班毕业生流失
参与订单班的学生较多,但是最终留在企业的人员较少。企业在入校进行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企业现状介绍时,往往只注重宣传好的一面,而学生第一年暑期进入企业实习后发现企业的一些不如意之处时,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产生脱离订单班的想法;在第二年暑期及第三年的轮岗和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过早地进入岗位角色,由于工资待遇较低,同时,企业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在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缺乏对学生的特别关心和爱护,使学生产生失落感,导致学生在毕业时放弃签订用人合同。基于以上问题,学校和企业应该进行多方面沟通、敦促和协商,适当提高订单班学生实习期及毕业后的工资待遇,同时,校企双方要增强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履行契约,学校也要自觉维护企业和学生的合法利益,实现订单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四层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在水利系“誉帆班”得到了成功实践。给排水专业与知名管道检测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培养模式,有利于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塑造品牌文化,有利于企业找到“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适用人才。“订单式”培养是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郑建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江交通技师学院汽修專业为例[J].职教通讯,2017(8):33-34.
[2]张.“订单班”式酒店管理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华东经济管理,2012,37(2):132-135.
[3]周晖. “师徒结对、订单培养”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24):111-112.
作者简介:朱李英(1980— ),女,副教授,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水文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给排水工程专业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