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伴教育模式对大学生营养KAP和膳食营养状况的影响

2018-07-12王彦平杨庆莹钱志伟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8年6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同伴膳食

王彦平,曹 娅,杨庆莹,钱志伟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食品工程学院,郑州 451450)

大量研究认为,我国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对营养知识了解程度不高和不良饮食行为等问题[1-4]。传统的营养教育模式是以营养宣教为主体的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但对于某些大学生而言,理论性太强、缺乏互动,而使得学生对营养教育兴趣不高[5]。因此,营养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显得十分重要。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近年龄、相同性别、相同背景、共同经验、相似生理状况或由于某种原因使其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6]。近年来,同伴教育模式多应用在青少年安全性、艾滋病宣讲等领域,在营养教育中应用较少。本研究于2016年9—12月对某农业院校大学生进行了同伴营养教育,并采用比较大学生教育前后营养KAP和膳食营养状况的变化,探讨同伴教育模式在大学生营养教育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探索合理的营养教育模式提供参考。

1 对象及方法

1.1 教育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8个二级学院2个年级24个班共89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2个班为同伴教育组进行同伴营养教育,12个班为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营养教育,并在教育前后进行营养KAP和膳食营养状况调查。

1.2 同伴营养教育

从同伴教育组每班选择5名同学(共60名)作为同伴教育者,采取自愿的方式报名,选取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强的同学为同伴教育者。由项目组的专业老师对同伴教育者进行集中培训和营养教育,通过10次营养讲座和营养实验室参观等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并发放《同伴教育者营养宣教手册》,然后通过同伴教育的模式,由同伴教育者向同班、同宿舍、朋友甚至情侣间进行营养教育,要求同伴教育者不得向对照组同学分享营养知识。同伴营养教育周期为4个月。

1.3 营养KAP和膳食营养状况调查方法

1.3.1KAP问卷编制自行设计编制调查问卷,先进行预调查进行评估并讨论修订后确定。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共8题)、营养知识(基础营养知识25题和疾病营养知识25题)、态度(共10题)和饮食行为(共20题)4部分,均为选择题。

1.3.2KAP问卷信效度检验对调查问卷分别进行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信度检验:正式调查前选取男女生各15名进行问卷调查,间隔2w后再次调查,对2次结果进行比较。采用Cronbach’sα值表示问卷内部一致性,本问卷各条的检验系数均大于0.05,问卷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大于0.637,说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效度检验:请营养专家对问卷各题目进行筛选,对其得分与总分的相关性进行效度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均大于0.762,说明该问卷内容效度较好。

1.3.3调查方法对对照组和同伴教育组大学生均进行营养KAP和膳食营养调查。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现场调查,采用现场发放问卷、现场收回问卷的形式,确保问卷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膳食营养状况调查采用24 h回顾法,连续调查3d并分析学生的营养素摄入情况。

1.3.4问卷评分KAP营养调查问卷采用赋值法评分,答对者记1分、答错或不回答记0分,营养态度和饮食行为部分题目根据A、B分别记1分、0分。

1.3.5营养素摄入计算采用康健营养配餐健康管理软件,按照《食物成分表》中各种食物中营养素的含量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RNIs)》关于大学生(中体力劳动者)的膳食营养情况进行计算和评价[7]。

1.4 统计分析

问卷调查数据库建立与录入采用Epidata 3.0软件,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组间均值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该次同伴营养教育共发放问卷892份,回收问卷855份,有效问卷823份,回收率和合格率分别为95.9%和96.3%。平均年龄20.3±2.6岁,其中对照组406人(49.3%)、同伴教育组417人(50.7%);男生351人(42.6%)、女生472人(57.4%);汉族794人(96.5%)、少数民族29人(3.5%);食品相关专业186人(22.6%)、非食品专业637人(77.4%);一年级451人(54.8%)、二年级372人(45.2%)。

2.2 同伴营养教育对营养KAP得分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大学生营养KAP得分最高为68分(满分为80分)、最低为21分,KAP平均分为45.89±4.32分,学生KAP评分普遍较低。说明该农业院校大学生营养知识匮乏,饮食行为不尽合理,学生对营养知识重视程度较低,学校未做有效的营养教育和膳食指导。但营养态度良好,可选择合适的营养教育模式对其进行营养知识宣传和膳食指导。同伴营养教育组大学生营养KAP得分最高为72分、最低为26分,KAP平均分为56.72±15.0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营养态度得分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对照组和同伴教育组营养KAP评分结果比较

2.3 同伴营养教育对营养知识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对照组大学生对各种营养知识的知晓率普遍不高,除了对“鸡蛋怎么吃更有营养”和“食盐摄入过多会导致哪种疾病”的知晓率在80%以上外,其他营养知识的知晓率均在20%~60%。同伴营养教育组大学生对表中列出的16条营养知识的知晓率得到显著提高(P<0.05)。

2.4 同伴营养教育对营养态度的影响

表3显示,该农业院校对照组和同伴教育组大学生均表现出积极的营养态度,其中同伴教育组大学生“认为自己了解营养知识”和“愿意学习更多的营养知识”2个态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5 同伴营养教育对饮食行为的影响

同伴教育大学生的饮食行为中“有挑食习惯”“参考营养标签购买食物”“吃粗粮的习惯”等6个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2.6 膳食能量及营养素摄入量分析

由表5可知,该农业院校同伴教育组大学生膳食营养中的蛋白质、钙元素和女生维生素C摄入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膳食营养中的蛋白质、钙、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营养素的摄入量均存在不同程度不足的情况(与RNIs比较),说明对学生接受同伴营养教育后,营养知识水平和饮食行为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膳食营养水平仍存在不合理的状况。

3 讨论

该农业院校未接受营养教育的对照组大学生营养KAP平均分为45.96分,处于百分制分数线的50~60分内,评分较低。说明该农业院校大学生营养知识缺乏、营养态度较端正、营养行为不佳。同伴教育组营养KAP平均分为56.72,处于百分制分数线70~80分内,评分显著提高。同伴营养教育组大学生膳食营养中的蛋白质、钙元素和女生维生素C的摄入量得到改善,但与RNIs比较,仍处于摄入量不足的状况。

表2 对照组和同伴教育组大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比较

表3 对照组和同伴教育组大学生营养态度比较

表4 对照组和同伴教育组大学生饮食行为比较

表5 对照组和同伴教育组大学生膳食能量及营养素摄入量比较

营养知识部分总分50分,对照组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为23.98±4.86分,学生在“哪些食物富含蛋白质、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C”“口腔溃疡、夜盲症等疾病与哪些营养素缺乏有关”等问题中得分较低。因此,应开设不同形式的营养教育以帮助学生提高营养知识水平[8-10]。单纯的营养教育可能存在某些缺陷,应该探索不同形式、内容的营养教育模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营养知识,提高教学效果[2,11-12]。本研究采用同伴教育模式开展营养教育,同伴教育组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显著提高至32.39±1.24分,说明同伴教育模式在大学生营养知识水平的提高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让农业院校大学生全面地了解营养与健康方面的知识,可以在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和安全管理等环节融入营养要素,为提供健康的农副产品打下坚实基础。

该农业院校的对照组和同伴教育组大学生均表现出积极的营养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中“认为自己了解营养知识”和“愿意学习更多的营养知识”2个态度同伴教育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同伴营养教育模式让学生更愿意学习更多的营养知识,这对取得良好的营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该农业院校的对照组大学生虽然具有积极的营养态度,但存在诸多不良饮食行为,如不吃早餐、吃粗粮较少、喝牛奶较少、吃动物性食品较少、爱吃零食等。同伴营养教育组大学生的饮食行为中“有挑食习惯”“参考营养标签购买食物”“吃粗粮的习惯”等6个行为得到显著改善,其他14个饮食行为无显著变化。说明同伴营养教育对于提高营养知识水平方面具有更佳效果,而饮食行为的改变除了对营养知识的了解外,还受到自控力、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13-14],因此营养知识和态度的高分不代表饮食行为的真正改善。

同伴营养教育组大学生膳食营养中的蛋白质、钙元素和女生维生素C摄入量明显改善,但对照组和同伴营养教育组大学生膳食营养中的蛋白质、钙、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营养素的摄入量均存在不同程度不足的情况(与RNIs比较),说明对学生接受同伴营养教育后,营养知识水平和饮食行为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膳食营养水平仍存在不合理的状况。膳食营养水平状况不仅受到营养知识水平的制约,也可能受到经济水平、饮食习惯、学校餐厅提供的食物种类等因素的影响,也进一步说明营养教育的重要性和长期性[15]。

大学生正处于知识的储备期,对其进行合理模式的营养教育可使其营养KAP得到较大改善。本研究采用的同伴教育模式在提高营养知识水平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饮食行为和膳食营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效果。因同伴教育具有经济性、容易接受性和参与性等优点[6],因此可作为一种合理的教育模式应用在营养教育中。◇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同伴膳食
高等农业院校宠物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从营养膳食学角度分析体育生日常膳食的管理
秋天膳食九字诀
速滑运动员的膳食营养补充措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卓越“三农”法治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寻找失散的同伴
强本固基,建设高质量的农业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