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比照观察
2018-07-12黄艳媛
黄艳媛
(辽阳县中心医院,辽宁 辽阳 111200)
胃及十二指肠中的内容物向食管当中反流而引起的食管炎症在临床中被称之为反流性食管炎,其属于临床十分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在食管反流疾病中占据80%左右的比例,患者主要表现出吞咽困难、不同程度烧心、胸骨后疼痛等临床症状。大多是反流性食管炎都经胃镜检查发现和确诊的,因为食管黏膜溃疡或糜烂性改变,患者正常进食受到严重影响。胃动力下降或胃酸分泌过多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故治疗时应秉承抑制胃酸、恢复胃动力的基本原则[1]。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是临床常用治疗药物,二者药理和治疗效果各有差异。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现作以下分析和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5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反流性食管炎研讨会制定的有关临床诊断标准[2],将妊娠期、器质性疾病、肝肾疾病者排除。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研究组(75例)。对照组男38例,女37例,患者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8.6±3.2)岁;病程2个月~4年,平均病程(2.6±0.9)年。研究组男37例,女38例,患者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49.5±3.1)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病程(2.8±0.7)年。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统计对比结果显示,组间差异均衡,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国药准字H20065588,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品规格:化学药品,20 mg)治疗,要求患者每天清晨空腹服用,研究组给予埃索美拉唑(国药准字H20046379,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药品规格:化学药品,20 mg)治疗,每天清晨空腹服用,40 mg/次,1次/天,连续进行8周的治疗。
1.3疗效评价标准:主要临床症状在治疗后全部消失,胃镜检查发现胃部黏膜恢复正常状态为显效;主要临床症状在治疗后明显减轻,胃镜检查发现胃部黏膜损伤明显改善为有效;主要症状在治疗后无任何变化,胃镜检查发现胃部黏膜损伤无改善或持续加重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的百分比之和[3]。
1.4统计学处理:通过统计学软件处理器SPSS18.0对所有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使用百分率(%)进行表示,采用χ2检验2组间比较,如果P<0.05,则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在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上,对照组81.3%显著低于研究组94.7%,组间出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n(%)]
2.2对比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对照组与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对照组20.0%高于研究组6.7%,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对比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n(%)]
3 讨 论
反流性食管炎属于一种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由于食管峡部括约肌发生松弛性改变,导致胃部和十二指肠中的内容物逐渐向食管中反流,使食管黏膜的防御功能发生了严重破坏,清除胃酸的能力明显减弱,反流内容物反复侵蚀食管黏膜,导致患者出现反胃、烧灼感、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4]。反流性食管炎在任何年龄段都可发病,其中老年患者最易发病,通常情况下,饱餐后或夜间是本病的高发时期,若不及时进行科学对症的临床治疗,炎性症状会明显加重,逐渐引起食管溃疡等疾病,甚至存在癌变的可能。药物治疗是临床针对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而选择的治疗药物必须具有抑制胃酸、增强下食管括约肌张力的效应[5]。
质子泵抑制剂是临床常用的抑酸药物之一,奥美拉唑作为第一代PPI药物,其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优势明显,不仅抑酸效果良好,且药效持续时间长,然而,部分患者服用本品后未见临床症状有任何变化,治疗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6]。相比于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作为另一种PPI新型药物,其属于奥美拉唑的异构体之一,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服药后药物会在肝脏细胞色素的作用下,发挥更强的系统性代谢作用,其可使患者体内的药物成分得到有效保证,促使胃部pH值长期保持4以上的状态。其可快速到达机体壁细胞之中,起效迅速,可避免胃酸严重损伤食管,加快胃部和食管黏膜的愈合速度,而且患者服用埃索美拉唑后,不会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7]。
根据此次试验得到的结果可知,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张红芳、宋建平、王国秋等[7]在相关研究中也得到了与本文相似的结论。由此得到如下治疗体会,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显著优于奥美拉唑,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