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价值认同研究

2018-07-12浙江理工大学310000

大众文艺 2018年20期
关键词:群体机制价值

(浙江理工大学310000)

一、认同的内涵

由于学科研究的视角不同,认同的内涵非常丰富,但差异也比较大。从根本上说,目前围绕政治认同所进行的辩论或分歧主要是来源对认同概念的不同理解。认同研究始于心理学和哲学领域,随后,在政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当中逐渐增多。总体来说,认同的内涵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认同的哲学解释

认同是在变化发展中所体现出来的同态和差异的同一。认同是一种哲学概念,其主要功能是定义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差异与联系,并反映事物在“变化中的同态和差异下的同一”的现象;认同可以说是个人或群体自我意识的产物,它回答了“我是谁或我们是谁”的问题,其答案将会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或生活规范。认同的需要主要植根于人的社会本质。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类在本性上,也正是一个政治动物。”其意指的是属于一个身份群体的愿望是人类的自然需要。马克思主义从人类活动的普遍性来讨论认同问题。

(二)认同的心理学解释

认同是一种心理过程,一种对自我认识的肯定和归属感。弗洛伊德把认同“看作是一个心理过程,是个人向另一个人或团体的价值、规范与面貌去模仿、内化并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的过程,认同是个体与他人有情感联系的原初形式”。 埃里克森扩大了认同的领域,认为“认同是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及一生趋向的一种相当一致和比较圆满的意识,一旦个体达到新的自我确认和角色选择,认同即告完成”。霍那斯则进一步从时间和空间这两方面进行剖析;认为人们在面对差异时会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情感,态度等从而使其向事物的同一方向发展自身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三)认同的社会学解释

认同应当是一种具有共同的信仰和情感,维持社会秩序的社会角色和身份。实际上就是人们接受某些社会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并外化成一定的价值行为,形成共同的价值。这是迪尔凯姆所说的“集体良心”,这就是团结社区中不同个体的内在凝聚力,侧重于个人和群体,群体和群体的归属。曼纽尔卡斯特认为“当它同意”时指的是在文化特征或相关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构建意义的过程。

(四)认同的政治科学解释

认同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和源泉。其实质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制度、政治领导和国家意识形态形成的政治共识或心理归属感和认同感。任何政党都致力于寻求政治认同,并通过一些政治象征,如国旗,国歌,庆典或其他形式,使公民形成国家认同的集体记忆,从而实现政治认同的日常化,建立政治合法性。它体现在人们对国家政治权威,政治制度,政治价值和社会政治生活,政治过程的理解,认同,支持和跟进。政治认同是建立在基于个人情感,在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中,对政治组织和公共权力的识别中逐渐发展起来,是近现代民族国家形成后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大学生价值认同的心理机制

“认同”这个词最早属于心理学范畴。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其解释为主体在认知和情感上的同化过程。之后,德国的社会学家哈贝马斯延续这一概念,将其理解为“归于相互理解、共享知识、彼此信任、两相符合的主观的相互依存。认同以对可领会性、真实性、真诚性、正确性这些相应的有效性要求的认可为基础”。因此,“认同”本身包含一个心理机制运作的过程。研究大学生的价值认同,也同样可以从一般认同的心理机制中找到其理论成长点。大学生价值认同时,必须经历认知,情感,信仰和行为的心理过程。

(一)认知认同机制

认知认同机制是指主体从各种感性知识中实现对象的理性认识,然后对对象产生一定的情感,将这种情感转化为动作的内在动机。认知认同意味着人们需要了解相关理论的丰富内涵、历史背景、外化方式。因此,认知认同机制要求人们在思想认知与知识储备上对相关理论概念有深刻的理解及较高程度的认可。大学生对“价值”的认知认同是整个价值认同过程的出发点。这一过程既包括学生对大学生价值的一般概念和内涵的感性认知。

(二)情感认同机制

认同是一个交织着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的过程,它往往包括意识水平和情绪水平。个体的情绪认同机制是基于主体对客体的认知认同,它是一种通过充分调动和激发主体积极情绪而产生的认同机制,如快乐,信任,感恩,热情和激情。情感认同表明着人们喜恶爱憎等情感倾向和态度,情感的变化发展会直接影响人们的非理性思维,从改变人们对某些社会价值理念的认同度。大学生的价值认同自然也包括情感认同机制。

(三)理想信仰引导机制

“理想信念是主体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建立在一定的认识体系的基础上,是认识、情感、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意志是主体在实现理想信念过程中克服挫折和困难的重要保证。信念引导机制体现于人们在原有价值观念遇到冲击时所作出的反应。拥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人往往能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其认可的态度也不会轻易摇摆;反之,则会出现价值观的频繁更迭,对某些价值理念的认同左右摇摆。

(四)行为认同机制

行为认同机制意味着个体在认知、情感和信念的基础上接受并认可某些社会理念,并通过对其原始理论行为的解构与重组,来形成带有价值特征的个人社会行为。无论多美丽而深远的理想也需要转化为现实的结果,否则它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实践是实现理想,走向现实的桥梁。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心理机制最终体现为一种行为认同机制。它可以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加深对“价值”的认知认同和情感认同。同时,它可以帮助大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自身价值理念上理解的偏差。总而言之,行为认同机制是认同机制中最为重要的,也是最难达成的。

三、大学生价值认同的主要特征

大学生的价值认同不仅仅是大学生的个人主体的行为或自我心理活动,而是一个大大小小的,虚拟的,复杂的环境和大学生在校外,课堂外,复杂社会中的互动接触、了解认知,从而产生对价值理念的认识,接受,及与自身情感、观念上的对接和整合。通过价值认同,大学生建立了自己与社会主义的精神纽带和桥梁,并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树立了阶级意识和群体归属感。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了大学生认同的一些主要特征。

(一)社会性

从结果和现状的角度看,大学生价值认同是在自觉和自愿的基础上,大学生对新观念的认知,肯定和接受,主要是在校园这一相对简单的环境中实现的。但校园并不是一个彻底封闭的环境。认同本身也不会自发地发生的,它会受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等各个方面的社会因素的影响。事实上,认同不单单是一种个体行为,更是一种集体行为。正如心理学家米勒所说,认同的实质不只是心理的,它还包括群体的概念,是“自我的延伸,是将自我视为一个群体的一部分。这是认同的核心。”

(二)自主性

大学生自主性更多的体现在他们的价值判断当中。在他们的价值的选择与实践过程中均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在价值理论的外化方式上也有一定的创新发展。大学生价值认同的自主性体现在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这两方面,更多地表现在个体差异上。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着不同的个人经历,不同的认知和接受心理以及不同的文化和教育水平,所以对社会中的许多观点的认同程度是不平衡的,这也就反映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性。但是具有自主性的大学生在价值认同上普遍表现出了积极思考和积极实践的强烈愿望。

(三)过程性

当正确的价值理念准确地反映了社会的本质和特征时,由于其真实性和科学性,是极可能被大学生所接受的。但如果只是虚假的价值或只是留在口号,亦或被视为谎言的话,它将永不被大学生所肯定。然而,由于它涉及许多学科理论,并受到诸多主观和客观条件等复杂因素的影响。换句话说,教育的动态过程必须由复杂,迭代甚至困难和曲折引导,否则认同本身是无法自动实现。事实上,过程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显着特征,在价值教育实践中尤为突出。

猜你喜欢

群体机制价值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关爱地球,学生成主流群体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皮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