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块化导向下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双能型”师资建设研究

2018-07-12赵伶珊杨露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师资建设物流管理模块化

赵伶珊 杨露

摘 要:本文以安徽新华学院为例,从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专业学科竞赛,教科研成果向教学效果转化,丰富教师的各类培训和企业实践锻炼,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参与实践教学与教研活动四个方面,提出了模块化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下“双能型”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措施,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实保障。

关键词:模块化;应用型;物流管理;双能型;师资建设

一、引言

我国高校自2001年开始设立物流专业。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共有239所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高考填报志愿综合参考系统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全国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共481所,其中安徽有20所。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业作为其重要保障也在飞速发展。2016年物流业总收入达到7.9亿元,比上年增长4.6%。随着“互联网+”物流的实施,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也在稳步下降。由此可见,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是现代物流业飞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然而在历届毕业生满意度追踪调查問卷中,学生对教学模式、师资等内容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并且存在培养的物流管理本科人才社会认可度不高、企业不愿意聘请物流管理应届毕业生等问题。针对物流管理人才需求和供给相脱节的问题,大部分高校都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包括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同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各高校也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培养“双能型”师资为主要方向。

二、安徽新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及师资现状

为了强化高素质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国家职业标准、核心岗位资格以及相关岗位资格能力要求,同时突出对未来物流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将行业与职业人才需求作为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同时,立足安徽省物流行业发展和合肥市物流区域中心建设,依托校企深度合作,通过对职业岗位需求的调研,融合职业标准并转换成专业的学习能力要求,构建以岗位职业技能、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模块化教学体系要求专业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求具备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如何通过“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推进模块化教学体系改革的首要问题。

安徽新华学院从2010年开始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共计364人,目前本专业在校本科学生共317人。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思路的指导下,目前本专业校内教师共13名,均是讲师以上职称。近三年,本专业有3名教师获得了高级物流师证书,6名教师获得了中级物流师证书。另外还从企业聘请了高级管理者来我校开展学术讲座,为“双能型”师资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本专业师资队伍仍然存在实践能力不强、教科研成果转化不足等问题。

三、安徽新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模块化导向下“双能型”师资建设举措

依据新华学院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有关文件,结合商学院发展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需要,制订了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案。根据安徽新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规划(2015年—2019年),物流管理教学团队建设目标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核心。

《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双能型”教师认定标准(试行)》(下文简称为“《认定标准》”)已经公布,但是标准较宽泛。而且物流管理专业又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新兴专业,我国物流管理专业开设时间相对较短,本专业很多教师都是青年教师,很少接触社会并参与物流企业实践。这就要求高校努力强化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理论和实践技能兼备的高素质“双能型”教师。

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模块化导向下“双能型”师资建设的具体举措如下:

1.激励教师带队参加专业高水平学科竞赛

《认定标准》明确指出,近五年指导学生参加《安徽省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管理暂行办法》认定的A类、B类赛事并获省级二等及以上奖励一项以上(须为第一指导教师)的教师,可认定为“双能型”教师。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对口参加的A类、B类学科竞赛为全国或安徽省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参加此类学科竞赛,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升指导教师的教学能力。

2.加速教科研成果向教学效果的转化

将科研成果及时充实到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中,比如利用互联网优势,积极推进物流专业课程MOOC教学,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的水平和质量,深化“案例—参与—探究”“问题—情境”等教学模式的研究。

3.丰富教师的各类培训和企业实践锻炼

鼓励教师通过参加学术交流、教学研讨会等方式,加强与外界关于专业研究成果和教改经验的交流。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到知名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和在岗培训,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生产实践、产品研发和课题攻关,从源头上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4.完善产业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聘任机制

针对我校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应从企业引进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仓储、采购、运输、供应链管理主管和高级经理)参与实践教学与教研活动,同时还要完善产业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聘任机制,带动师资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总结

本文在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背景下,分析了安徽新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及师资现状,提出了四条“双能型”师资建设对策。“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需要贴近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同时也需要高校和社会对“双能型”教师给予高度重视,提高待遇。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并留住满足教育发展需要的“双能型”师资,从而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成恒,丁雪峰,魏芳芳.基于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的“双能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以三峡大学为例[J].物流技术,2014(23):493-495.

[2]李德才,王晓艳.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以物流管理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为例[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62-65.

[3]叶金珠,雷银生,陈倬,等.普通高校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的素质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1):153-155.

[4]刘春侠.地方转型发展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30):24-25.

注:本文系安徽新华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7 jy023)。

作者简介:赵伶珊(1988— ),安徽合肥人,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猜你喜欢

师资建设物流管理模块化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模块化住宅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关于强化区县公务员培训师资建设的几点建议
转型时期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探究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师资建设中孝德文化的渗透与传导
基于电子商务理念下的物流管理优化新策略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