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训练中学生倦怠情绪的影响及对策
2018-07-12张淇
张 淇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75000)
近年来,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人们也开始关注学生自身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最终发现倦怠情绪是造成学生学习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目前,绝大多数学生都以就业为导向,专注于文化课的学习,不重视体育锻炼,一遇到体育课程,个个都成了逃兵,似乎体育教学是多余的课程,主动参与体育训练的学生寥寥无几。体育教学似乎没有表现出任何有益于学生就业的价值,学生产生一定的倦怠感似乎不足为怪,但是良好的体育训练却影响着学生未来工作的重要资本——身体。因此,本文着重研究当前体育教育训练中学生倦怠情绪的影响及对策,帮助学生走出困惑,促使他们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挑战。
1 体育倦怠的内涵及表现
1.1 体育倦怠的内涵
所谓体育倦怠,它是学习倦怠的一种类型,而学习倦怠又是在职业倦怠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概念,主要指学生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业,同时对学校组织的一切活动失去热忱,甚至疏远同学。而这种现象主要归因于过大的学习、外界环境等的压力,所以说“体育倦怠”就是学生一味地钻研文化课程,不重视体育学科,甚至认为体育锻炼无关紧要,缺乏一定的体育训练兴趣,同时在学习和就业压力的双重影响下呈现出一系列的不良行为,如厌倦体育运动、神情恍惚、态度消极等,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的提升。
1.2 体育倦怠的表现
在体育课堂上,如果学生不愿意参与活动,他们就会做出一些逃避体育课的行为或想法,这也是体育倦怠情绪的集中表现,一般具有4种形式。(1)这类学生的体育训练状态始终是被动的,对体育课堂中的任何项目都毫无兴趣,常常会抵触课堂内容,缺乏高涨的热情;(2)在体育长跑或短跑活动中,厌倦体育训练的学生往往排在最后,漫不经心地训练,甚至偷懒;(3)以女生为主的同学往往会编织谎言逃课,如“身体不适”等理由,以达到逃避体育课的目的;(4)对学校一年一度组织的任何体育活动,厌倦体育训练的学生决不会踊跃参与。不难看出,体育倦怠情绪的表现形式多样,不只会影响学校体育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还会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消极心态,后果不堪设想。
2 体育倦怠情绪的形成因素及负面影响
2.1 体育倦怠情绪的形成因素
2.1.1 “重文轻体”的传统观念 我国是一个深受传统思想观念禁固的社会,尤其是儒家文化影响下人们普遍接受应试教育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坚不可摧的应试教育心理,重文轻体的传统观念延续至今。作为正在成长中的学生,他们的思想观念摆脱不了社会普遍价值观的影响,不管是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都把文化课成绩当作命根子,为了提升自己的文化课成绩,忽视了音、体、美等学科的学习,尤其是对体育教育训练极为排斥,久而久之,体育倦怠情绪不断滋生,这种惯性心理很难被改变。
2.1.2 严峻的就业形势 目前,为了提升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许多单位提高了招聘的用人标准,他们将高学历、高素质、专业知识水平等作为新人入职的重要筹码,一个人的体质优劣已成为次要因素。于是,学生经常抱怨体育训练占用了他们的宝贵时间,对体育教训练越来越厌烦,由此渐渐地形成了习惯性的体育倦怠情绪。毫无疑问,严峻的就业形势是体育训练中学生倦怠情绪产生的最新因素,良好的就业可以改变命运,也是一个人实现终生幸福的关键环节。因此,不管家长、学生,还是整个社会都把教育的终极目标瞄向了“就业”,学生的在校时间都用于考取各类证书、评优干、评三好等,甚至忙于校外实习活动以积累经验,不惜一切代价占用体育课堂时间。
2.1.3 学校体育训练环境的断层 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但是许多学校不注重新课程标准对现代体育教学趣味性的要求,课堂训练枯燥无味,死气沉沉,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为突出的是,目前学校体育训练环境不理想,满足不了现代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部分学校的体育设施落后,没有及时引入先进的体育设施,适应不了学生的新奇性训练需求;(2)生源扩招引发操场拥挤,许多体育训练项目无法开展,有意参与体育训练的学生也无可奈何;(3)绝大多数体育教师的管理不够严格,使得一些抵触体育课的学生经常旷课、迟到、早退等,由于他们对体育训练失去了兴趣,体育训练环境的断层加重了学生的倦怠心理。
2.1.4 学生自身体育素养的欠缺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其体质都不尽相同,他们的自身体育素养也完全不一样,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主观能动性。大体上讲,有的学生偏胖,有的学生偏瘦,有的学生偏高,有的学生偏矮,这些自身原因会在不同的体育项目中占有优势或处于劣势,而遇到个人劣势的体育训练会让学生感到非常不自在,他们往往认为自己会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出丑,只有减少参与机会,或者逃避参与,才会保留面子。实际上,大多时候他们会被强迫地参与训练,整个训练过程必然会表现出“不耐烦”“想尽快结束训练”等的不良情绪,其自身体育素养十分欠缺。
2.2 体育倦怠情绪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的阶段,心情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质量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在体育教育训练方面,一旦学生产生倦怠情绪,不仅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还不愿意学习任何文化课程,这是体育倦怠情绪对其他文化课学习的延伸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体育倦怠情绪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较大,时间一久,这种倦怠情绪就会演变为心理疾病,起不到预期的体育训练效果,同时会蔓延到其他文化课中去,更甚者会让学生变得内向、易怒,满腔都充满着挫败感。在体育训练成绩方面,不良的倦怠情绪会导致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其身体运动机能不断下降,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体育倦怠情绪,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带来很大危害。
3 消除体育训练中学生倦怠情绪的对策
3.1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国家要想强大与繁荣,只注重科学技术和学术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批体质强健的从业人员,即优秀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精神和体魄。为了增强国人的身体素质,应当从学生时代抓起,竭力做好学校的体育教育训练工作,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同时消除学生的倦怠情绪。(1)学生要从思想上重视体育锻炼,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把经常运动视为自己日常生活中必须做的事情,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2)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领路者,学校和社会都应从思想上动摇其“重文轻体”的旧思想,不能为了文化课成绩而摒弃体育教育,坚决杜绝这种断章取义的做法,应将文化课与体育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3.2 学校与社会教育的配合
学生产生倦怠情绪已是当前学校和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由于其倦怠情绪的形成与学校、社会因素息息相关,解铃还需系铃人,即学校与社会教育的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学校可以定期举办马拉松比赛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以高涨的热情进行体育锻炼,必将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同时也要邀请社会媒体进行关注,定期报道马拉松比赛的细节,加大宣传力度,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体育训练的热门话题,让公众意识到身体素质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明确对学生的体育训练水平进行考核的必要性,一方面有助于消除学生对待体育训练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还可以促使社会用人单位将身体素质作为新人的录用考核指标,即就业形势下学生必将充满激情地参与体育训练。
3.3 创设优良的体育训练环境
环境造就人才,良好的教育环境所起的育人效果是不可低估的,体育教育也不例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非常注重学习、生活、工作环境的创设,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学生更是追求新颖的学习环境,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者应为学生提供先进的体育器材,营造有助于提升学生体育训练参与热情的环境氛围是关键。一方面,学校应扩建操场,满足学生的多样化体育训练需求,这样学生就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热爱的体育项目;另一方面,学校要科学地建设专业跑道和绿色草坪,增强学生的体育训练体验,更新体育器材,从而激发学生因好奇心而产生的强烈参与感。
3.4 加强学生自身的心理调节
作为体育训练的主体,学生还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自行缓解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切烦恼和压力,争取以最佳的心态参与体育训练。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进行自我调节,不单单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消除倦怠情绪,还需要学校的健康教育,以及体育教师的正确指引。在健康教育方面,学校可以张贴海报,把海报张贴的位置放在学生容易看见的地方,刺激其厌倦心理,打消体育倦怠情绪。另外,作为体育教师,一定要创新教学情景,因材施教,引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最大限度地避免体育倦怠情绪,这样可以使学生放松身心,认可和支持体育训练的重要性。
4 结 语
强健的体质是确保国家经济稳定与持续发展的源泉,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业界人士必须大力推进有益的体育教育训练项目,从思想上改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偏见,循序渐进地引导其热爱体育锻炼,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转消极的倦怠情绪为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以此增强体质,更好地为国家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