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实抓住精准扶贫“牛鼻子”

2018-07-12姚金梅

人民论坛 2018年16期
关键词:扶志扶智牛鼻子

姚金梅

【摘要】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扶贫应以扶产业为基础,扶智为核心,扶志为关键,扶技为重点,这些都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牛鼻子”。只有抓住“牛鼻子”,才能增强扶贫工作的“造血”能力,激活群众的强大信心,增加脱贫的内生动力,从根本上帮助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关键词】扶产业 扶智 扶志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精准扶贫要求针对不同区域环境、不同的贫困状况,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帮助那些真正贫困的群众脱贫致富。这都需要我们转变过去那种“粗放式”的扶贫模式,从给钱给物的“输血式”扶贫向传授致富技能的“造血式”扶贫转变。只有让贫困群众掌握了脱贫技能,才能避免贫困的“代际传递”,因此,“精准扶贫”要先扶“智”,扶产业,更要扶“志”,这是做好精准扶贫的“牛鼻子”。

扶贫的基础是扶产业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建设大而强的产业是实现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因此,想要做好扶贫工作,首先要扶持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产业。产业扶贫,就是要掌握贫困地区的产业优势,找准那些贫困户参与度较高的特色产业,把扶持产业和扶贫进行准确结合,以扶持产业为抓手,提升困难群众经济收入,最终实现脱贫致富的整体目标。做好产业扶贫,一是要准确掌握本地区经济、资源的详细情况和准确数据,了解貧困人口的数量、贫困原因、基本收入等相关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详实的精准扶贫工作方案,科学地规划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指标,制定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并有步骤有规划地去完成;二是针对一些极度困难的地区和群众,扶贫工作应将首要目标集中在改善他们的生存和生活条件上,如有的地区缺乏基本的基础设施,有的家庭吃不饱穿不暖,有病不能医,这就需要首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这一先“输血”的做法,是为以后的“造血”提供重要基础,只有照此做法循序渐进,才能够避免在未来发展中因为发展速度过快导致风险加大;三是要根据贫困程度的不同,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划分方式,绝对贫困地区应当以收入进行划分,次等贫困地区应当以产业来划分,实现从产业发展程度来看脱贫工作这一重要理念;四是应当积极拓展多渠道的扶贫模式,政府各部门要确保一定资源的投入,同时要放开政策,鼓励社会、和个人资本参与扶贫工作,建立多渠道扶贫机制。

扶贫的核心是扶智

教育扶贫是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决定了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基础性工程、先导性工程,也是根本性工程。一个国家地区的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连接在一起,过去扶贫工作的经验表明,贫困地区大部分人员是“素质型贫困户”,人口素质不高、缺乏文化水平、缺少技能是难脱贫的主要原因,因此提升贫困地区的人口素质和技能水平,才能为贫困地区提供基础性的动力;教育是扶贫的先导,是因为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在贫困地区,需要有先进的科学理论指导,来促进生产力的提升,而教育就是传播这些先进的科学理论。教育是扶贫工作的根本,这是因为扶贫首先是扶人,其次才是扶经济,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家庭一个人,精神面貌、文化素质以及知识水平是其最为重要的外在表现,一个有精气神的民族就是强大的民族,一个有精气神的人就是一个富足的人。同时,当前我国的贫困问题,已从过去的物质贫乏为主转变为精神贫乏为主,“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在一些贫困地区,有的人将政府发放的养殖猪拿去卖了换钱,一些地区赌博盛行,一旦有钱就去赌博,这些落后的思想不消除,仅仅依靠物质层面的扶贫工作,是不能引导他们脱贫的。生产力的提升是社会发展转变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升代表着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人是生产力的最主要代表,而教育正是提高人口素质、摆脱贫困面貌的内生动力。

教育为精准扶贫提供人才保障。人才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先导,是扶智的前提。古往今来,教育从来都是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路径,因此贫困地区的人口教育必须纳入到统一的扶贫规划中统筹安排,把教育扶贫当作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任务去抓。人从来都是生产力要素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改变社会创造历史的主体,通过教育,提升困难群众的思想境界和认识,帮助他们认识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努力去改变现状,这才是扶贫攻坚第一阶段需要实现的目标。一些贫困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缺乏有见识有能力的人,不会开发利用身边资源,导致资源白白浪费。精准扶贫首先就是要解决贫困地区缺少人才的问题,这就要求扶贫工作转变观念,把扶贫从提升困难群众的经济收入转变为先提升困难群众的思想认识和技术水平,再提升经济收入这样的过程。只要有了人才,贫困地区就有了“造血”的基础,脱贫致富就有了希望,因此对贫困地区的教育要做好详细的规划,针对不同人群,从义务教育、职业培训、技能培训等方面入手,促使贫困地区人才的综合水平迈上新台阶。

扶贫的关键是扶志

扶贫的关键是要扶信心。扶贫工作是一场硬仗,没有信心一定是要打败仗的。长久的贫困,给群众心里带来了阴影,到底能不能脱贫,能不能和其他人一样脱贫致富,建成小康家庭,很多人都存在信心不足。因此,扶贫的关键就是把群众的信心扶起来,要让困难群众相信贫困是“纸老虎”,只要解放思想踏实肯干,就能打赢这场恶战,只要思想上不放松不滑坡,就能够找到脱贫致富的办法,有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就会从被动转为主动,自己想方设法地去寻找脱贫致富的路子。在此基础上,扶贫工作中还要加强引导,在思想上和精神上予以鼓励引导,激发扶贫对象的进取心,把政府的扶贫工作看成强大的动力,树立起“我要脱贫”的坚定思想,同时,思想上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困难,相信依靠自己的双手能够改变现状,鼓励他们要以遵法守纪为前提,不能为了脱贫去走歪门邪道。

扶贫的重点是扶技

只有让群众意识到通过学习技能才能实现长久脱贫。当前,大部分贫困地区人口密度低,老龄化严重,除了贫困问题,还存在诸多社会问题,要脱贫致富,唯一的优势就是自然资源,但是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去有很多失败的案例,因此要做好这些地区的扶贫工作,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全面谋划,制定扶贫地区的资源开发利用的详细方案,确保产业发展必须惠及村一级,效益共享必须惠及每个人,对于困难群众,要开展针对性的技能知识培训,实施“雨露计划…‘滴灌式培训”,确保培训知识有效、所学知识有用,在困难群众中,选出有思想、有能力的人,作为重点培训对象,鼓励他们先行先千,发挥“领头羊”的作用。

二要鼓励专家学者参与到精准扶贫中去。技能精准扶贫是一项繁杂的工作,扶贫人员必须深入一线,主动接近困难群众,了解困难群众,了解他们所具备的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势,认清其资金、技术等方面存在不足,掌握他们亟需解决的困难和需求是什么。这方面,可以进一步拓宽门路,促使科研院校与贫困地区建立合作机制,完善科研院校的“流动服务团”和技术特派员制度,加大对贫困地区人员技能水平的支持和培养。

三要拓宽农技服务下乡途径。大部分贫困地区,唯一可依赖的就是农业,当前我国大力开展下乡驻村,可以充分利用驻村工作人员对贫困地区了解的基础上,深入推动农业技术下乡入户,确保每个贫困村每一家贫困户都能得到专业的农业技术指导,从根本上摆脱扶贫。还可以利用现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

(作者为新疆警察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胡蝶:《扶贫必扶智:教育精准扶贫是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改革与开放》,2016年第11期。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

猜你喜欢

扶志扶智牛鼻子
牵住“牛鼻子” 机关党建“上台阶”
牵好“牛鼻子”
扶贫·扶志·扶智
关于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
关于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
美丽中国:扶贫先扶“智”和“志”
“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助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漫说“牵牛鼻子”
日本人害怕“牛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