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城市消极空间改造

2018-07-12赵慧宁南京工业大学210000

大众文艺 2018年16期
关键词:消极空间艺术

张 雪 赵慧宁 (南京工业大学 210000)

关键字:环境设计;城市改造;消极空间;人性化;公共艺术

城市空间呈现高密度的状态,城市消极空间改造可以缓解城市空间压力,增添城市活力,成为城市更新的新出路。过去的研究主要集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城市消极空间改造的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近年来,中国针对消极空间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在逐步增多,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消极空间改造成为城市改造的重要研究内容。鉴于消极空间改造对于今后的城市空间规划具有研究意义,以及解决当代城市空间危机具有现实应用意义。作者就城市消极空间的改造价值和改造对策进行系统的分析,希望城市环境得到改善,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对象及历史发展概况

消极空间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于它的认识也一直转变。从最初的消极不利、无法利用到可以改造、富有价值的空间。《外部空间设计》首次提出“消极空间”,分析了城市空间的复杂性,使人们不得不正视消极空间存在于城市的必然性。城市消极空间具有散乱无序、体块较小、利用率较低的特点,不仅包含在城市规划中的遗漏空间,还包含在城市更替过程中由于老化过时被淘汰的空间。因其形状不规则、面积较小,因此在过去较长的时间内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城市消极空间造成了空间浪费,长期的忽视也给市民带来了不愉悦的感受,并易存在安全隐患。美国汉娜琼斯分析消极空间表现出的自然特质,提出消极空间可作为城市自我调节的有机方式,揭示城市消极空间改造的积极作用。

国内对城市消极空间改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和空间改造案例分析。例如贾文兵总结居住区内消极空间的特点,基于住户居住需求提出空间转化策略。刘晓惠分析国外三类微小公共空间改造案例,提出消极空间在积极转型后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创造城市本土新景观都有积极的影响,并提出处理小型公共消极空间转型需统筹规划,注重人文因素和空间可持续发展,其保留公共空间功能一定程度的模糊性给予了使用者空间营造的再设计。对于城市消极空间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城市消极空间可以缓解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压力,改造方式主要针对人的空间使用需求,进行空间功能性改造。

二、研究现状

随着物质需求的极大满足,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多,对理想型生活有了更多自主思考。基于现代城市生活文化的需求,对于城市空间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公众参与改造

王萍萍对比了深圳南山区与美国曼哈顿的城市公共空间的数量和价值,提出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数量不能代表城市空间品质的高低。消极空间的改造不仅是量的变化,更是质的提升。要求设计师自身需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由消极空间引起的“信任危机”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设计规划师,更呼吁城市主体城市公众的参与。贺宇凡指出城市公共空间缺乏活力,难以积极引导人们进行活动。消极空间的改造策略不但包含基础的改造,而且需要直接有效的方式去激发城市大众的参与性。

(二)艺术介入改造

丁子荣提出旧工业区消极空间改造中的艺术审美价值,以更新再利用为原则,通过艺术手段进行空间改造。武定宇分析艺术与空间在不同时期的关系,提出21世纪以后艺术应引领空间,公共艺术与景观协作为城市生活注入活力,引领城市空间。

消极空间的积极性改造更应注重空间的活力的塑造,空间的营造带动空间与人的交流。空间改造既需要设计师的努力,更需要大众的参与。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消极空间,通过独具创意的设计和友好的界面提升场所文化精神,积聚人气,达到空间升级的目的。

三、研究趋势

鉴于笔者已掌握的资料,国外案例居多,国内成功案例较少。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中国城市空间的利用更注重经济效益,中国民众对于环境改造的民主表达意愿不强,对于场改造的愿景不明确,使得场地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民众,使用价值低。所以设计师进行改造需要结合中国城市传统发展背景,关注使用者需求。其次公共艺术的可操作性强和成本低,公众对其认可度也高,公共艺术在消极空间改造中运用将越来越受到关注。

四、小结

随着人们需求的转变升级,城市空间不断地被赋予各种功能和意义。城市建造者无法统筹城市空间总体积极发展,消极空间随之产生。当今各项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消极空间的改造可以促进城市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消极空间艺术
消极的后果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让自己发光
爆笑街头艺术
为何当代艺术很多都是消极的,血腥的?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