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路视域下:18世纪法国装饰艺术中臆测的中国意象的由来

2018-07-12

大众文艺 2018年3期
关键词:里斯丝绸罗马

当回顾欧洲与中国的交流史,可以发现有一个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国度——中国,一直存在欧洲的集体记忆中,关于这个国度的神秘传说,就是产生所谓“中国幻想”(the Vision of Cathay)的历史根源。1西方艺术史学者霍纳尔在他中国风研究的重要著作Chinoiserie:The Vision of Cathay便以讨论此幻象的缘由来作为论述开端。西方传教士与使节们于发现地理大发现的那个时期陆陆续续的来到了中国,渴望着寻找西方自古以来所流传的“中国幻想”,然而他们的所到之处,眼底的印象却是极度迷惑的,“中国”只是一个幻想中的异域,而那个繁花盛开的神秘的东方天堂,仅仅只存在于西方人的历史想象当中。因此,“中国成为了一个东方之外未知的大陆,是一个神秘且魅惑的世界,在此异域当中,诗人们就成了唯一的历史学家,而装饰瓷器的工匠们是最可靠的地志学者”。2把他们的具体描绘在一起便可建构出那如实如幻的视觉印象——“中国幻想”。

一、西方上古知识所建构出的乌托邦——中国

西方自古希腊开始,哲学家们渴望探询异国并且相信西方之外有个人间天堂、乌托邦,因此,异域在西方的古代知识论述中便成了幻想中的海市蜃楼。英国当代的著名文化理论学者兼社会学家豪尔(Stuart Hall,1932-),在他的文章“The West and the Rest:Discourse and Power”中指出西方以及西方之外(the West and the Rest)的论述在西方知识建构中的来源有四方面,分别是古希腊的古典哲学、圣经故事、希腊神话故事以及旅游记录。3中世纪时期,地理知识以圣经为依归,传说中的三圣王(the Three Wise King)就来自于东方的天堂净土。《旧约》以塞亚(Jesaja)第49章上第12节记载道:“看啊,这些是从远方来,这些是从北方来,从西方来,这些是从秦国来……”。于此文,秦国(Si-nim)的发音与中国南方吴语中称“丝”一音相近,可能根据中国西传的丝织品而得名,因而推论在此秦国指称中国。4另外,希腊神话故事总是把西方之外的世界描绘成魅惑人心的大花园,里面有着受难的人们与奇花异兽。

远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便有典籍对于中国的书面记载,描述中国是一个生产优质丝绸的神秘且丰饶的国度。目前所能见到的欧洲对于中国最早的记载是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c.484BC-c.425BC)在《历史》(The Histories)第五卷第二十四章《论动物》中就有提到过丝绸。5当时的希腊人称呼这个位于遥远东方丝国为“塞里斯”(Seres)。公元一世纪,罗马帝国境内已经开始流行丝绸织品,那时候就有高品质的丝绸经由中亚的商队传往罗马,罗马人视这种来自中国的丝绸为珍宝。当时罗马人既不清楚丝绸生产国到底在何方,也搞不明白丝绸的具体生产制作过程,因此就揣测起塞里斯人的印象。公元四世纪后期,罗马人有迷恋中国丝绸的风气,时至第三到四世纪罗马帝国在内忧外患中走向分裂、崩溃,而富庶丰饶、安宁宜人的塞里斯国,已经给欧洲人留下了深刻的美好印象。

二、西方游记中的神秘中国

西方对于他者异域的想象始于古希腊时期,根据中西交流史料记载,西方人真正意识到他者的存在,始于十三世纪的西方境外的旅行要去寻找传说中的神秘东方帝国——中国。

在丝绸之路还没开通前,在中国到罗马的古代交通中,中西方是绝少有直接来往的,中国与西方货物都是经由沿途的各个国家民族转运的,即便是当时丝绸制品风靡罗马的时候,罗马人对于中国也是知之甚少的。随着张骞通西域之后,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与西方有关中国的知识才得以传播开。在海路开通以前,丝绸之路是东西对话的重要管道,是文化交流与物质交换的要径。到了十三世纪,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的征战,结果使得中断了若干世纪的中西交通得到了重新恢复,也形成了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与流动,欧洲传教士们、商人们和旅行家们开始陆陆续续地来到中国进行文化交流,由此那个早期虚无梦幻般的神秘国度——塞里斯,逐渐在欧洲人的视野中变得清晰起来。罗马教廷第一次与蒙古大汗接触是在1245年,到了1264年欧洲人才可以真正进入中国,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自中国返回威尼斯后,他写成了马可波罗游纪。此书是欧洲流传最广的游记著作之一,由于其内容丰富生动的描述,如梦幻般地描绘中国意象,在欧洲人心目中塑造出了中国幻象,以致激发了后来的哥伦布等伟大的冒险航海家到中国一探究竟的欲望。

游记可以说是构筑西方之外的知识最为丰富的来源,西方的探险家自域外回国后,写下的旅游记录总是能吸引好奇的西方人。7由于多位旅行家于不同的时间点上接续中国印象的渲染,“中国”(Cathay)一词在欧洲文化中渐蒙上了一层华美、幻丽的神秘面纱,深深吸引着好奇心旺盛的欧洲人,幻想性的描写加上浪漫的情怀混杂成奇异印象,于是乎,构成了这个神秘的国度在欧洲人心目中的感性的视觉图像。

三、来自东方贸易的富丽中国

中世纪时,西方对于神秘中国的美好、富足印象主要是来自于中国的舶来品如:丝绸、瓷器等的接触中形成的,中国精美的丝织品以及瓷器,经由著名的“丝绸之路”。运送到欧洲,成为欧洲各国王室贵族收藏以及馈赠的上品。十五世纪末当葡萄牙人穿越南非的好望角,并重新开启了连通印度和中国的道路,欧洲人才开始认识中国的壮丽华美。十六世纪葡萄牙人开始与中国进行贸易,许多欧洲传教士商贾以及使节团来到了中国,并以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中国,将观察结果以及评价心得集结成册。

十七世纪中期之后,欧洲因为通商贸易的加速发展以及游记见闻录的大量发行,加之有积极的外交关系等诸多原因的汇集,使得来自中国的工艺品能够在欧洲流传进而形成中国风尚。1664年法国继英国荷兰之后设立东印度公司,加入与中国的贸易关系。虽然法国的商务使团成立较晚,而且在海上贸易也表现平平,但是法国在文化交流以及艺术风格的交融上都有后来居上之势,并且在中国工艺品收藏及对中国趣味的模仿上都有令人眼为之一亮的出色表现。法国与中国在地域上相隔遥远,在风俗文化上更是大迳其趣,然而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神秘的中国意象,透过威尼斯商贾马可波罗的游记,一个富足、强盛、美丽的东方古国,引发法国人对于中国的想象与向往。但是,法国真正接触到中国风土文化并引发后来争相追求的中国风尚,是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时候,法王路易十四以及路易十五( Louis XV,1710-1774)都陆续派遣使节与耶稣会传教士到中国。以宗教传播为名,以贸易上的经济利益为实,法国于十八世纪时期与中国的往来极其频繁且重要。

欧洲因为中国工艺品的流通,对于中国外销工艺品的仿制就开始于十六世纪晚期,十七世纪中期以后,中国的外销工艺品供不应求,随着中国热逐渐加温,十八世纪早期法国境内对于中国艺术品的热爱,以及对于中国文化的热衷,导致“中国风”(Chinoiserie)设计的兴起,渐渐酝酿成后来中国风尚,一直延续到十八世纪晚期。艺术史学者雅各布森认为:“中国风是为洛可可风格量身订做的。且中国风的设计完全表现了欧洲洛可可的精髓。” 两者之所以如此互为表里,全是因为两者的风格相近,且欲表达的氛围相似。欧洲在洛可可之前,仍是以严正宏伟为美,但是时代品味改变了,汲取自生活与自然的轻巧成为了洛可可风格的重要特征,也因此欧洲的装饰艺术品味转向了中国艺术,欧洲的画家们也因此开始在作品中对于中国艺术多有着墨。中国风作品在西方装饰艺术脉络中,从来都不是重要的艺术流派,但却在奇妙的混杂与交融之中,揭示出西方装饰艺术的真实本质与西方知识的建构基石。

注释:

1.袁宣萍著.《十七至十八世纪欧洲中国风设计》.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18页.

2.此段原文为:"Cathay is,...,a continent of immeasurable extent lying just beyond the eastern confines of the known world.Of this mysterious and charming land,poets are the only historians and porcelain painters the most reliable topographers."参考于Honour H.,Chinoiserie:The Vision of Cathay(London:John Murray,196l ,p5-6.

3.Stuart Hall "The West and the Rest Discourse and Power",In Modernity: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Societies(Oxford:Blackwell,1997,p206-208.

4.朱学勤,王丽娜著.《中国与欧洲文化交流志》.上海:上海人民,1998,5页.

5.赫德逊著,李申等译.《欧洲与中国)(台北:台湾古籍,2003),23页。赫德逊认为塞里斯(Seres)

一词是来源的中国文字“丝”的发音。另外也有相关研究,沈福伟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也考核了塞里斯一词是源于中国文字“绮”的发音。

6.Jean-Pierre Drege著,吴岳译.《丝绸之路——东方和西方的交流传奇》,56-65页.

7.Waler Demel,“The ‘National’ images of China in different European countries,C.A.1500-1800”,Images de la Chine:le contexte occidental de la Sinologie naissante,sous la direction de Edward Malatesta,S.J.Et Yves Raguin,S.J.,The Ricci Institute for Chinese - Western Cultural History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Ricci,Taipei - Paris,1995,pp.85-125.

猜你喜欢

里斯丝绸罗马
小罗马
遥望“丝绸路”
假如有一天,编辑把外星人“绑架”了
丝绸般的黑发,盘旋少女顶上
丝绸情调
阳光房
一条流浪狗的血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