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汽修专业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途径
2018-07-12高允科
高允科
摘 要:随着私家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维修行业已经成为朝阳产业。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在汽车领域得到广泛运用,汽车正步入智能化阶段,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只有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岗位适应能力;社会需求;培养途径
一、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
一是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偏低,大部分为职高和初中毕业生,有的甚至连初中还没有毕业,大专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可谓凤毛麟角。二是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人员很少。三是从事汽车维修学徒的人员,坚持到底的少,改行的特别多。四是维修小型车的人员较多,维修大型车,尤其是维修工程机械装备的人员较少。五是维修机电方面的人员较多,钣金、喷漆的人员较少。
二、培养汽修专业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途径
第一,对刚入学的新生,要让他们先了解汽车维修行业的岗位需要那些知识和技能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新生刚到校,第一周就要先到当地的综合性汽车修配厂或4S店进行考察参观学习,了解汽车维修行业人才需求情况,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第二,聘请事业成功的往届毕业生到校介绍自己成功的经验,并指出在学校应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汽车维修行业的岗位需求,才能提高就业质量。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在日常教学和实训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把4S店的“5S”管理经验引入到实训课中,努力使学生做到“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5S要求。整理,就是把实训室里的物品分为有用的和没用的,没用的立即處理掉。整顿,就是把有用的物品按照用途和种类进行区分、编号,放在规定的货架和工具柜里。清扫,就是保持环境干净、整齐、规范。清洁,将上面的“3S”做法制度化、规范化,使所有的设备、工具保持清洁。素养,就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5S”的行为习惯,这在某种意义上比知识和技能还重要,因为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第四,把礼仪礼节融入课堂中,在授课过程中,强调礼仪礼节在汽车维修行业岗位上的重要作用,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展现出个人内在的品质、修养和知识能力,养成自然、文明、稳重、敬人的习惯,为将来在工作中处理好人际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五,优化课程结构,正确处理好专业课、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之间的关系,达到分工明确,互不矛盾,各得其所,使专业课教师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能力上。如上汽车电器课,学生有“两怕”,一是怕损坏电器部件,二怕触电。为了解决“两怕”问题,专业课教师就要主动与文化课和基础课教师联系,把任务分给他们,做到分工明确。这样专业课教师就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第六,加强直观教学,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对基本原理的运用能力。汽车零部件的认识是联系基本原理和实际修车能力的桥梁。在上专业课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把零件认识与汽车构造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如讲发电机的时候,先让学生按照要求拆解发电机,同时要求学生按照拆解的顺序摆放好,每讲一个零件,让学生对照多媒体课件进行比较,使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发电机的结构,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掌握各种零件之间的联系,把原理和作用融入进去。这样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发电机结构的认识和对发电机工作原理的理解,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修车工作中,提高教学效果。
第七,在操作课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诊断能力。动手能力是指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是把知识付诸实践的操作能力。教师要与时俱进,了解当前修车的实际需求,如现在修发电机的工作量已经很少了,修配厂主要的工作量是判断发电机是否有故障和把有故障的发电机从车上拆下来更换新的发电机。明确目标后,就对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简单的机械动手训练,把知识运用到动手训练中,如第一步,为什么要先拆下蓄电池搭铁线。车上的铁和零部件的外壳是蓄电池的负极,而发电机的电枢接柱是蓄电池的正极,如果不先拆下蓄电池负极,很容易造成蓄电池正负极短路。这个事故是很危险的。在这个项目中,最关键的是,在拆下发电机这项工作之前,要先判断发电机是否有故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把动手和动脑有机结合起来,把知识融入动手操作之中。
第八,在顶岗实习中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很多学校在学生顶岗实习时,把学生分配到汽车修配厂就万事大吉了,而没有对学生进行跟踪服务。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提高,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质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到修配厂顶岗,一起解决修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的修车案例,使学生养成动手之前必须明白为什么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