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民参军面临的现实矛盾问题主动适应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家战略
2018-07-12何嘉武陆军装甲兵学院科研学术处
何嘉武 陆军装甲兵学院科研学术处
刘宏祥 陆军装甲兵学院科研学术处
王远立 成都中森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纪伯公 陆军装甲兵学院科研学术处
裴宏 国防工业企业协会信息工作委员会科技处
习主席指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要努力形成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高层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正在逐步为民参军理顺机制、破除障碍,全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然而,体制机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一个破旧立新、优化完善的过程,任何希望立竿见影、一劳永逸地解决民参军面临的各种现实矛盾问题,都是一厢情愿、不切实际的想法。民营企业作为军民融合的主体之一,要正确看待民参军面临的现实矛盾问题,以积极的态度、恰当的方式,主动适应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家战略,才能在新旧体制转换的过渡时期找准方向、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创新发展。
一、民参军企业最关注的矛盾问题
一是军方执行层对民参军企业的怀疑。长期以来,军队建设与国防科技工业处于统一计划协调下的互动发展方式,使得军方装备与服务采购执行层与军工集团结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基于这种长期形成的相互依赖、相互信任的牢固业务关联,在军民融合进程中,军方执行层的改革开放意识、市场竞争观念不强,对于谋求进入装备与服务采购市场的民参军企业产品技术持怀疑甚至抵触态度,一定程度阻碍了民参军企业的顺畅进入。
二是军工产业集团对垄断格局的维护。长期以来,国防科技工业自成体系、垄断封闭的计划发展模式,使得国防军工科研生产行业的垄断相当严重,军工集团外部之间形成军兵种专业领域条块分割的势力格局,内部形成长期固有的协作配套关系,造成军工集团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竞争,外部企业又难以与军工集团竞争。在军民融合进程中,各军工集团在努力维护和保持了行业垄断的格局,阻碍竞争对手的产生,特别是民企新对手的产生。
三是采购体制机制政策及准入门槛的阻碍。尽管随着军民融合进程的不断深入,采购体制机制政策不断优化完善,但由于军队采购事关重大、涉及内容纷繁复杂,相关改革难度巨大,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使得民参军企业面临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审查、武器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武器装备保密资格审查认证,以及技术标准、行业规范、信息数据等障碍依然存在,重重准入门槛阻碍了民参军的步伐。
二、看待矛盾问题的正确态度
上述矛盾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国家和军队军民融合主管部门在今后要着力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但作为民参军企业自身,则不能过于埋怨、纠结等待,而应该树立正确态度客观看待上述矛盾问题,积极主动迎难而上。
一是业务信任需要足够的时间磨合。从军方需求主体看,武器装备、物资及服务是事关战斗力生成与发挥的关键条件,军方装备采购执行层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谋求装备的高度可用、可靠,容不得任何疏漏。而军方与军工集团之间合作与信任关系,是经过几十年磨合而成的,而新进入的民企大多未承担过复杂的装备科研生产及服务保障任务,产品和能力缺乏充分的时间检验乃至战争考验,得不到军方执行层的高度信任也在情理之中。因此,新入民参军企业唯有通过一定时间的优质产品、高超技术、周密保障服务,才能逐步打消其顾虑,度最终赢得其高度信任。
二是垄断格局需要绝对的技术突破。军工集团经过多年发展建设,已经构建起一套比较完备的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并与军队装备体系及服务保障需求基本匹配,形成并保持一定的垄断格局,既是其数十年持续人力物力投入的必然结果,也是其适应未来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必须选择。因此新入民参军企业不能冀希望政府以行政手段或其他手段让其放弃垄断地位,这既没有法理依据,也不符合历史客观,更不符合市场规律,毕竟其不仅要在国内市场竞争,还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唯有通过正确选择技术方向,努力谋求自身产品的绝对技术优势,以更高技术水平、更高性价比产品填补装备体系空缺、补齐技术短板,促使军方乃至军工集团接纳而打破垄断格局。
三是体制门槛需要灵活的方法跨跃。军事装备建设是事关战争胜败和流血牺牲的头等大事,在安全保密、质量管理和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等方面要求必然会有更高、更严的要求,新入民营企业唯有同军工企业一样严格遵守别无选择;但在具体操作上则可在不违反政策前提下,在加快自身建设的同时,通过与认证企业商业合作、承担低门槛要求项目、借助产业合作联盟、等以及跨研制周期和技术成熟度要求、直接研发技术优势产品演示汇报、降指标走海外市场验证反促国内市场等方式,压缩门槛等待周期、提前孵化产品,为及早跨越门槛正式取得资质创造有利条件。
三、解决矛盾问题的思路方法
一是系统分析产品军事需求,找准切入体系的着力点。产品和技术及服务能力是否符合军事需求,是民营企业确定是否进入军民融合的首要条件。民营企业要站在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全局的角度,系统分析自身产品和核心技术与军事需求的契合程度,确定是否能够满足军事系统需求,进而找准产品进入军事需求体系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如果企业的产品、技术和服务能力,不在军事需求范畴内,而且未来潜在需求不清晰,建议不要轻易盲目进入费时费力,而应踏踏实实安心做民用市场。
二是客观评估产品技术核心优势,谨慎决策进入军品市场。民营企业的产品、技术和服务能力是否具有核心优势,是企业能否在日益激烈的军品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民营企业在武器装备、信息化以及专业服务领域,如果军事需求明确,但不具有核心优势,需要与军工集团、科研院所等传统国家队竞争,建议果断放弃幻想,或等优势培植形成后再行进入,否则就是费时费力费钱陪太子读书。如果民营企业的产品是规模化的通用产品,竞争的焦点在于是否具有性价比综合优势,并且优势足够抵消传统国家队的体制优势和渠道关联优势。
三是精确核算投入产出效益,明确预期收益的平衡点。民营企业进入军品市场,既有为国防作贡献的目的,更有获取经济收益的目的,毕竟不像军工集团、科研院所等国家队,虽然是任务职责所在,但可以享受国家给予的补助支持。因此民营企业在进入军品市场前,必须充分考虑预期效益问题,精确核算投入产出效益,明确预期收益的平衡点,权衡企业是否值得投入大量资源进入军品市场。如果综合收益特别是经济收益与投入不成比例时,则应果断放弃军品市场,或通过优化方案大幅度降低成本,才能避免未来出现骑虎难下、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
四是积极促进军方科研立项,主动压缩产品采购周期。军方科研采购比较严格规范,且周期相对较长,这对于可以得到国家财政支持或内部支持的军工集团、科研院所来说,并不是太大的问题,但对于完全依靠自身出资或市场筹资的民营企业来说,周期越长意味着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越多,见到经济收益的周期越长,企业面临的风险越大,一旦最终拿不下合同而颗粒无收,则可能会让企业彻底陷入亏损甚至破产状态。因此,民营企业应充分了解军方科研立项和采购程序,并通过提前技术研发、同步完善工艺,大幅度缩短从装备预研、装备研制、装备试验等全过程时间,超前提高技术、产品的成熟度水平,积极主动压缩产品科研采购周期,从而大幅度降低自身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掌握主动性。如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发布采购公告到投标,一般时间不超过一个月,企业如果从网上看到信息才开始从头准备,往往由于时间仓促难以符合要求而竞争失利。建议民营企业应适应这种形势,主动积累投标经验,提前做足各项准备工作,未雨绸缪、应对急需;特别是要求提供样品的实物竞标,更应根据自身特色产品特点、技术要求,预设军事需求和各种应用场景,提前生产能够符合军事需求、体现自身优势的样机样品,最好能够到具有高级资质的专业测评机构获得检测认证,做好随时应对实物比测、展示竞标的充分准备,才能更好应对可能的激烈竞争。
五是主动培植渠道资质条件,提高把握市场机会能力。随着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各种军民融合成果展览等公共平台的出现,民营企业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步增多,但由于军事信息的保密性要求、装备体系关联性和特殊行业专属性影响,相对于军工集团、科研院所等国家队,军方信息获取不对称或精准度劣势仍然是民营企业面临的最大困扰,由于无法及时获取信息、无法超前形势预判、无法精准开展预先研究等,导致选错方向、准备不当、错失机会等情况常常发生。对此,民营企业作为一个新进入者,必须要正视现实,在不违反保密规定、竞争规则的前提下,主动培植和拓展进入军方市场的渠道和资质条件,通过与专业化的国防信息咨询机构、行业协会、院校研究所以及军工企业主动合作,多种方式积极主动多方获取信息,甚至可以借助外力支持超前规划、提前布局、预先研发,以更高的产品、技术优势和性价比等综合优势,充分抵消减少或根本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从而提高主动把握军品市场竞争机会的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