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全民艺术普及在文化馆日常工作中的实践方法
2018-07-12张舒展青岛市市北第二文化馆266000
张舒展 (青岛市市北第二文化馆 266000)
一、明确服务对象全面性,不忘全民艺术普及初心
“全民艺术普及”的服务对象到底是那些人?这是第一个问题。我们伟大的祖国有近14亿人口,如果把14亿人口的艺术普及任务都分配给文化馆,这确实是一项难以完成的工作任务。所以首先我们一定要分析一下我们的服务对象是谁。
在新时代的中国,每一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也都有享受艺术之美的权利以及自由。因为艺术是不分贫富贵贱,更是没有国界之分的。只要你愿意,你随时都可以去学习某一种艺术的知识。但是每个人都在固有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等的环境制约中,有些人的家庭并不一定足以支撑这种艺术的追求。所以,在当今的社会大环境中,一定会不同程度地形成一部分 “文化贫富差距”。何为“文化贫富差距”呢?这要从每个家庭的经济基础说起,经济基础相对好一点的家庭中,他们的子女以及老人受到文化艺术熏陶以及教育的机会就必然会多一些;而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一些的家庭里面,子女和老人受到文化艺术熏陶以及教育的机会就相对会少一些。还有一种情况是“文化弱势群体”,何为文化弱势群体?这里面包含了很多类人群,比如说残疾人,因为身体的缺陷,他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接受文化艺术的熏陶和教育;比如说社会福利院里的孤儿,没有父母的庇护,在福利院中只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要求,而没有太多机会接受文化艺术的熏陶和教育;再比如说留守家庭的子女和老人,在外打工的父母也许能给他们相对丰富的物质条件,但是在精神层面的文化艺术的熏陶和教育上一定是缺失的。类似这种弱势群体还有很多,比如离异家庭、失足少年、敬老院里的孤寡老人等等。
群众音乐文化正是文化当中一道十分鲜艳的文化景观,对精神文明的建设十分有利。1从服务对象的分析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经济条件薄弱以及文化弱势群体这两种人群,应该是我们重点加以扶持和帮助的对象。尤其是在“全民艺术普及”这项工作中就应该有所侧重的去关注。“全民”的涵盖面非常广,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这也就相应地注定了“全民艺术普及”不是一件短时奏效的事情,它是一个需要划分阶段、细分对象,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循序渐进的的实践进程。文化馆想要实现“全民艺术普及”现阶段目标首先要立足弱势群体,把文化馆的艺术资源适当地向弱势群体进行倾斜,这样才能把短板补齐,才是全民艺术普及的重要意义所在,否则就会进一步加剧全民的艺术贫富差距,我们也就失去了“全民艺术普及”的那份初心和意义,
二、分析服务类型多样化,努力推动全民艺术普及
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事业单位,是政府和社会各项文化活动的主要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文化馆工作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在文学、戏剧、音乐、舞蹈、曲艺、美术、书法、摄影等艺术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的甚至已成为当地艺术领域中的领军人物,在全民艺术普及工作中如何利用好这批优秀的专业人才,让大家在全民艺术普及工作中发光发热,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全民艺术普及”这项任务是党和政府希望让所有的国民不管贫富差距、也不管地域差别,都能受到艺术的熏陶、学会对艺术的鉴赏、懂得艺术精品的精髓所在、尽可能提高艺术技能、尽量多参加艺术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努力,进而提升我国人口素质,当然这也是文化馆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工作的主要目的。
随着群众文化需求的变化,人民群众对于群众文化活动的要求质量都越来越高。2如何更好的为大家做好服务,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到人民身边去,听一听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文化需求是什么。搞清楚大家的需求,就可以按照这些需求来分门别类、一步步地实施起来。在文化馆的工作内涵和外延上不断延伸和拓展,尽量与老百姓的文化需求相结合,在各个业务领域里实现大家的文化诉求,例如在理论调研、文艺创作、非遗保护、群文活动、公益培训、免费开放、期刊发展等各个板块和环节上,尽量向全民艺术普及的文化需求上靠拢,这样工作起来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全民艺术普及的承载主体包括了很多部门和单位,比如小学、中学、大学、老年大学等,在这些地方艺术普及都是非常规范、甚至已经自成体系的;社会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比如各企事业单位也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定期组织一些文化活动例如歌唱比赛、合唱比赛、舞蹈比赛或者不定时地请某一个专业的业内专家过来给大家培训授课,提高员工的艺术修养,从而也建设了团队的积极性;社区亦是如此。文化馆则应与这些责任主体团结协作,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开展广场活动、特色活动、团队活动、节庆活动、赛事活动等方式提高全民的艺术知识面,努力协助推动艺术普及工作更进一步的提升。
三、开展服务方式多元化,全面实践全民艺术普及
全民艺术普及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充分发挥专业人士的专业优势,形成以点带面,以少带多,以强带弱的良好发展模式。作为一名基层的群众文化工作者来说,在工作中如何实践全民艺术普及是一项需要思索的工作。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普通老百姓,可以说他们都是一张张的白纸,教会一个很简单,想要教会千千万万个人的话,这就出现了最大的问题,因为你不可能有这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面对千千万万的学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明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单纯的教会,不是目的。要把教学的目的放在教会方法上。充分发挥社区艺术爱好者和文化志愿者的作用,把每一个社区的艺术普及的任务落到实处,找到一群艺术普及的小助手、把社区的文艺骨干力量培养起来,让他们在各个社区的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也能最大可能地去带动大家的艺术水平和能力。
文化馆在全民艺术普及的实践过程中,不能单纯孤立地去做工作,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联合其他一些社会力量,一起群策群力,合力为之。比如与学校的联合,比如可以在一些专题日如文化遗产日当天开展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让学生们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内容,掌握文化普及的一些基础知识;与剧院的联合,可以把剧院排演和引进的优秀文艺作品,以公益的方式引领百姓进入剧场,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实现一些经济困难或从未想过进剧场观看演出的人群的艺术赏析梦想;与大学联合,把大学里面最高精尖的科学知识做一个分享,实现象牙塔与寻常百姓家的无缝对接,让先进的知识能普及到社区居民的生活中。各个文化馆还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所在地区弱势群体以及其他特殊群体的实际情况,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全民艺术普及的教学目标和计划,积极调动社会团体和志愿者力量参与进来,扩大全民艺术的普及面。
线上培训也是全民艺术普及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这种方法非常方便,不必受到地域的限制和约束,受众面比较广、还可以节约资源,是一种绿色环保型的培训方式。比如慕课、各种直播平台、微信公众号的推送、远程教育培训、微展览、微讲座、微演艺等等。老百姓足不出户用手机就可以登陆相关文化网站查阅资料,随时随地学习艺术知识、掌握文化活动讯息,这种线上学习培训的方式让更多人参与到“全民艺术普及”中来,不断扩大受众面。现在我们文化馆的很多讲座和演出都是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进行抢票的方式来免费索票的。这种方式确实是实地培训的有益补充,与实地培训作为线上线下两条腿一起走,共同实践着全民艺术普及的任务。
全民艺术普及对于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从宏观上讲,推进全民艺术普及的进度,也有助于推进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与精神文化素质,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微观上讲,全民艺术普及的进程带来了一代人的审美提升,使得人民的感知美、理解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都大大得到了提高。文化馆是群众开展各项文化活动、丰富精神文化需求的基本场所,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这里不但可以获取大量的文化资料与文化信息,而且还可以借助文化馆举办的各项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各种认知,从而达到普及专业知识,丰富艺术生活的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与社会整体的发展,精神文化需求已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文化馆也应该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进行自我改革和创新,积极扩展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业务领域,惟其如此,才能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为全民艺术普及的大工程做出自己应有的一份贡献!
注释:
1.张晨.群众音乐文化发展的思考[J].当代音乐,2018(7):144+146
2.姜红梅,鲍春有.群众文化活动创新的重要性[J].当代音乐,2017(21):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