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2018-07-12姜灵龙
姜灵龙
摘 要:现如今的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只靠传统的实验方法不足以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要想让学生牢记知识,脱离课本,需要让学生自己主导,在实验操作中锻炼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创新性思维,增强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科学实验;创新性思维;创新能力
一、中学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缺乏多角度思维方式
人的思维分为顺向思维、逆向思维、转向思维、垂直思维、水平思维等。比如人们在考虑“人为什么会得天花”的问题时,琴纳却考虑的是“在奶牛场工作的女工为什么不得天花”,这就打破了人们的思维定势,运用发散式思维思考问题,最终在医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中学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形成思维定势,而不会从多个角度思考、掌握知识。尤其在实验教学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生实验操作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讲解实验过程,这种方式导致学生无法突破思维定势,甚至当实验结果出现与书本内容不符时,学生只会反思是否在实验步骤上出了问题,是否没按照教师的方法去做,缺乏挑战权威、挑战自己的勇气。所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很少会出现令人眼前一亮的想法,因此导致学生的思维方式固定化。
2.教育理念过于传统
传统的考试要求学生用脑思考的比较多,通常是考查学生的记忆力、逻辑辩证能力等,而对于学生操作能力的考查甚是缺少。在这种被动式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过于注重试卷分数,而不是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过于强调知识培养,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重视,这种传统教育远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学方法有待创新
中学教育中,教师的授课方式以及授课内容对学生影响极大,很多教师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只注重学生的成绩,不考虑学生在创新思维方面的潜力。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解知识,将一整堂课全部占满,不留给学生互相探讨、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将实验步骤讲解给学生之后就让学生自己完成,而不是和学生一起探究实验过程,总结探究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民主宽松的态度,实行奖励制度等,充分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对于学生提出的見解,教师应该多倾听、多沟通,提供各种条件去验证学生的见解,为他们做出相应的回答。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措施
1.引导思维方式,避免思维定势
学生的思维定势太强烈,对于一个问题,学生可以将问题挖掘得很深,也可以注重到每一处细节,但是缺乏对知识的探究广度。教师要改变反复教课本上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的方式,而要选取一部分讲解,其余由学生自由发挥、自由讨论、自由研究,拓宽学生的眼界,培养创新性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在中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采用水平思维而不是垂直思维,从各个角度对问题进行探究,拓宽思路,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创新性思维在学生的创新性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
2.改进实验教学,重视创新能力
初中阶段缺少科学实验课程,通过一些实验,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在实验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养成探究的习惯。因此,科学实验课的比重应该增加,教师可给出可探究性的问题,与学生在实验室里边做边想、共同探究,保证学生掌握知识。在实验结束后也无需告诉学生实验结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结论,使之思维进行发散,增强创新能力。
3.建立民主环境,鼓励大胆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不能一味地授课,而是转换成为引导者,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要将实验课还给学生,与学生一起探讨。在实验课中,可以将所有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分工问题由组内人员自由协商,让学生团结协作,之后与别的小组对实验操作互相进行评论。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对优秀的小组实行奖励。在小组分工里,学生提高了团结协作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不提供实验结论,让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真正地理解、掌握知识。
4.反思实验内容,使学生学会理性思考
实验结束以后,让学生重新思考自己的实验过程是否是最好的设计,如果不是,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重复试验,对自己的操作过程提出问题,进行反思,进而解答问题后完成实验报告。在学生进行实验时,由于学生固有的思维并没有对此实验进行预测,实验完成后也不会反思修改,所以这样的实验,并不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报告中对实验进行预测以及为什么会这样预测,多提出一些为什么,反复改进,提高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
总之,在初中实验教学中,对于求知欲旺盛的中学生来说,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给学生创设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大胆思考、勇于创造。学生要突破思维定势,反复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强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赵鸣明.浅谈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5(8):124.
[2]李素蓉.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有效策略[J].成才之路,2013(3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