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词“×粉”的构造与成因研究
2018-07-12郑茗曰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50100
郑茗曰 (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250100 )
“×粉”结构中,“粉”作为旧语素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而后通过微博、微信、直播网站等新媒体平台迅速扩散,现已呈现出了诸多语义和用法。然而目前,关于“×粉”的研究大多为探讨语素“粉”意义的生成及演化,还尚未有文章明确地将“×粉”看作是一个合成词来对其构造进行研究。基于此,研究在归纳、梳理“×粉”语义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其构造方式,明确“×粉”的形成原因,便于人们了解当前网络语言的发展现状。
一、“粉”的语义溯源
“×粉”结构中“粉”的语素义源于“粉丝”。这里的“粉丝”不同于人们日常所食用的淀粉类食品,而是英语词汇“Fans”的音译。依据时间先后顺序,将“粉”的语义发展大致划分成了的三个阶段。
(一)初创阶段(2003~2005年)
“粉丝”这一称呼发源于中国的台湾地区,其义为追星族,即某位明星或明星团体的狂热崇拜者。大陆对“粉丝”的使用始于2003年1。两年后,随着湖南卫视“超级女声”选秀的热播,“粉丝”一词受到了新闻媒体的追捧,开始被广泛使用。同年十一月,一个直接以“粉丝”命名的网站——粉丝网成立,使粉丝有了更具专业化和集体化的活动平台。各种应援团、后援会纷纷入驻粉丝网,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追星族群体对于“粉丝”这个称呼的认可。
在粉丝发展壮大的同时,“×粉”一词也逐渐崭露头角。不过,这时的“×粉”还未稳固,只是由于部分明星名字的谐音与“粉”搭配恰好能够形成一个常见的词语。例如:中国歌手张靓颖的粉丝自称“凉(靓)粉”,但与张靓颖同届的其他超女,其粉丝名称并未用“×粉”的形式命名。
(二)上升阶段(2006~2008年)
粉丝群体的出现为人们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当人们发现自己的那份喜爱之情不只停留在某位明星身上时,“粉”的语义悄然发生了变化。“粉”的对象不再局限于明星,它可以是各个领域内的知名人士,如运动员、作家、企业家等;也可以是物,特别是一些流行品牌或热销产品,尤为受到使用者的青睐。因此,“粉丝”在“追星族”义的基础上又扩展出了“某人或某物的支持者”的含义,产生了如“国乒粉2”、“花粉3”等词语。
此时,“×粉”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框架,主要由一些名词性质的语素对“×粉”进行不断地填充。并且由于媒体掌握着话语权,促使他们成为了“×粉”类词语的主要生产者,而大众则充当着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这也使得该结构在上升阶段的后期出现了“语素性质单一”的僵化局面。
(三)发展阶段(2009年至今)
2014年,中国互联网宣布已全面进入Web2.0时代。作为Web2.0时代的产物,微博4诞生于2009年9月,后以其井喷式的发展将“×粉”结构推向了一个新的时代。
基于微博交互性、原创性、草根性的特点,广大微博用户摇身变成了网络词语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使得“×粉”结构逐渐多元。首先,通过人们的认知心理,将粉丝的那份喜爱之情具体化,使“粉”在名词义的基础上扩展出了动词义——“喜欢、拥护、支持”。其次,作为传播平台的微博,其用户的主页由“关注”、“粉丝”和“微博”三部分构成,分别指“博主关注的人”、“关注博主的人”以及“博主发布的内容”,所以“粉丝”有了“微博关注者”的含义,在其频繁使用中可以泛指“某人或某物的关注者”。与此同时,“粉”的动词义有所增加,含有了“关注”的含义。
综上,随着“粉丝”内涵的变化,“×粉”结构中,“粉”的语素义也在不断改变,大致经历了从“追星族”到“支持者”再到“关注者”三个阶段。在语义变化的同时,其性质也在不断丰富:一是依托名词义而产生的动词义“喜欢、拥护、支持”,二是借助微博“关注”功能而产生的动词义“关注”。总的来说,“粉”的情感色彩逐渐趋向中立。
二、“×粉”的构造分析
传统语言学认为,构词法分析词语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而造词法分析词语的创造手法,这两方面既有差异,又有交叉,可以相互补充5。因此,对“×粉”的构造进行分析,离不开构词法的描写,更离不开造词法的支撑。
(一)句法学造词
1.偏正式
偏正式的“×粉”,最初是抽取出原词中具有代表性的单音节语素与“粉”组合而成。随着“×粉”僵化模式的打破,越来越多的双音节词也开始与“粉”进行结合,从而提高了“×粉”的能产性。偏正式主要包含定中结构和状中结构两种,而定中式的“×粉”是“×粉”结构最初的形式。例如:
(1)果粉,定中结构,指美国苹果公司(Apple)电子产品的忠实拥护者。
果粉看过来!苹果最新款iPad或颜值逆天,全面屏而且没有Home键?(搜狐科技,2018-03-23)
(2)事业粉,定中结构,指关注偶像事业发展,期望为自己偶像进行事业规划的粉丝。
作为事业粉,希望杰哥有多点代言和杂志。(微博用户@风中女孩乐园,2018-02-28)
(3)互粉,状中结构,意为互相关注。
冬奥冠军武大靖《天天》与偶像江疏影互粉约火锅(新浪娱乐,2018-03-14)
2.支配式
支配式,又称动宾式,主要由某个动词性质的语素和名词性质的“粉”组合而成,其动词性语素通常为单音节。例如:
(1)圈粉,因为某些原因而喜欢上某人或某物,成为其粉丝。
我觉得我看哪一部剧就会被谁圈粉,然后过一段时间就不喜欢了(微博用户@一只mimi魚,2018-07-23)
(2)脱粉,因为某些原因不再喜欢某人或某物,脱离其粉丝圈子。
詹姆斯走后 23%骑蜜表示脱粉还有14%的人骂他(新浪体育,2018-07-08)
(3)求粉,请求别人成为其粉丝。
差六个粉丝认证大V求粉谢谢(微博用户@lv胡楷,2018-03-21)
3.主谓式
主谓式的“×粉”相对于偏正式和支配式来说,使用较少。目前,只有“自粉”一种形式,是相对于网络语“自黑”而来。取“自己”中的单音节语素“自”与动词义的“粉”组合,带有一种“自己支持自己”的含义。例如:
段建军表示……为了迎合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自黑”,在奔驰未来的营销里面,有可能会出现更多的“自嘲”和“自黑”,不过他最希望的还是有更多的“自粉”。(新浪汽车,2017-09-25)
(二)修辞—句法造词
修辞—句法的造词方式,是综合运用两种造词手段的造词法。该类结构中,既有句法学的偏正式,又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粉”结构主要包含了比喻式、夸张式、借代式三种。
1.比喻式
表示比喻意义的词与语素“粉”的组合。例如:
(1)亲妈粉,对待偶像像母亲宠爱孩子一般的粉丝。
吴亦凡晒帅气滑雪照,粉丝化身“亲妈粉”:穿棉裤了?(微博用户@饭爱豆,2018-02-13)
(2)路人粉,对某个明星有好感,但算不上是其粉丝,像路人一样。
陈伟霆带家人去普吉岛度个假,一路上就没闲过,被各种路人花式求合影,简直快变景点了。等等也是有求必应,人超级nice。估计这一波操作下来又吸了不少路人粉(微博用户@八同学,2018-02-27)
(3)僵尸粉,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只有账号但没有内容的虚假关注人。像僵尸一样,存在但不活跃。
僵尸粉一直是众多社交媒体避无可避的问题,他们深受其害,却也间接获利。(搜狐科技,2018-02-11)
2.夸张式
带有夸张意味的词与语素“粉”的组合。例如:
(1)死忠粉,死忠,出自宋代词人文天祥《沁园春》词:“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放在现代而言,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死忠粉,主要形容对某个对象极其忠心耿耿的一类人。
作为87版红楼梦的死忠粉,能和原唱陈力老师合唱经典主题曲《枉凝眉》真是心愿得偿,在舞台上又见到了宝哥哥欧阳奋强老师!感觉自己好幸运,就像做梦一样!真是2018年第一大幸事(微博用户@余少群,2018-02-19)
(2)脑残粉,脑残,指非正常、非主流的思维。脑残粉,形容对某个对象疯狂迷恋甚至失去理智的一类人。但现在也用于自我调侃,表达自己对某人或某物的喜爱,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
看完傅莹“舌战群儒”,我决定做她的脑残粉(环球网,2017-02-21)
(3)花痴粉,花痴,本是一种病的名称。现在形容那些如痴如醉而失去自我的人,具有夸张的意味。花痴粉指对男明星疯狂迷恋的女粉丝。
鹿晗曝生活技能负分 花痴粉:娶我!我会做饭(网易娱乐,2016-06-03)
3.借代式
借代式的“×粉”,其代表是“黑粉”一词。毫无疑问,“黑粉”一个复合式的合成词,“粉”是一个具有名词性质的词根。之所以将“黑粉”列入“修辞—句法综合式”一类,主要是出于对语素“黑”的考虑。
关于“黑”的解释兼顾了句法和修辞两种情况。从句法角度看,首先,可以理解成:“黑”带有形容词意义,与不好的、坏的意思有关,“黑粉”意为“不好的、坏的粉丝”。其次,可以解释为:“黑”具有动词意义,意为丑化、抹黑、攻击他人,“黑粉”表示“恶意丑化、抹黑他人的个人或群体”。因此,句法层面下的“黑粉”是一个偏正型的合成词。而从修辞角度看,“黑粉”则是一个借代式的合成词。因为在这里“黑”可以代指“讨厌某人某物的人”,“粉”可以代指“喜欢某人某物的人”。“黑粉”是两个意义相反的词根组合而成的并列式,并且用义偏向语素“黑”。例:
浙大教授开中药课教学生泡脚、炼丹药:我们在宣扬中医药文化,让大家科学地认识它。我不指望大家都当中医的粉丝,至少不要当中医的黑粉。(澎湃新闻,2018-02-05)
(三)小结
通过研究可知,“×粉”类词语主要运用了句法学和修辞—句法综合式两种造词手段。在句法学造词中,“×”粉有偏正式、支配式、主谓式三种。其中,偏正式又包含了定中和状中两种情况。在修辞—句法造词中,依据修辞手法的不同,“×粉”可分为比喻式、夸张式和借代式三种结构。
除此之外,关于“×+语素”类结构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是词尾语素“粉”是否可以看作是一种类词缀?从“粉”语义逐渐虚化这一事实不难看出,某些“×粉”词语中的“粉”确实有了类词缀的功能,如僵尸粉、脑残粉、死忠粉等,但是这只是“×粉”结构中的部分词语,并且像“凉粉”、“花粉”这样的借词还要放在具体的语境、语篇中考虑。因此,现在只能说部分“×粉”出现了词缀化的趋向,若将“粉”完全看作是一个类词缀,还过于片面。
三、“×粉”成因分析
“×粉”类新词语是时代大环境下的产物。近年来,除“×粉”外,“×控”、“×帝”、“×精”等词语亦是层出不穷。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往往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无论是“×粉”还是“×控”、“×帝”、“×精”结构都是如此,其形成和发展受到了客观外部条件的影响,也受到了自身主观因素的制约。
(一)外部动力
从社会发展看,社会是语言发展的大环境,社会的发展推动着语言的发展。“粉丝”群体的出现为“×粉”结构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不同类别的粉丝也丰富了“×粉”的语义内涵。同时,人们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许多术语打破了专业或领域的限制,使得词汇之间的隔阂在减少,加速了语言的传播速度。
从认知心理看,人们的求异心理、从众心理和娱乐心理均对“×粉”结构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求异心理表现在语言上,体现于个性化的造词或用词。特别是作为网络传播主力军的年轻群体,为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更是将标新立异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些新鲜词汇产生后,在人们的从众心理和娱乐心理的推动下,开始纷纷被效仿和传播。
从传播媒介看,“×粉”这类词语由于其语义的独特含义,从产生之初就与媒体有着极大的关联。而今,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信息单向传播的模式,使得用户的网络参与度大大提高,为“×粉”结构更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网络的高速传播下,使其进入了更广泛言语社区。
(二)内部因素
从类推规律看,“×粉”在形成后逐渐发展成一种稳固的结构,其填充词可以不断地进行类推,从指人的名词到指物的名词再到一些动词或形容词都可以成为“×”的来源。因此,“×粉”结构具有广泛的组合和聚合关系。
从经济原则看,“粉”本身就是“粉丝”一词的缩略形式,而“×”也常常是由抽取出原词中具有代表性的语素而成,这是语言经济原则的表现之一。“×粉”中的部分词语,如“凉粉”、“花粉”、“果粉”等词本身具有一定意义,后来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属于旧词新用,这是语言的经济原则的表现之二。
从韵律机制看,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之一便是双音节词占优势。“×粉”定中结构的“1+1”或“2+1”模式,支配结构和主谓结构的“1+1”模式,符合语言韵律机制的要求。“×粉”通过缩略或保留后的词语朗朗上口,其简明准确地描述出词语所表达的意义,也符合现代汉语的构词规律。
四、结语
“×粉”结构中“粉”的语义来源于音译词“粉丝”,随着“粉丝”语义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构造分析可知,“×粉”结构属于复合式的合成词,既有句法义又有修辞义。“×粉”类词语的形成,得益于内外因的共同作用,特别是新媒体的产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快速发展的网络,“×粉”类网络热词的定位还有待商榷,然而人们不能也不可能拒绝其诞生。因此,网络语在使用时要注意规范和场合,使用者应努力使其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注释:
1.基于新浪网站的高级检索功能,以“粉丝”为关键词,位于全文范围,检索到2002-2005年间“追星族”义的“粉丝”文章篇数如下:2002年(0篇)、2003年(16篇)、2004年(963篇)、2005年(4761篇)。
2.国家乒乓球队的支持者。
3.华为产品的支持者。
4.若无特殊说明,此处及下文中提到的“微博”均指新浪微博。
5.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