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企的科技创新之路怎么走

2018-07-12徐敬红

人民论坛 2018年16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民营企业

徐敬红

【摘要】当前,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完善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强宏观调控;同时,民营企业要制定合理发展战略,加强与各方合作,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增强知识产权、科技成果保护意识,以此推动科技创新。

【关键词】民营企业 科技创新 知識产权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我们要想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只有不断提高技术层次,掌握核心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以满足市场深层次需要,才能在各方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让民营经济更好地发展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面临的问题

民营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不足。我国前100强企业中,民营企业的占比不多,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在研发投入上相对不足。一方面,许多民营企业局限于现有的技术,不注重增加对新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虽然现在企业的融资渠道逐渐拓宽,如贷款、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等,但多数民营企业融资能力有限,尤其是对于小微企业来说,融资渠道相对较窄,主要渠道就是银行贷款。银行又将其作为“高风险”客户,使很多民营企业因资金不足,对于技术创新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民营企业的发展战略与产品定位不够准确。许多民营企业只注重当前的经济效益,关注利用现有技术取得最大收益。一些民营企业在研发阶段产品的定位不够高,在市场竞争中常常搞价格战,以低价格取胜,这种短视现象与做法,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企业对现有产品没有预期设想与技术升级,不去追求进一步创新与研发,对核心技术的研究相对滞后,会导致企业发展受限,不能抵御外界的风险与竞争。

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资源整合利用不高。许多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资源较分散,与高等院校、培训机构的联系不够紧密,产学研结合不够充分,合作机制不健全,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还有一些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研发及市场信息掌握的不够及时、全面,其产品研发、设计不能适应消费者已经升级了的需求,因而生产出的产品往往因销售不出去而造成产品积压,资金很难回笼,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科技的进一步创新。

民营企业的技术人才引进比较困难。对于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引进人才本就存在劣势,一般科技人才大多愿意去大公司,往往优先选择国企或外资企业,因为国企与外资企业发展空间更大。同时,民营企业培养人才也存在许多顾虑。大多数的民营企业资金不够充足,用于人才培养的资金少之又少,导致人才职业发展受限。还有企业现有的激励机制很难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一部分在职的科研人员基本安于现状、缺乏创新动力,还有一部分能力较强的科研人员,只是把所在的企业当作一个跳板。最终使许多民营企业陷入招聘一培养人才一人才跳槽一重新招聘一启用新人的循环之中,技术人才队伍不稳定。

民营企业对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强。由于民营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较少,其掌握的核心技术和拥有高质量产品的数量相应的也就较少。加之,民营企业多集中在加工与组装领域,劳动生产率低、能源消耗大。因此,总体来讲,能够进入国家扶持的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民营企业的数量相对较少。许多民营企业花大力气去自主研发,但自主知识产权意识不强,不能及时注册专利,甚至有一部分企业因使用其他企业及个人的专利而长期支付较大费用。

提高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完善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首先,国家要鼓励民营企业对科技研发进行专项资金投入,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并逐步提高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补贴力度。其次,要不断完善民营企业的投融资体系。发挥众筹、众包、众创、众扶等多种融资方式的作用,促使各种金融服务与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进行有机结合。再次,应鼓励金融部门对企业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完善银行与民营企业的合作机制。最后,不断完善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降低融资成本。要为民营企业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改善民营企业科技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民营企业的信心,最终推动科技创新。

民营企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产品定位要准确。民营企业经营有方、实现效益最大化的首要条件,就是制定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而且产品定位要准确。国家正在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并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补”举措。作为民营企业,要时刻关注国家政策制定与实施,关注市场的需求与变化,对于供求的不平衡问题要及时调整战略,通过科技创新,改进产品,提高产品定位。一些民营企业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走专业化道路,尤其是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不能盲目进行多元化发展,而应把一个行业做得精而专。这样有利于集中力量进行业务发展,更快地提升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力。

加强与各方合作,共享科技创新成果。“互联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通过互联网平台,能够实现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多方联合,这有利于汇集多方智慧。民营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更全面地掌握各方的信息,尤其是大数据的运用,为企业与专业技术人才的对接提供了便利。通过“互联网+科研”,有利于民营企业对应市场需求去进行技术创新,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去研发产品;也有利于民营企业与各个科研院所更好地交流合作,及时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成果。同时,通过合作与交流,科研院所和各大高校能更好了解企业所需的人才类型,及时调整培养计划,培养出更多适合企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人才,为民企科技创新提供支撑。

加大对人才的培养,提高研发能力。在国家层面上,对于科技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视,提出了一系列如“千人计划…‘特支计划…‘推进计划”等专项措施。各省在落实这些国家计划的同时,又结合地方实际提出适合自己区域的各项计划,把人才的培养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起来。民营企业可以利用这些计划积极引进所需的人才,国家和地方政府也要加强引导,培养更多有助于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科技型人才。在民营企业自身方面,要意识到人才对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完善对科技人才的鼓励激励机制。比如,现行的科技成果收益分配和股权分配等新型激励制度,让人才对企业有一种归属感,使他们能进得来、留得下。另外,民营企业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还要给科技人才得以施展才华的空间。

增强知识产权、科技成果保护意识。因为许多民营企业的科技成果数量较少,所以对知识产权及科技成果的保护意识不强。为了较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国家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保护科技成果的宣传力度,增强民营企业技术成果及专利技术的保护意识;其次,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聘请这方面的法律顾问,详细了解有关内容,让自己的科研成果能为自己所用,也可以有条件许可其他企业使用,为自己带来更多、更好的收益。

在信息革命的时代背景下,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民营企业应积极提高自身科技研发能力,主动探索科技创新之路,努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者为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吉林省民办高等教育投资机制研究”(课题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16]第505号)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陈惠源:《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模型构建及分析——基于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机制的构建》,《中国商贸》,2015年第4期。

②杨大风:《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研究》,《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

责编/温祖俊 美编/于珊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民营企业
2019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2017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论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要素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