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理角度漫谈世界杯足球赛
2018-07-12张维堂
张维堂
摘要:从地理视角,分析世界足坛热点现象,探秘足球运动背后深层次机理;解析世界足球三大流派,预测世界杯桂冠花落谁家。
关键词:地理角度;世界杯;流派;脱亚入欧
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将于2018年6月14日在俄罗斯开幕。足球热浪即将席卷全球。从地理学的视角观察世界杯,足球的世界也离不开地理。
一、减少熬夜看球赛——消弭时差惹的祸
俄罗斯国土东西跨经度为170°,共有11个时区。从2010年开始,全国的时区数由11个调整为9个。承办世界杯比赛的城市分布在从东二区(加里宁格勒)至东五区(叶卡捷琳堡)的范围内。球迷朋友去俄罗斯旅游,看世界杯,要经常调整时钟。
以首都莫斯科为例,该城市使用东三区区时,而中国使用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时。莫斯科承办的世界杯揭幕战开球时间是6月14日18时,中国球迷看电视直播的时间将是6月14日23︰00。
考虑到世界杯在全球的商业推广,以及兼顾各大洲球迷通过电视及网络在适宜时间段观赛的权益。国际足联对比赛开球时间做了非常人性化的调整,比赛分别在北京时间18︰00、20︰00、21︰00、22︰00、23︰00、0︰00、2︰00、3︰00共计8个时间点开球。作一个统计(如图1),相比于以往历届世界杯,大部分的比赛中国球迷无需熬夜观看。
二、选择举办城市——多因素综合考量
俄罗斯地跨亚欧两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以乌拉尔山为界,俄罗斯领土的大部分都位于亚洲,但它传统上是一个欧洲国家。属于欧洲的部分,经济发达程度大大超过亚洲部分。2018年的世界杯一共在俄罗斯的11个城市举行,它们分别是莫斯科、圣彼得堡、加里宁格勒、伏尔加格勒、喀山、下诺夫哥罗德、萨马拉、萨兰斯克、罗斯托夫、索契、叶卡捷琳堡(如图2)。
观察图2,大家会惊奇地发现,这11个城市全部位于俄罗斯西部欧洲部分(乌拉尔山是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东部的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海参崴等大城市统统与世界杯无缘。这主要是因为俄罗斯的领土太大,即使从伊尔库茨克飞到莫斯科最快也要七小时,更不用说从海参崴飞过去了。
11个城市中加里宁格勒位于俄罗斯的最西边,与其它地区相比有独特的地理状况。叶卡捷琳堡是最东边的一个城市,恰好位于乌拉尔山麓。按国民经济综合指标及商贸流通领域,它是俄罗斯第三大城市,仅次于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莫斯科是首都,也是第一大城市,旅游景点繁多。圣彼得堡、喀山与莫斯科一同被评为俄罗斯三大A级历史文化名城。下诺夫哥罗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工业发达,是伟大作家高尔基的故乡。伏尔加格勒,1961年之前的名字是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索契是黑海之滨的疗养胜地,气候宜人。罗斯托夫位于顿河河畔,16~17世纪是俄罗斯最富有的城市。萨马拉是苏联二战时的陪都。萨兰斯克是俄罗斯莫尔多瓦共和国的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唯一的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城市。
承办世界杯的比赛,首先需要规范专业的足球场馆,能够容纳观众数量至少在40 000人以上。上述11个城市的12个足球场馆均经过国际足联的数轮评估和验收,符合举办世界杯比赛的要求。由上述分析可知,能够承办世界杯比赛的城市均是经济发达,历史文化悠久,人口众多,基础设施完善的大中城市。
三、欧洲称王——经济全球化必然
从1930年的首届世界杯开始,至1978年的阿根廷世界杯,南美球队共6次夺冠,欧洲5次折桂,双方平分秋色。而从1982年以来的9届世界杯来自欧洲的球队6次夺冠,南美只有3次,夺冠天平明显向欧洲倾斜。在俱乐部层面,2005—2017的十三届世俱杯,欧洲球队10次问鼎,而南美球队只有3次夺冠。世界足球的发展不平衡趋势愈加明显。至于中北美、非洲、大洋洲、亚洲球队,1982年以来的世界杯只有韩国在2002年利用本土作战的机会打入过四强。究其根本原因,八十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难辞其咎。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资金、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使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欧洲国家利用自身发达的经济、成熟的联赛运营机制,深厚的足球文化底蕴,汇聚了全世界绝大部分当打之年的球星,联赛的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其它各大洲。高水平的联赛造就高水平的球员,国家队水平也是水涨船高。五大联赛国家德国队、法国队、西班牙队等球队在近几届世界杯的成绩总体较好。此外,欧洲各大超级俱乐部还利用遍布全球的球探体系,在南美和非洲等地疯狂“薅羊毛”,将大批有天赋的少年球星带至欧洲培养。总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最终结果是欧洲足球一枝独秀,中北美、亚洲、大洋洲裹足不前,南美洲和非洲地區足球水平日渐衰落。
四、非洲衰落——人口迁移负影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喀麦隆、尼日利亚等国在世界杯、奥运会的惊艳表现让人们对非洲势力充满期待。很多球迷相信,假以时日非洲足球一定能够成为欧洲、南美之外的世界足球板块的第三极。但近年来,非洲国家足球反而有没落趋势,在近几届世界杯上的成绩也是高开低走,令人大跌眼镜。究其原因,非洲国家虽然有丰富的足球人才资源,但是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导致投入到青训的资金极少,甚至出现2014年世界杯上尼日利亚欠薪罢训的闹剧。经济的不景气,俱乐部也难以留住高水平球员。导致非洲足球衰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口迁移。从地理位置思考,非洲北部和欧洲只隔一个地中海,距离近,移民成本低。非洲大部分国家二战前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语言文化交流方便。由于财政紧张、资金困乏,非洲足球管理和发展极为混乱。很多在足球上有天赋的孩子选择远渡重洋,加入欧洲国家国籍。这样造成非洲足球人才大量流失。另一方面,欧洲很多国家允许双国籍和多国籍制度,以利于把非洲及其它地区好的年轻球员招入自己的国家队。比如法国有很多黑人球员,齐达内是阿尔及利亚裔、维埃拉是塞内加尔裔。葡萄牙的著名球星尤西比奥祖籍是莫桑比克,纳尼就出生在佛得角。
五、流派与风格——一方水土一方情
世界足坛流派众多,本文只介绍最具观赏性的三大派别,并且尝试从地理学观点探究流派风格形成背后的因素(如图3)。它们是欧洲力量派、南美技术派和欧洲拉丁派。其中,欧洲力量派与欧洲拉丁派大致以阿尔卑斯——喀尔巴阡山一线为界。
欧洲力量派,主要分布在阿尔卑斯——喀尔巴阡山一线以北。这些地方因纬度高,冬季普遍寒冷(西半部好一些,但也比较湿冷),夏季一般也不炎热,而且多风。由于气温低,人体需要通过增加热量来维持热量平衡。对于足球运动员来说,奔跑就是主动热量的一个好方法,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体温。这些国家的本地居民绝大多数都属于白色人种。球员普遍身材高大,力量体格优秀,因而他们的对抗能力和体力普遍占有优势,但身材相对笨重,因而绝对速度不突出。
来到南美大陆,这块大陆大部分处在热带地区,气温高湿度也高,为了保持人体热量平衡,必须通过增加汗液分泌来增加散热。但是如果出汗过多也会导致口渴、乏力、水盐失衡等问题,严重时还会对身体产生进一步损害。此外,有一些南美洲国家(如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国)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海拔较高,有缺氧的特点。无论在高温还是高海拔条件下,如何保持九十分钟内的体能分配都是南美球队要面对的课题。因而南美球队较少大范围跑动,而以控球和盘带为主。
欧洲拉丁派分布在欧洲南部地区。这些地区以地中海气候和温和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相比欧洲北半部更加温暖,阳光也更为充足,而更多的山地地形也使偏向于技术化的球路成为现实,因此,这些地方的球队一般都拥有细腻的技术。相较美洲地区,此地与欧洲北半部更为密切,因而也具备欧洲型足球的优点,简练、快速、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