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利枢纽施工导流设计
2018-07-12王贤忠崔海涛
陈 端 王贤忠 崔海涛
1 水文与地形地貌
坝址位于剥蚀低山区,地面高程870~1 010 m,高差约为140 m。河谷呈不对称U形谷,谷底宽约150 m,河道较平缓,坡降约为1.2‰。主河槽偏向右岸,宽约50 m。河漫滩主要分布在河床两岸,两岸山体基岩裸露,山顶高程1 000~1 010 m。右岸岸坡较陡,坡度约为42°,沿岸多有陡壁分布。左岸岸坡稍缓,坡度约为30°。
该河流汛期河水陡涨陡落,历时较短,枯水期长,年内分配不均匀,以春夏季5~7月最集中,占全年径流量的65%。坝址处全年不同频率洪水洪峰流量见表1。
表1 坝址处全年不同频率洪水洪峰流量
2 导流标准确定
该工程为Ⅱ等工程,工程规模为大(2)型。拦河坝(含挡水坝段、表孔和底孔坝段、放水兼发电引水坝段等)及消能防冲建筑物为2级建筑物,过鱼建筑物和电站厂房为3级建筑物。
按照SL 303—200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的规定,确定导流建筑物级别为4级。该工程导流建筑物为土石结构,洪水标准选为重现期10年一遇。
本工程坝体临时拦洪度汛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
3 导流方案比选
坝址处河谷为不对称U形谷,谷底宽150 m,主河槽宽50 m,左、右岸台(滩)地各宽约50 m。具备隧洞导流和河床分期导流的条件。
3.1 隧洞导流方案与河床分期导流方案比选
在导流标准及导流流量相同的情况下,导流方案比选如表2所示。
与隧洞导流相比,河床分期(底孔)导流为露天施工,导流工程投资较少且工期容易得到保证,故本工程采用河床分期(底孔)导流、左右岸基坑全年施工导流方式。导流泄水建筑物为坝体预留临时底孔,及其上游引渠和下游明渠。
3.2 永久泄洪底孔与导流底孔结合的可能性研究
本工程拦河坝10#坝段布置有3.0 m×4.5 m永久泄洪底孔,其进口高程876.00 m,后部与大坝泄洪表孔(布置11#坝段)共用一个消能设施。
表2 施工导流方式比选一览表
若永久泄洪底孔与导流底孔结合,则需要:
(1)将永久泄洪底孔与大坝表孔由相邻布置调整为相间布置,其后部消能设施不再共用。
(2)将永久泄洪底孔靠向左岸台地布置,将其孔口尺寸加大到8.0 m×5.0 m,将其进口底高程由876.00 m降至871.00 m,为此增加石方开挖约22 500 m3,增加混凝土浇筑约7 000 m3。
以上调整恶化了永久泄洪底孔的出流条件,加大了永久底孔及其消能设施的工程量和投资,并且底孔进口高程低于水库运行50年泥沙淤积高程(874.20 m),因而是不合理的。
4 导流程序
工程施工导流程序如下:
阶段1:第1年4月1日至第1年8月31日,一期高喷平台挡水、原河床过水,在第1年8月底前形成左岸导流底孔及上、下游导墙。第1年度汛洪水标准为5年一遇,相应洪峰流量333 m3/s。
阶段2:第1年9月15日,河床截流,导流底孔过水;在第1年10月底前将围堰加高培厚至设计高程。
阶段3:第1年11月初至第3年4月底,上下游土石围堰及混凝土纵向导墙挡水,导流底孔过水;在此期间,开挖右岸基坑,浇筑左右岸坝体、泄水建筑物及电站厂房。第2年度汛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相应洪峰流量425 m3/s。
阶段4:第3年5月初至第3年10月底,坝体、下游土石围堰及下游导墙挡水度汛,导流底孔过水;在此期间,继续浇筑坝体及泄水建筑物,并进行电站机组安装。第3年坝体临时度汛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相应洪峰流量636 m3/s。
阶段5:第3年11月1日,导流底孔下闸,水库蓄水。第4年4~5月进行导流底孔封堵施工。底孔下闸设计流量为5年一遇11月平均流量13.9 m3/s。
5 水力计算
5.1 原河床过水
从坝址附近地形条件看,主坝位于河床转弯处,左岸台地具备布置导流明渠及大坝底孔条件。施工时,需在这些部位预留岩坎(或修建挡水小围堰)。岩坎(或小围堰)挡水标准为5年一遇,洪峰流量为333 m3/s。
由于岩坎不侵占河床断面,小围堰对河床侵占亦小,故认为该处水位即为原河床水位。
5.2 导流底孔过水
河床截流后,工程即进入围堰(或坝体)挡水阶段,此时泄水建筑物均为导流底孔及导流明渠,其上游水位与下泄流量关系曲线计算如下:根据底孔泄流曲线,导流底孔流态从无压流经半有压流变为有压流。当底孔前水深小于1.2倍孔高时,按无压流公式计算;当底孔前水深大于1.5倍孔高时,按有压流公式计算。
5.3 导流底孔泄流曲线
导流底孔断面为矩形,宽8.0 m,高5.0 m,长约48.0 m,居中布设在左岸8#非溢流挡水坝段,其进口底高程为871.00 m,出口底高程为870.76 m,纵坡5‰。
导流底孔上游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见表3。
表3 导流底孔上游水位—流量关系表
6 导流建筑物设计
6.1 导流建筑物布置
导流建筑物包括一期围堰、二期上下游围堰、二期上下游导墙、上游引渠、导流底孔及下游明渠等。
一期利用原河床过水,在左岸台地施工。
二期利用设在左岸8#非溢流挡水坝段的导流底孔泄流,其进口底高程为871.00 m,出口底高程为870.76 m,纵坡5‰。
导流底孔上游引水渠及下游泄水明渠底宽均为18.0 m,上游引渠纵坡为5‰,下游泄水明渠纵坡为1.00%。
6.2 导流建筑物设计
6.2.1 上游围堰
上游围堰使用期限为1年,设计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相应洪峰流量为425 m3/s。围堰安全超高取0.50 m,风浪爬高取1.18 m,上游围堰堰顶高程为883.00 m。
上游围堰为土石结构,最大堰高14.2 m,堰体防渗采用高喷防渗墙+土工膜,围堰上、下游坡比均为1∶2,堰顶宽10 m。上游围堰断面详见图1。
图1 上游围堰断面图
6.2.2 下游围堰
下游围堰为土石结构,堰顶高程为872.5 m,最大堰高5.3 m,堰体防渗采用高喷防渗墙,围堰上、下游坡比均为1∶2,顶宽6 m。
6.2.3 导流底孔及上下游引渠
导流底孔断面为矩形,宽8.0 m,高5.0 m,长约40.0 m,居中布设在左岸8#非溢流挡水坝段,纵坡5‰。
导流底孔上游引渠底宽为18.0 m,纵坡为5‰,渠底无衬砌;下游泄水明渠底宽为18.0 m,纵坡为1.00%,渠底及边坡采用了30 cm厚C25钢筋混凝土衬砌。
上游引渠临河侧布置上游纵向导墙,下游明渠临河侧布置下游纵向导墙,上、下导墙均为碾压混凝土结构。
上游导墙最大高度15.0 m,顶宽3 m,上游铅直,下游坡比为1∶0.70。下游导墙最大高度8.7 m,顶宽2 m,上游铅直,下游坡比为1∶0.70。
6.2.4 导流底孔封堵
导流底孔下闸封堵选定在第3年11月初进行,封堵闸门及启闭设备需在第3年10月底前安装就位。导流底孔下闸设计流量采用5年一遇11月平均流量13.9 m3/s,底孔上游水位872.10 m,闸前水深1.10 m。
导流底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全坝段封堵,并进行接缝灌浆。
7 结语
本工程坝址处河谷为不对称U形谷,谷底宽150 m,主河槽宽50 m,左、右岸台地宽约50 m。工程施工可利用左岸台地预留的岩坎挡水,进行左岸1#~9#坝体及上下游导墙浇筑,二期围堰截流后即可进行全坝段施工。
本工程施工导流采用河床分期(底孔)导流方案,且全部为露天施工,导流工程投资较少且施工工期容易得到保证,因而是经济的,也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