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双服”与民生档案
2018-07-12继卫
继卫
当前,在全省开展的以“创新、强企、解难、惠民”为主题的“双创双服”活动,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的实际行动,是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重要抓手,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河北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事关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河北落地见效,事关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雙创双服”关键在“服”,惟有切实搞好公共服务,增强服务意识,才能更好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真正促进和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作为档案部门,更是要在“服”上下功夫。日前召开的“河北省档案局深入开展‘双创双服暨纠正‘四风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工作调度汇报会”即是档案部门落实“双创双服”的生动体现(见本期《“双创双服”比比看》专栏)。
档案部门开展“双创双服”,就要以民生档案作为“服”的载体,在“服务民生”上寻找突破口,达到“解难、惠民”的目的。民生档案,是指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形成的与人民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档案,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社会管理等民生领域中形成的档案。民生档案具有重要的原始性、基础性、凭证性特征,在解决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2007年12月,国家档案局印发了《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国各级档案部门要把做好民生档案工作作为档案部门贯彻十七大精神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来抓。这是国家层面民生档案建设工作的开始。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在这种全面改善民生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档案局提出了要“从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典型人物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念转变为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从重机关团体利用、轻个人利用,重为机关团体服务、轻为群众服务的传统观念转变为像重视机关团体利用那样重视人民群众利用,从而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
《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下发十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推动民生档案建设,已经在全国形成了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民生档案工作新格局。各级档案馆通过增加馆藏民生档案、深入开发民生档案资源、建立专题数据库、开展政府公开信息查阅、档案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跨馆查阅一站式服务等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民生档案建设工作。真正做到了“民生所想,就是档案工作之所向;民生所需,就是档案工作之所趋。”制定了一批如人民法院诉讼档案、农村五保供养档案、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档案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专业档案管理办法,特别是有关社保档案的管理规范以及检查督导办法。
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讲,档案不仅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真实记录,也是人民群众各方面情况的真实记录。民生档案,是党和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形成的真实记录,是维护人民群众各项权益的原始凭证,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权益。如出生档案、学籍档案、学历档案、就业(失业)登记档案、婚姻档案、户籍档案、知青档案、养老保险档案、医疗保险档案、病历档案、健康档案、住房档案、宅基地档案、土地确权档案、林权档案、城乡低保档案、扶贫开发档案、殡葬档案等等。
本期的《问题探讨》栏目对民生档案的作用和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