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文明旅游内化于心?

2018-07-12燕山大学文法学院066004

大众文艺 2018年20期
关键词:景区素质文明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066004)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于8月22日公布了“2018年上半年旅游经济主要数据报告”。据报道,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分别达到28.26亿人次和2.45万亿人民币。同比增幅为11.4%和12.5%,收入实现了双增长。然而,在强大的消费水平背后,经常会发现各种不文明现象。例如,景区内随意攀爬、脚踩丹霞、乱写乱画、抛丢垃圾、宗教场所嬉戏玩闹等。游客的文明素质状况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整体形象,也影响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旅游客的文明素质严重不符合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繁荣局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中国已经公布了关于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的相关法律,但为什么不文明行为屡禁不止?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反思。

一、不文明旅游行为的表现及危害

1.公共设施方面

随着国人出游次数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不文明现象进入大众视野。我们经常在网络上、电视和报纸上看到游客人为破坏景区阻挡设施和标志,为了多拍一些照片,不顾工作人员及其他游客的提示,翻越防护栏,进到内部保护区地表拍照,严重影响景区秩序以及危及游客人身安全。不文明行为还发生在国外,埃及神庙刻画、弄倒曼谷大皇宫栅栏等行为引起了不少国家和地区人们的不满,致使国外一些景区和服务设施不对中国人开放,形成了国别歧视。文明旅游关乎到国人的素质,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旅游者的种种不文明陋习不仅损害了他人享有旅游资源的权利,还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海外形象,也让中国国家和地区蒙羞。”

2.生态环境方面

尽管每个景区都提倡游客要文明出行、不践踏草坪、不乱丢垃圾等,但是由于游客缺乏保护环境意识,经常在享受大自然所带来美景之后,忽略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以不久前发生的“女游客脚踩丹霞地貌拍照”为例,丹霞地貌是在侏罗纪的白垩纪时期形成的,具有上亿年的历史,就像古化石一般。一游客执意翻越栈道护栏,站在保护区内拍照,这一自私行为,致使保护区遭到破坏。游客渴望欣赏美丽的风景无错,殊不知丹霞地貌属不可再生资源,只一个脚印就需近百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恢复。游客不文明行为,不仅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景区可持续发展,更是给本来已经受到风霜洗礼的景区带来更大损伤,致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3.自身安全方面

游客出行应将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随着越来越多的公民出行游玩,人身事故的数量也逐渐增多。由于游客自身安全防护意识不足,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在不遵守景区安全法规、不听从专业人员指导的情况下,为寻求刺激而参加高危项目,引发一系列问题。例如,一名香港籍男子在菲律宾潜水期间被船桨击中当场死亡;另有5名游客在甘肃赴泰国旅游团游玩期间,在没有穿救生衣情况下擅自下海游泳而发生意外。每年游客在游览、乘车、购物、就餐、住宿等方面,不遵守安全提示、挑战规则而引发的事故不计其数。游客应该反思自身,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为自己的生命护航。

二、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原因

1.道德情感缺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成效显著,但是伦理道德建设长期受到忽视,致使道德情感缺失,这包括道德信仰危机、道德原则缺失、道德底线失守等。游客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在自身和外界因素的驱使下,价值观发生偏离,出现道德滑坡现象。再加上对地方法律和当地习俗不熟悉,尽管有明确标语或者工作人员的劝阻,也容易使道德认知受阻,弱化道德情感而出现不文明行为。因此,为了保护旅游相关人群的利益,有必要提高游客道德和情感认识,并减少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2.法律法规建设的迟效性

目前,旅游行业法律制度主要包括旅游管理者的通用法律制度和针对旅游行业行为主体规范的专门性法律。尽管我国旅游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一直在不断修订完善,但是在旅游行业管理者和游客旅游行为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法律作用是有限的。有些法律条款规定没有具体的界限,相关部门在实施过程中就会出现可操作性不强的情况,导致了现行法律法规根本无法彻底惩治违法行为,甚至还助长其嚣张气焰。因此,有必要填补旅游法律法规相关制度存在的空白,保护公民文明旅游。

3.游客自身安全意识淡薄

近年来,针对频频出现的游客安全事故问题,我们国家已经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但是依然不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方面,游客安全意识薄弱。随着自驾游、散团、驴友团等多种旅游形式的蓬勃发展,人们开始以更加自由、灵活、便捷的方式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然而,这种类型的旅行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隐患。另一方面,我国旅游业发展时间并不太长,在人员配备和基础设施方面存在不少隐患,许多游客为寻求刺激而忽略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导致诸多悲剧发生。因此,有必要提高游客的安全意识,尽量减少游客的安全隐患,保护游客人身安全。

三、 提升游客文明素质的对策

1.注重培养公民的耻感教育

耻感是一种重要情感表征,它以善为特征,是人类高级的道德情感,是中华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是人类道德生活的一道防线。耻感教育往往是在青春期形成的,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已经有了基本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传统耻感教育。人有“耻”方可教,知“耻”是做人最起码的标准。羞耻是激发心良知的最基本和最道德的力量。正如朱熹所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一个人一旦有了羞耻之心,他就会因为自己的可耻行为而感到尴尬,并及时改正它,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2.提升游客文明素质

文明素质提升与一个人的所生活的环境、文化程度、教养程度和公德意识等有关。首先,道德外灌。见贤思齐,择善而从。科学的“外灌”一些新理念、新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等,去唤醒游客内心的良知。将人们置身于良好的道德环境中,就会使其不良陋习得到约束。其次,政府通过宣传教育提升游客文明素质,比如在景区门口播放公益广告、设置引人注目的标牌语、张贴个性化的宣传画等,使游客在进入景区之前获得有关文明旅行的提示和教育。最后,完善景区服务,这要求旅游企业和管理部门以身作则,发挥窗口作用,为景区提供科学、合理的便民服务。环境育人,环境约束人。在良好的旅游环境给游客带来愉悦感受的同时,使游客自觉规范自身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3、健全全社会监督机制

健全全社会监督机制,包括完善法律监督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和发挥新闻媒体监督机制等。“加强旅游标准化管理,建立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协同机制。”通过加强法制建设,树立法制观念,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同时,加大对不文明行为处罚力度,从经济上约束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近年来出现的旅游不文明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都源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和政府的监管不力。必须对政府部门机构进行改革,在出现问题时能够追根溯源,实现对旅游不文明行为的有效监督。新闻媒体监督是旅游是否文明的信息纰漏者,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如实报道,使公众对其行为有一定了解,在公众舆论压力下,不文明行为以及引发的问题得到及时纠正和解决。

共同努力提高旅游文明的质量,使文明成为一种习惯。既需要旅游企业、管理部门提供便民服务,也需要政府部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监督体制,更需要游客提升自身文明素质、文明意识。结束不文明旅游习惯,让文明旅游内化于心。

猜你喜欢

景区素质文明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请文明演绎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漫说文明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