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时机的营养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2018-07-12王延琳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8年6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妇科入院

刘 悦,王延琳,秦 晔,银 铎

(1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沈阳 110032;2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部,沈阳 110032;3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外科,沈阳 110032;4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沈阳 110004)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类疾病谱亦随之发生了很多变化,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1]。其中,妇科肿瘤主要分布于子宫和卵巢,以往多发生于中老年妇女人群中,而目前越来越趋于年轻化。针对未明显扩散的妇科肿瘤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其可以有效去除病灶[2-3]。但是,手术本身对机体组织会造成程度不一的损伤,且术后机体处于高应激状态,加之术前术后饮食的严格控制均易发生营养不良的状态,而营养不良一旦出现即会延迟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并发症和病死率等。伴随临床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对围术期营养的需求及重要性的认知,早期肠内营养已经越来越得到认可。国外有学者认为,妇科肿瘤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第1天恢复饮食不但不会影响术后恢复,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无明显不良症状[4]。而我国亦有学者提出,术后8h即予以营养支持的疗效显著且安全。鉴于此,笔者通过对辽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分别进行了不同时机的营养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多的临床参考意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取辽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妇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相关诊断确诊为妇科肿瘤疾病,且均无手术禁忌症。将符合上述标准者按不同时机营养干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的平均年龄为43.12±8.47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32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3例,宫颈癌23例、子宫肌瘤12例、子宫内膜癌5例、其他5例;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为45.76±9.18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29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6例,宫颈癌25例、子宫肌瘤11例、子宫内膜癌3例、其他6例。经比较,两组患者的配对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对症手术治疗,包括子宫广泛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筋膜外子宫全切加双附件切除手术等。其中对照组患者于术前8h即开始禁食,术后6h进食流质性食物,待肠道蠕动和肛门排气后改半流食,排便后改软食;观察组患者则于术前4d开始禁食配方流质125mg(内含安素20g),麻醉后,如患者未发生恶心和呕吐等,即分次口服温水250mL,无异常后每隔3h予以患者安素配方流质250mL(内含安素40g),并进食半流食和软食。同时,在此期间加以安素配方流质250mL,共干预7d。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入院7d后和入院14d后的营养状况主观评价(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得分和客观营养状况指标(包括总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进行合理评估,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和随访6个月的生活质量(SF-36)。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实验数据,计量测量结果资料使用x±s表示,组间比较差异使用t检验、χ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组患者的主客观营养状况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SGA量表和客观营养状况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7d时和14d时,两组患者的营养正常、轻度营养不良、中度营养不良等SGA量表指标和客观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入院时,其中以观察组入院14d时的SGA量表和客观营养状况指标最优,差异显著(P<0.05)(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主观营养状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客观营养状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及体重差等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表3)。

2.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指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P<0.05)(表4)。

表3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4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3 讨论

目前,在临床中,针对妇科肿瘤的治疗方法仍以手术为主[5]。虽然微创手术较传统手术的实施减少了对机体的损伤,但促使患者围术期存在程度不一的营养缺乏[6-8]。国外有研究认为,禁食时间应为术前2~6h内[9]。而另有学者认为,术前多数妇科疾病为择期选择手术,手术疾病不大,因而对干扰不大,术前术后禁食时间不长,因而对营养支持不大,所以对早期营养支持缺乏一定的重视。但本研究选取的实验对象主要为肿瘤性疾病患者,患者往往术前就有营养不良的状态,加之近年来因手术台数的增加而导致患者开始手术时间很难预料,致使患者术前禁食时间延长,患者出现口渴、饥饿感、营养不良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脱水、低血容量和代谢性酸中毒等。因而术前加强一定的早期营养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发现,术后第1天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不仅不会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并发症,且可以缩短患者的胃肠恢复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术前加强一定的营养干预不仅不会加重患者的主观和客观营养状态,且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早期胃蠕动,减轻了患者因术前饥饿而导致的不适感,与王桂娣等[10]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另外,血清蛋白水平等指标是临床反映客观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发现,对主观营养状况和客观营养状况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这说明术前早期进行安素营养剂可以起到纠正营养不良的作用,为术后恢复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早期营养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围术期患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但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少,且缺乏长期随访,有待于大样本和长期随访研究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妇科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浅谈妇科中急腹症的临床治疗
介入治疗在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