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与生成性学习模式的创新研究

2018-07-12

大众文艺 2018年3期
关键词:美术教学内容课堂教学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本研究所讨论的教学信息化,更加关注信息时代美术教学的模式转变与框架搭建。由国内的美术教育现状而言,从知识体系到数学模式再到教学技术手段,部分借鉴与引进欧美国家成熟教学体系与模式等的结晶,我国的传统教育思想对于本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拿现在的经典美术教学模式来说,这些教学模式无不出自于历史,美术院校内的诸多教学范式、手段与方法等都是典型代表。

过去的师徒制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教学模式,透露出了浓烈的前工业时代的社会与生产关系。在该教学模式里,二者并非仅仅只是师徒关系,还涵盖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当教学关系结束时,雇佣关系也随之结束。教学活动与生产活动的两相结合导致师徒制演变成了一种融汇了师徒与雇佣色彩的全新模式。不过,因为师傅有着绝对的话语权,所以,他的权威不会轻易受到侵犯。

于17世纪前后期兴起于法国的专业教学体系被院校视为了建筑、绘画、雕塑人才的主要培养模式。而在此背景下形成的美术学院体系,恰恰代表了美术教育从以师徒制为核心的职业培训向正式学术教育的突破。

法国皇家建筑学院的成立被誉为是美术学院体系确立的起点。该学院是一个官办的学术机构,其重要使命是标准化法国的建筑教育。借助这种模式,各种专业新知识和技术新发现得到了迅速的推广。这些理念在工业时代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让包豪斯体系成为当代美术教育的原型。

二、美术与生成性学习资源的发展与改变

虽说美术教育在我国属于热门专业,学生规模位居全球首位,不过,在时代的不断更替步伐下,美术教育者的人格素养、知识结构、授业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显然是比较低的,许多美术院校、普通大学、民办高校的师资配置、课程体系、教学资源以及产学合作十分薄弱。教学水平不高的问题如何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如何应对以及相关的改革思路。

1.生成性课堂教学的界定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我国教育领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从其发展历程看,该词汇由教学和课堂两个概念组成,带有一定的混合主义味道。课堂因其先天具有的育人功能而与教学相联系,形成“课堂教学”的概念。基于论文研究的需要,笔者采用的课堂教学是在教室,教师借助多种媒介通过交往互动有目的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

(2)生成性课堂教学

关于生成性课堂教学的认识引发了学界众多学者的关注和讨论。在此笔者尝试从生成性思维的角度对生成性课堂教学做出界定:即在教室之内,教师在尊重学生成长主动性的基础上,借助多种媒介、方式通过互动交往的方式,有目的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通过其实践展现其丰富的主动性,在生成性课堂教学中则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主动性”和“扩展性”特征,其发挥程度同时也是区分生成性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风水岭。

2.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内涵

由实际现象来看,学生的主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课堂教学里的“扩展性”方面与“深度性”特点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实践的主体,其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对外部事物的感知和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在此基础上促进自我的成长。生成性学习模式呼唤学生“主动性”的回归,认为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展是构建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

三、生成性学习模式与美术教学相结合

1.形成生成性学习模式的教学目标

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里,预设是必要基础,生成是延伸的一种表现,都能够在课堂教学活动里发挥出自身的关键性。假如没有教师对课堂活动发展方向的预先设定,那么课堂教学的发展也无从谈起;同样的,假如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而不考虑教学目标的生成,那么课堂教学就很容易犯上述案例中的错误,使课堂教学出现填鸭式的色彩。因为不管是哪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会使人的身心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所以,活动构建过程中需对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予以考虑。

2.构建生成性学习模式的教学内容

教材是师生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参考媒介,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了高度抽象化和概括化的特点,这远远高于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学习上的最近发展区,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时对文本内容进行再处理。

生成性学习模式的教学内容就是将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与静态化的“书本世界”相联系,尽可能的将抽象化的“书本世界”活现为学生真实的生活场景,尽可能的将学生丰富的经验、体验转变为课堂中的生成性学习方式,从而不断地拓展和整合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亲近感和熟悉感,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生成,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中西方传统雕塑鉴赏著名作品时,教师可让学生们在上课初始分享关于对雕塑作品的印象和感觉,或者通过多媒体或记录片向同学们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雕塑作品,使同学们对雕塑有一个整体性的感知,引发学生对雕塑造型和内涵的好奇心,设定一个题目,分小组完成对题目内容的丰富。这样课堂教学就可能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学生感受到教学内容与生活的亲密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这是也是教师对文本内容再处理的基本路径。

生成性学习模式在设置问题时使问题情境化、真实化,这样教学内容将不再是僵硬的文化符号,而成了一种鲜明的生活体验,教学的过程也不会再是机械的、程序化的流程,而更多的充满了学生的创造想象和生命体验,有了更多的生活气息和对实践意义的探寻。

3.强调生成性学习模式下主动性的教学过程

在生成性学习思维视角下,学生个体作为一种未完成的存在,其成长的过程也就是在生活中不断体验、不断生成的过程。而课堂教学作为学生成长的特殊领域,在兼具知识传递功能的基础上,尊重学生个体的学习经验,提升其生命价值,注重经由教学而使学生获得学习价值和意义的拓展,确切的说,课堂教学过程实则也是一个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他们能够在这个过程中真切的感受到自己成长的点滴。

由于其自身经历和经验的不同,其在教学活动中的生命体验常表现出差异性的特征,这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认识经验,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对于意料之外的问题能够给学生表达的机会。例如在舞蹈鉴赏中《胭脂扣》的教学案例中,当学生回答舞蹈动作传递出来的思想情感“天真与爱美”时,却被教师和同学们误判为错误答案,因为教师和同学们都普遍认为该舞蹈作品应当呈现为一名风尘女子疯狂过、爱恋过、守望过的一生。而此时,假如教师能够抓住时机,多问一句为什么,那么学生可能会联系实际,引申出情感共鸣、细腻表达、肢体语言等问题,这也将成为一节精彩的生成性学习模式教学。不难看出,尊重学生的成长体验过程也是优良课堂教学构建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点在本人主持的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生成性学习资源在美术课堂中的运用研究》,课题编号:(2017)-JKGHYB-0291中也得到验证。

四、总结

生成性学习模式的构建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生成性学习思维的角度立足于现实解读生成性学习模式的内涵,认为生成性学习模式是一种蕴含学生“主动性”回归、学生体验和创造的课堂教学形式。进行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谨记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对学生生命成长主动性施以全面性思考的基础上开展。

[1]黄立安.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2]陀丽娜.合作学习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3]朱立文.瓦萨里的艺术教育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美术教学内容课堂教学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美术篇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