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中的河北省社区养老策略研究

2018-07-12

科技视界 2018年3期
关键词:居家京津冀养老

吕 楠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家庭日趋小型化,传统的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着严峻的社会挑战。据统计,目前,我国老龄人口占全球老龄人口总量的1/5。从现在起到2020年,中国进入快速老龄化时代,202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2.5亿,老龄化比例达17.6%。到2053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7亿。我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1 京津冀协同发展跨区养老的政策支持及可行性

北京“十三五规划”核心之一是:积极促进养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民政部明确“十三五”时期,北京将实施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重点研究跨区域享受养老福利制度,鼓励支持中心城区的老年人异地养老,京津冀将协同发展养老事业。通过探索异地养老模式,制定有序引导中心城区老年人入住非核心功能养老机构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政策。

民政部相关人士指出,在今年的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民政部要将人口老龄化提升为国家战略,重点突破居家养老。届时,养老服务也应达到新标准。可见,更加重视居家和社区,建立以机构、社区家庭为核心的养老服务支援体系将是 “十三五”重点创新内容之一。

近年来,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需求凸显了我国养老资源的短缺和不足。国外发达国家社会化养老经验显示,很多国家走过了“从机构化到去机构化的”发展过程。由此认识到,居家养老服务兼容家庭和社会化养老的特点,适合于工业化与城镇化背景下社会化养老。我国居家养老的服务是建立在适度普惠性福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福利多元化等理论基础上。

对京津冀地区而言,养老服务业迎来巨大发展空间。河北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良的自然环境和资源、较低的生活成本以及有效的政策支持,这些有利条件让河北承接京津养老服务成为可能。积极推动京津养老服务产业向河北迁徙,打造京津冀养老一体化体系,既可以解决京津的养老困境,又带动河北经济发展。

2 河北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分析

根据河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底省内65岁以上老年人口约为756万,占常住人口的10%左右。劳动年龄人口重量和比重下降,老龄化进一步提升。劳动力对流现象严重,基础设施落后,养老保障水平相对落后于其他地区。目前,政府承认发展社区养老的重要性,也提出了如何构建多层次,互补性的养老服务体系的观点。但是,目前养老保障相对落后,居家养老服务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2.1 社区建设水平差距显著

河北省社区养老服务建设受政府工作计划的影响,各地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张养老服务的实施意见。但是区域之间经济水平差异较大,具体到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其内容和服务质量等具有很大差别。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发展状况。

2.2 社区养老服务人力资源配置问题

社区属于财政拨款支付工作人员薪金,受编制影响社区工作人员数量有限,除了应付日常工作之外,很难有余力承担养老保障服务人员的角色。加之居家养老服务需要大量具有专业素质及技能的工作人员,在掌握全面护理,看护,救助,心理疏导等各种技能的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服务支持。这种专业人士严重缺乏,目前只能通过普通家政人员替代。

2.3 缺少行之有效的“三社联动”管理

“三社联动”是以政府购买服务为龙头,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工为骨干,带动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的社会治理模式。但目前存在管理分散,办事效率低下,服务项目的单一,标准混乱等问题。各部门在运行中缺乏统一领导,协调性差,致使居民参与热情不高等现实问题。

3 河北省加强社区养老建设的创新策略

河北要成功接盘京津养老,必须在创新上下功夫。目前高碑店及香河新型养老地产半闲集的开发模式而受到关注,尤其是零距离对接北京东部的香河,因其有着北京同城化的医疗、高于北京主城区的绿化率、便捷的进京交通,成为北京老人颐养天年的首选地。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河北应发挥区位优势,参照京津等大城市的社区建设规划模式,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功能齐全、基本满足居民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设施。为此,在加强创新策略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政府的主导和引领作用

居家养老是国政府积极推行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从本质上区别于传统的家庭养老,体现了养老服务的社会化及均等化问题。这一模式不仅涵盖了老年人的生活照护,精神慰藉,文化娱乐及安全救援等内容,而且可以满足不脱离熟悉的生活环境就近享受各种医疗护理等服务,是未来发展养老的大趋势。因此,与之相关的社区建设显得十分重要。政府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扶持和监督管理,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尤其要制定京津冀养老服务协作发展规划,,协调土地、医疗、民政、社区等相关部门,统一谋划一体化养老的发展目标,并有序推进实施。此外,政府在社会化管理过程中,应将权利下放到社区,并实行有效监控和管理,是社区服务的以均衡发展。

3.2 降低民营企业的准入门槛,鼓励“嵌入式”服务主体发展

人口老龄化是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面对日益推进的老龄化指数,仅仅依靠政府力量,无论从资金还是从效率上都存在很多问题。要实现京津冀养老一体化,必须积极倡导以市场化为主导方向,鼓励社会多方自愿参与,尤其鼓励民营企业参入。通过有效的政策支持,降低准入门槛,使其入住社区,成为养老服务的供给主体,逐步形成能够满足多方需求的医养结合模式政府可以为之提供廉租房,通过税收补贴其市场盈利少的部分,降低民营企业创办养老机构的门槛,简化登记审批程序,落实税费减免、金融扶持等优惠政策,调动积极性,以鼓励企业在社区内的长期运作,并将主要精力用于提升服务质量上。这种“嵌入式”的服务模块,既可以避免社区对政府的过度依赖,又能满足居家老人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使参与企业有利可图。政府通过监督管理,规范市场,加大运作企业间的竞争模式,保障服务质量。

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住区和养老产业的发展正迎来历史性机遇;与此同时,在城镇化、产业升级、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养老产业更成为开发商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发展养老产业,开发商需改变简单的买卖型、快餐式的开发方式,将养老事业的发展、运营和服务放在首位,要在资源整合、平台建设、运营模式和服务模式上下功夫,将服务社会的理念长期贯穿到发展中,才能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3.3 立足于区域特点,利用高科技,提供多元化智能养老服务

推进京津冀养老一体化,必须改变社区养老服务的单纯模式,利用高科技手段,通过互联网平台,创立“智慧+健康”的模式,建立养老信息服务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呼叫平台,在社区形成一个安全便捷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此外,要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采用多元化服务和经营方式,创建救助型、消费型、互助型等多种类型的养老模式,以满足各层次养老需求,减轻政府财政和居民的经济负担。面向五保户等无子女,无收入人群,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对于有经济负担能力的老人,并可依据本人的需求发挥市场的优势,提供高标准或个性化服务。此外,开展社区互助或村民互助模式养老,积极发挥志愿者的能量,让社区内健康老人有组织的帮助失能或半失能老人,实现互助。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犹如“一根针上千条线”,本身具有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等特点。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三地在政策,文化,经济,公共服务,监督标准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要实现三地老人异地养老无障碍,促进人口的自由流动,必须加强省内的社区建设,民政、医疗、卫生、劳保等多部门参与协调联动提供服务保障,确保服务质量,有序推荐各部门和环节正常运行,并完善的相应的政策法规,建立严格的监管体制和市场标准。

【参考文献】

[1]丁建定:居家养老服务——认识误区、理性原则及完善对策,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2.

[2]陈友华.居家养老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人口学刊,2012.4.

[3]郁建兴、金蕾、瞿志远:民办社区养老机构建设及其政府责任,浙江社会科学,2012.11.

[4]李薇、丁建定: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状况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2014.1.

[5]张波.我国居家养老模式研究综述与展望,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3.

[6]邱红洁,等.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社区多元化养老服务建设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16.

猜你喜欢

居家京津冀养老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