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同波路K35滑坡体边坡稳定分析及治理
2018-07-12王静斋张艳君
王静斋 王 伟 张艳君
1 工程概况
同波路为金沙江上游波罗电站对外交通,隶属西藏昌都地区江达县,同波路现状为四级公路,起点位于江达县同普乡317国道与同波路交界处,终点位于江达县波罗乡波罗电站初拟坝址附近,全长约54 km。
同波路改(扩)建工程路面宽度按3级公路标准、平纵线设计指标按水电工程对外交通Ⅳ级专用公路技术标准执行,设计速度为20 km/h,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K0+000—K45+000段路基宽度7.5 m,路面宽度6.5 m;K45+000—终点段路基宽度为6.5 m,路面宽度6.0 m。
同波路改(扩)建工程设计桩号K35+220—K35+460段边坡自2015年11月开挖以来,出现多次滑塌现象,陆续进行过6、7次清理坡脚,随挖随塌滑。经现场调查,边坡上部存在两条裂缝。
2 滑坡段的地质概况
滑坡体基岩主要为板岩,灰色,富含黑云母、角闪石等暗色矿物,局部夹石英岩脉。全风化厚度3~5 m不等,强风化厚度大于10 m。覆盖层由上至下依次为:(1)坡积含砾壤土,褐黄色,可塑-硬塑,厚度1~2 m;(2)坡残积碎石土,浅灰色,灰黄色,灰白色,碎石成分为板岩。局部见未完全风化板岩。
基岩产状:走向NW300~315°,倾向SW,倾角19~26°。裂隙发育情况不明显,根据附近和对岸推测,主要裂隙为顺层向(倾角20~30°)和倾角65~80°两组。现状边坡坡度约45°,坡脚走向近SN向。基岩岩层倾向坡内。滑坡体表面植被缺失严重,树木倾倒、杂乱,大部分为灰白色碎石土裸露。滑坡左翼上游侧发育有一冲沟,冰雪消融期和雨季有季节性流水。坡脚长度约200 m。坡面主要发育有两道裂缝,第一道裂缝(L1)高30~40 m,张开宽度5~15 cm。第二道裂缝(L2)高约60余m,宽度5~10 cm,为后缘拉裂缝。滑坡后缘为较缓一平台,植被较好,无倾倒破坏迹象。
分析认为,该处边坡为不稳定边坡。属牵引式、中层(厚度小于25 m)滑坡,具双层结构,由上部坡残积碎石土,下部全强风化状基岩组层,从滑动面和基岩岩层的关系来看,属逆层滑坡,为浅表层滑动形式。
3 现状边坡稳定分析
3.1 计算断面
计算采用桩号K35+290断面,典型断面见图1。
图1 K35+290现状边坡稳定计算横断面图
3.2 计算参数
边坡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
3.3 计算方法
根据JTG D30—20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采用降低抗剪强度(R/K模型)的传递系数方法进行折线形滑面的计算:
式中 WQi——第i个土条的重力与外加竖向荷载之和,kN;
αi——第i个土条底滑面的倾角,(°);
ci、φi——第i个土条底的黏聚力,kPa;内摩擦角,(°);
li——第i个土条底滑面的长度,m;
αi-1——第i-1个土条底滑面的倾角,(°);
Ei-1——第i-1个土条传递给第i个土条的下滑力,kN。
将边坡土体划分为n个土条,由上述二式逐条计算,直到第n条的剩余推力为零,由此确定稳定系数Fs。
表1 边坡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3.4 计算工况
根据JTG D30—20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公路路堑边坡稳定计算考虑以下3种工况。
正常工况:边坡处于天然状态下的工况。
非正常工况Ⅰ:边坡处于暴雨或连续降雨状态下的工况(由于暴雨或连续降雨状态下土体饱水的程度受多种因素制约,如降雨强度,土的渗透系数等,考虑到边坡碎石土虽结构稍密,但空隙度较大,故偏于安全考虑,认为非正常工况边坡土体饱水)。
非正常工况Ⅱ:边坡处于地震荷载等作用状态下的工况(本工程路线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10g,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可不验算抗震稳定性)。
3.5 计算结果
现状边坡稳定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现状边坡稳定计算结果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现状边坡正常情况下处于稳定状态,但遇强降雨、连续降雨或者外力干扰极有可能失稳,需对边坡进行处理。
4 滑坡治理方案
4.1 治理方案
现状路基边坡尚未开挖到位,而路基左侧即为藏曲河且路堤边坡较高,向临河侧调线填方和挡墙工程量很大,增加投资巨大。因此该滑坡体治理不考虑调线方案,同时为减少对现状边坡的扰动破坏,拟采用桩板墙+坡面排水的组合。
抗滑桩沿路基靠山一侧水沟外边线以外1 m布置,桩中心间距5 m,桩径1.5 m×2 m。桩间板采用直板式,C25现浇混凝土,板厚0.5 m,板高5.4 m。
由于边坡滑体松散,表水易于渗入,对滑坡构成威胁,需在裂缝及削坡范围外侧做截水沟。如有明显开裂变形的坡体,应及时用黏土或水泥浆填实裂缝,整平积水坑、洼地,使降雨能迅速沿排水沟汇集、排走。外围水沟应设置在滑坡体或老滑坡后缘,远离裂缝5 m以外的稳定斜坡面上,根据现场地形确定合适位置。截水沟迎水面需设置泄水孔,尺寸为100 mm×100 mm。
4.2 桩板墙设计
4.2.1 剩余下滑力计算
首先计算边坡剩余下滑力,然后根据滑体坡角、坡形以及剩余下滑力和地形条件进行桩板墙设计。边坡剩余下滑力按3.3节两公式进行计算。计算时安全系数正常工况取1.25,非正常工况取1.15。
计算参数见表1,下滑力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削坡后剩余下滑力计算结果
从计算结果可看出,非正常工况下(滑坡土体饱水)情况下,滑坡体的剩余下滑推力最大。故按照最不利原则,设计时采用暴雨工况下的滑坡推力。
4.2.2 桩身设计
初拟桩身断面尺寸1.5 m×2 m,桩长13 m,桩身悬臂段长5 m,嵌入地面以下8 m,桩身按悬臂梁考虑进行内力计算。桩身最终配筋计算结果:面侧8Φ32,实际配筋面积6 433.6 mm2;背侧16Φ32,实际配筋面积12 867.2 mm2;两侧配筋8Φ20;箍筋Φ18@200。
4.2.3 桩间板设计
桩间板采用直板式,C25现浇混凝土,板厚0.5 m,板高5.4 m。桩间板按简支板计算,桩间板最终配筋结果:6Φ26。
5 结语
本滑坡体治理采用桩板墙挡护,对现状边坡扰动较小,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系统影响较小,得到了当地环保部门及审查专家的一致肯定。本工程目前已实施,经历2017年7月超标准洪水后未发生大规模滑坡、坍塌,治理效果较好,在类似滑坡治理工程中可以借鉴。
作者简介
王静斋 男 工程师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 300222
王 伟 男 高级工程师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 300222
张艳君 男 工程师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 300222
(收稿日期2017-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