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心肌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搭桥合并瓣膜手术中的应用

2018-07-12魏淮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7期
关键词:手术过程瓣膜医务人员

魏淮东

(山东省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山东 邹城 273500)

在大多数的搭桥手术当中,为确保患者在手术当中的安全,临床上通常都会给予患者心肌保护[1]。而传统的心肌保护方法通常为心肌保护灌注方法,此类方法有多种,其中经升主动脉顺利灌注、经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直接灌注等均为常见的心肌保护灌注方法[2]。对于患有冠心病合并瓣膜的患者来说,其病理生理基础极为特殊,在冠状动脉搭桥合并瓣膜手术当中,单纯的使用心肌保护灌注方法是很难达到在临床上令人满意的心肌保护作用[3]。为了能够提高在手术中对患者的心肌保护,临床上大多会采取多种传统心肌保护灌注方法来对患者的心肌进行保护,其中常见的结合保护方法有:顺灌+桥灌、桥灌+逆灌等[4]。而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心肌保护技术是近年来临床上应用的一种新型心肌保护技术,此类保护技术是通过为患者建立常规体外循环,在手术过程中先不对患者的主动脉进行阻断,而是在患者循环心脏跳动之下进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心肌,以此来完成近端吻合实现完全再血管化[5]。目前临床上对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心肌保护技术所做出的研究较少,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在冠状动脉搭桥合并瓣膜手术当中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心肌保护技术所能发挥的临床应用价值。现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共有40例,均是从本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所接收的冠心病合并瓣膜的患者中选出的。其中男性患者共有19例,女性患者共有21例。患者年龄为47~75岁,平均年龄为(60.41±6.65)岁。对所选取的40例患者进行心功能对比,其中Ⅰ级的患者共有0例,Ⅱ即的患者共有13例,Ⅲ级的患者共有25例,Ⅳ级的患者共有2例。为确保本次研究的科学性,在参与本次研究前,所选取的40例患者均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确诊患者所患疾病为冠心病且需要通过外科手术进行干预治疗。在手术前给予了患者心脏彩超检查,经检查发现所选取的40例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前后径(LVEDD)在37~71 mm,平均LVEDD为(53.03±9.01)mm,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42%~70%,平均LVEF为(60.15±6.65)%,患者的左房舒张末前后径(LAEDD)为27~73 mm,平均LAEDD为(51.18±11.02)mm。

1.2方法:在本次研究当中,所选取的40例研究对象在手术前均接受了全麻,手术过程中采用的体位为平卧位,手术开始前医务人员对手术台进行了消毒、铺巾等常规工作。将所选取的40例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对其大隐静脉进行游离备用,一组则以患者胸骨正中部位做切口开胸,也就是对患者的乳内动脉进行游离备用,所作切口为“Ⅰ”型切开心包[6]。之后再插升患者的主动脉、上下腔静脉、左房引流以及灌注插管,而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仅合并主动脉瓣病变的患者,其需要经右房插房腔管。作为这一步骤之后,医务人员需要在循环心脏跳动下将患者静脉桥血管的近心端与其病变靶血管相吻合[7]。若是患者并未出现主动脉瓣病变,那么医务人员则需要使用侧壁钳将患者血管根部夹住,并对其进行切开、打孔,将患者静脉桥血管的远心端与打孔处相吻合。在降温之后,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升主动脉进行阻断,并在根部灌注冷血停搏液来诱导患者的心脏停搏,但若是患者存有主动脉瓣病变的情况,医务人员则需要在降温之后阻断患者的升主动脉,再给予患者直接灌注+经静脉桥血管灌注[8]。

1.3统计学方法: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百比表示,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本次研究选取的40例患者当中,有18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搭桥一支,8例患者手术过程中搭桥两支,8例患者搭桥三支,6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搭桥超过三支。在手术过程中,40例患者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区间在21~115 min,平均为(49.46±24.14)min,体外循环时间区间为91~263 min,平均时间为(156.13±44.66)min。此外,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术后7 d,与治疗前相对比,患者的LVEDD与LAEDD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且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体情况见表1。但是治疗后7 d患者的LVEF并未发现明显变化,也就是治疗前后差异并不具统计学意义,即P>0.05。

表1 40例患者治疗前后LVEF、LVEDD与LAEDD指标对比情况

表1 40例患者治疗前后LVEF、LVEDD与LAEDD指标对比情况

时间 LVEF(%) LVEDD(mm) LAEDD(mm)治疗前 60.15±6.65 53.03±9.01 51.18±11.02治疗后7 d 60.64±5.02 48.38±6.40 46.10±9.87 t 0.365 2.143 2.621 P>0.05 <0.05 <0.05

3 讨 论

冠心病是老年人群的常发疾病,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9]。冠心病心绞痛属于心肌缺血或梗死的临床综合征,阵发性胸闷胸痛是该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此外患者在发病时常常会出现头痛、乏力以及胸闷等症状,病情严重的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心功能衰竭等症状,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将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0]。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在发病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冠心病患者极易并发心脏瓣膜疾病,且近几年来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上升,其并发的概率也随之上升[11]。那么对于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的患者来说,及时的给予其手术治疗是恢复其健康的最佳方式。但是在手术过程中,同期医务人员行心脏保护术是非常重要的[13]。在手术过程中,若是因为手术操作过于复杂,所耗时间较长,导致患者在术中出现心肌缺血、体外循环时间延长,因此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得病死率明显要高于冠心病[13]。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本院近年来所接收的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此分析在冠状动脉搭桥合并瓣膜手术当中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心肌保护技术所能发挥的临床应用价值。经过观察与研究后发现,在患者手术的过程中,给予患者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心肌保护术能够有效的对患者的心肌进行保护。与传统的心肌保护灌注相比较,在手术的过程中给予患者单纯的灌注保护不仅仅会影响大患者的疾病的预后,影响手术操作,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术后低心排等之类的并发症,将会直接影响到患者术后的恢复。而研究中所说的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心肌保护术则可以有效避免传统心肌保护灌注方法所寻在的缺点。医务人员使用不停跳冠状动脉心肌保护术,这一保护术的操作简单,并不会影响到主治医师手术的进行。而在使用效果方面,经此次研究,使用此类心肌保护技术,可以有效的节省患者在冠状动脉搭桥期间心脏停止跳动的时间,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手术对患者心肌所造成的损伤。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可知,在冠状动脉搭桥合并瓣膜手术当中,将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心肌保护术应用在其中是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的。使用此类心肌保护方法,患者的心肌得到了有效保护。且这一保护方法的操作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且应用价值高,值得我们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手术过程瓣膜医务人员
高分子介入瓣植入,是创新也是颠覆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压疮高风险者手术过程急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防压疮被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心脏瓣膜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保留远近双蒂皮瓣削薄术治疗手足部皮瓣移植术后臃肿畸形临床观察
保温护理对98例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复苏应用价值分析
“烂”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