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表演中的审美心理和文化阐释

2018-07-12

大众文艺 2018年3期
关键词:表演者内涵心理

音乐表演是对音乐作品的一种外化的表现形式,也是艺术表现的高级阶段,是演员对整个艺术作品的思想情感、心理变化、精神内容的深刻诠释,因此,音乐表演对表演者有较高要求。音乐表演大致分为乐器演奏和声乐演唱两大类形式,无论哪种表演形式,表演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展现审美心理的过程。

一、音乐表演中的审美心理分析

1.音乐表演中的审美认知

审美认知是表演者的感觉器官受到听觉、视觉、感觉等方面的刺激后,在心理上对作品进行加工,再通过自己的专业方式、表演技巧、肢体语言等进行演奏或演唱出来的过程,是心理上对作品认知的第一个阶段,也是最基础的阶段,这个过程奠定了整个表演的基调和方向,决定表演者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展现作品内涵。

2.音乐表演中的审美想象

审美想象是审美心理的高一级阶段,是对艺术作品进行理解加工,创造出全新的艺术主体形象。表演者通过自己内心深处对作品的理解,通过艺术手法的处理、加工、表达,形成一种带有个人创造力的艺术表演形式,这个过程是对艺术作品内涵的提炼和升华过程,经过审美想象的处理之后,整个艺术作品开始由单纯的艺术主体向作品思想抒发和表达这一阶段过渡,属于作品精神的升华过程。

3.音乐表演中的审美理解

审美理解是审美心理的关键要素,是在审美认知的基础上,发挥个人对作品的主观审美想象,再形成独具主体特色的理性理解,是审美心理的更高一级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表演者不仅要具有专业素质和基本的审美能力,还要将两者有机结合,加之自己的理解,形成有个人风格的艺术展现形式,使欣赏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是表演者与观众进行思想上的互动和碰撞的过程。

4.音乐表演中的审美抒发

审美体验应该是审美心理的最高阶段,是一种有心理活动到实践活动的阶段。表演者将抽象的艺术符号、音阶、文字等以艺术形式呈现给观众,并融入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表演过程将作者思想、作品内容和个人理解结合到一起,形成一种全新的主体形式,唤起表演者内心的审美感受,同时也激发出观众的审美体验。

二、音乐表演过程中的文化阐释

音乐表演不单纯是一个艺术能力的展现过程,它更注重对作品深处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容进行表达,成功的音乐表演作品,应该是对作品文化背景和内涵进行成功演绎和阐释的作品,这其间不仅要有过硬的音乐基本功,更要求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广阔的知识背景,所以说,音乐表演是专业性与学科性相结合的特殊的艺术专业。

1.音乐与多学科的融合

音乐与美学的结合,音乐表演中对旋律、符号的审美感受要求要将音乐学与美学有机结合;音乐与历史学的结合,音乐作品中展现大事件、历史故事、英雄人物等的内容,如果表演者不掌握相关知识,即使有再强的艺术功底,也难以很好驾驭整个作品;音乐与心理学结合,音乐表演者是对观众“说话和传达思想”的人,在这个过程中表演者要把自己置身于艺术背景和环境之中,呈现“忘我”的状态,这就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对审美心理的追求。

2.正确认识音乐表演的价值

音乐表演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呈现给观众艺术和美学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传递给外界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向社会发送一种能引起共鸣的信号和讯息,而这种信息应该是正能量,并且能够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思想,这才是社会赋予音乐表演者更深层次的责任,也是音乐表演本身巨大的社会价值。

3.深入对音乐原作品的分析和理解

如何在表演中凸显出原作品的内涵和社会指向呢?首先要熟悉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创作该作品时所处的特殊的社会形势;认真通读歌曲的歌词或曲谱的原演奏,准确把握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和情绪,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细致分析,了解作者在创作该形象或设定此情节时是想向人们展现内心的一种什么感受,并结合所学习的历史、心理、教育、美学知识,对作品进行全方位的再加工,融入具有新时代意义的创造力,通过完美的音乐专业基本功,呈现给观众一场“用心”演绎的经典作品。这样才能更好的传递出主旨,并发挥音乐表演的社会效应。

4.注重艺术形式的创新

艺术表现形式是艺术表演的外在方式,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决定着表演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反响。同样一部原作品,在不同时代,可以采用不同的符合本时代特征的表现形式。如经典之作《雷雨》,曾经拍过的电影在当时使得万人空巷,在近几年,艺术届又将《雷雨》搬上舞台,改编成舞台剧和话剧等不同形式,收获很好的口碑。经典之作,无论时代怎样变化,只要运用符合时代的表现形式,依然会发挥巨大的社会价值,其作品的深刻内涵总是会通过艺术表演传递给观众,引人思考。

原作品的内容是亘古不变的,但社会思想导向和精神追求是随着时代改变的。音乐表演要善于把握审美心理,深入挖掘原作品文化内涵,才能创造出好的艺术作品。加之艺术再加工和创造,把握时代的脉搏,为作品赋予新时代内涵,传递出符合时代需要的社会价值和正能量。从这一意义上来讲,音乐表演者也是时代的风标,任重而道远。

[1]李方元.音乐表演学科建设如何可能_从音乐学_知识和表演角度的审视[J].中国音乐,2008,(3):9-15

[2]陈艺璇.音乐表演的生理与心理机制配合的原理与改善[J].大众文艺,2015,(04):151-152

[3]杨莹.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析[J].音乐美学,2017,(21):122.

猜你喜欢

表演者内涵心理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钢琴表演艺术中审美素养能力提升
内涵漫画
手称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