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乳房断层融合摄影、X线摄影及超声检查对乳腺黏液癌诊断价值比较

2018-07-12王聪聪林青崔春晓费洁苏晓慧马锦竹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腺癌超声检查黏液

王聪聪 林青 崔春晓 费洁 苏晓慧 马锦竹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数字乳房断层融合摄影(DBT)、数字乳房X线摄影(DM)及超声检查(US)对不同亚型乳腺黏液癌(MBC)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BC的影像资料,其中37例为单纯型MBC,27例为混合型MBC。以2013年第5版乳房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为诊断标准,比较3种检查方法对不同亚型MBC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的差异。

结果DM、DBT及US对所有MBC的检出率分别为89.1%、96.9%、98.4%,对单纯型MBC的检出率分别为89.2%、97.3%、97.3%,对混合型MBC的检出率分别为88.9%、96.3%、100.0%,3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M、DBT及US对所有MBC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1.9%、93.8%、89.1%,对单纯型MBC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2.2%、91.9%、83.8%,对混合型MBC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2%、96.2%、96.2%。对于所有MBC及单纯型MBC,US及DBT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D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5~10.785,P<0.05);DBT的诊断符合率稍高于US,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混合型MBC,3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3种检查方法对MBC的检出率差异不明显;对于MBC尤其是单纯型MBC,US及DBT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DM,而DBT与US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乳房肿瘤;腺癌,黏液;乳房X线摄影术;超声检查;诊断

[中图分类号]R816.4;R73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20965532(2018)02018005

乳腺黏液癌(MB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房恶性肿瘤,约占乳癌的1%~7%,临床上常见于绝经后妇女,40~60岁为发病高峰[13]。MBC生长缓慢,依据病理可分为单纯型和混合型[4]。由于MBC缺乏特异的影像学表现,较其他浸润癌更易表现为良性征象,术前误诊率高[5]。近年来随着数字乳房断层融合摄影(DBT)新技术的产生,选择何种有效的检查方法才能进一步提高MBC的正确诊断率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比较DBT、数字乳房X线摄影(DM)及超声检查(US)对MBC的诊断价值,以期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从而提高MBC的诊断准确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7年3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4例MBC病人的影像资料。所有病人均为女性,年龄为25~94岁,平均年龄56岁。均因发现包块而就诊,病变位于右乳34例,左乳30例。所有病人均已行患侧乳房的DBT检查及双乳的DM检查,均具有完整的DBT、DM及US资料,其中单纯型MBC 37例,混合型MBC 27例。

1.2DBT、DM及US检查

术前均采用数字乳房X线摄影机(Selenia Dimensions System, Hologic, Bedford, MA, USA)对所有病人进行DBT及DM检查,在combo模式下行患侧乳房检查,在convention模式下行双侧乳房检查。采用ACUSONS2000(Siemens Medical, Malvern, PA, USA)或HITACHI EBU7500(Hitachi Medical, Tokyo, Japan)彩色多普勒超聲诊断仪对病人行乳房US。

1.3图像分析

DM及DBT图像由两名放射学专家在不知病人临床表现及病理结果的情况下进行分析,US图像由两名乳房超声专家进行分析,当专家意见出现分歧时,通过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参照美国放射学会(ACR)2013年制订的第5版乳房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对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对检出包块型病变的评估内容包括位置、大小、形态、密度、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纵横比以及血流分级等。采用BIRADS分类1~5对病变进行诊断,将BIRADS分类4B、4C及5归为诊断符合,将BIRADS分类1、2、3及4A归为误诊。本研究中检出率是指对于病理诊断为MBC的病人,3种检查方法检出异常影像表现的概率;诊断符合率是指病理诊断为MBC的病人,3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评估为4B、4C及5的概率。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3种检查方法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的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DM、DBT及US检出不同亚型MBC的病变类型及影像学表现

DM检出单纯型MBC病变类型:单纯包块22例(59.5%),包块并钙化11例(29.7%),单纯钙化2例(5.4%),非对称致密2例(5.4%);DM检出混合型MBC病变类型:阴性表现1例(3.7%),单纯包块13例(48.1%),包块并钙化11例(40.7%),单纯钙化1例(3.7%),结构扭曲1例(3.7%)。DBT检出单纯型MBC病变类型:单纯包块24例(64.9%),包块并钙化12例(32.4%),单纯钙化1例(2.7%);DBT检出混合型MBC病变类型:单纯包块14例(51.9%),包块并钙化12例(44.4%),非对称致密1例(3.7%)。US检出单纯型MBC病变类型:包块36例(97.3%),杂乱腺体区1例(2.7%);US检出混合型MBC病变类型均为包块(100.0%)。DBT、DM及US检出的包块型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见表1~3;典型病例DM、DBT及US图像见图1。

2.2DM、DBT及US对所有MBC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的比较

DM、DBT及US对所有MBC的检出率分别为89.1%、96.9%、98.4%,3种检查方法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M、DBT以及US等3种影像学方法对所有MBC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1.9%、93.8%、89.1%,DBT及US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DM,差异均有显著意义(χ2=10.758、6.015,P<0.05);DBT的诊断符合率稍高于US,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DM、DBT及US对不同亚型MBC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的比较

DM、DBT及US对单纯型MBC的检出率分别为89.2%、97.3%、97.3%,三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M、DBT及US对单纯型MBC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2.2%、91.9%、83.8%,DBT及US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D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240、4.385,P<0.05);DBT的诊断符合率稍高于US,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DBT及US对混合型MBC的检出率分别为88.9%、96.3%、100.0%,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2%、96.2%、96.2%,三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乳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MBC为特殊类型的乳房恶性肿瘤,其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尤其是单纯型MBC,易误诊为良性病变。MBC发病年龄范围广泛,有文献报道,病人发病年龄>75岁者占7%,<35岁者占1%,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67]。本研究中有4例(6.3%)病人发病年龄>75岁,3例(4.7%)<35岁,其中位发病年龄为56岁,与上述文献报道有差别,可能是因为我国女性绝经年龄早、受遗传及环境等因素影响所致[8]。单纯型MBC具有恶性程度较低、淋巴结转移少和预后较好的特点,5年无病生存率几乎为100%,10年无病生存率为80%~100%;而混合型MBC具有恶性程度较高、淋巴结转移率高和预后较差的特点[910]。相关文献报道,单纯型MBC生长缓慢,癌细胞分化好,生长速度大约是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的1/3,这可能是导致其预后好于其他类型乳癌的主要原因[111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有1例单纯型MBC病人病史为15年,且没有发现转移,与上述文献报道相符合。

有研究显示,MBC包块大小平均为20 mm左右[1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单纯型MBC最大直径平均为(25.17±11.45)mm,混合型MBC最大直径平均为(26.81±11.69)mm。MEMIS等[15]报道,73.9%~85.0%的MBC病人DM表现为包块影,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有89.1%(57/64)的MBC表现为包块影,与文献报道差别不大。有文献报道,MBC的DM影像表现包括单纯钙化、非对称致密及结构扭曲[1617]。本研究中单纯型MBC表现为单纯钙化及非对称致密各2例,混合型MBC表现为单纯钙化及结构扭曲各1例,分析单纯钙化及非对称致密出现的原因可能与导管病变、黏液生成、癌细胞坏死有关,结构扭曲可能与病变存在张力,使其周围腺体组织受压移位有关。有研究显示,对于单纯型MBC的DM的影像表现,有近38%的病变表现为良性或无任何异常[1820]。LAM等[21]研究结果表明,21%单纯型MBC的DM影像学表现无异常。本研究为40.5%(15/37),分析原因可能与乳房构成有关,对于致密型乳房难以检出等密度病变,同时对包块边缘显示不佳,故难以鉴别良、恶性。本文结果显示,对于单纯型MBC,DBT对病变边缘毛刺的显示较DM更加清楚(72.2% vs 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有关文献报道一致[2225]。US检出1例单纯型MBC表现为腺体杂乱区,其余病人均表现包块型。分析本研究出现腺体杂乱区的可能原因为,病变仅位于导管内,未侵及间质,未形成明确包块。

大量文献报道,DBT对病变的检出及其BIRADS分类诊断结果准确性均优于DM[22,26]。本研究也发现,DM检出的病变表现为非对称致密时,DBT可发现其内掩盖的病变,因此,对于DM检出的非对称致密,在不能确定是否为异常病变的情况下,进一步行DBT可协助诊断;同时,DBT对不同亚型MBC的诊断符合率高于D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许多文献报道,US对不同亚型MBC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DM[2728]。本文研究结果显示,US对不同亚型MBC的诊断符合率高于D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上述文献报道相符。本文研究结果还显示,US对不同亚型MBC的检出率较DBT高,DBT对不同亚型MBC的诊断符合率较US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綜上所述,MBC的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对于不同亚型MBC的检出率,3种检查方法的差异不明显;对于MBC尤其是单纯型MBC的诊断符合率,DBT及US均优于DM,表明在临床上US及DBT对于单纯型MBC的诊断具有更高的价值,而DBT与US差异不明显。

[参考文献]

[1]SKOTNICKI P, SASKORCZYNSKA B, STRZEPEK L, et al. Pure and mixed mucinous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a comparison of clinical outcomes and treatment results[J]. The Breast Journal, 2016,22(5):529534.

[2]ZHANG L, JIA N, HAN L J,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maging and pathology features of mucinous carcinoma of the breast[J]. Clinical Breast Cancer, 2015,15(2):e147e154.

[3]贲志飞,陈韵雯,陈赛君,等. 乳腺黏液腺癌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6,32(1):1921.

[4]KOMENAKA I K, ELTAMER M B, TROXEL A, et al. Pure mucinous carcinoma of the breast[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 2004,187(4):528532.

[5]周波,杨德启,郭嘉嘉,等. 乳腺黏液癌的钼靶影像特点及病理学基础[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7,23(10):14731475.

[6]ROSEN P P, LESSER M L, KINNE D W. Breast carcinoma at the extremes of age: a comparison of patients younger than 35 years and older than 75 years[J].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

logy, 1985,28(2):9096.

[7]李潇潇,汪登斌. 乳腺黏液癌的临床及影像诊断[J]. 放射学实践, 2014,29(10):11401142.

[8]BAE S Y, CHOI M Y, CHO D H, et al. Mucinous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in comparison with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J]. Journal of Breast Cancer, 2011,14(4):308313.

[9]刘寒,牛昀,刘宁,等. 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表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 中国肿瘤临床, 2013,40(2):8588.

[10]SHIN Y G, KIM E K, KIM M J, et 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ure mucinous carcinoma in the breast according to echogenicity on ultrasonography[J]. Ultrasonography(Seoul, Korea), 2017,36(2):131138.

[11]CAO A Y, HE M, LIU Z B, et al. Outcome of pure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 compared to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from China[J]. 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 2012,19(9):30193027.

[12]陶玲玲,唐蕾,王怡,等. 乳腺黏液腺癌超声诊断价值探讨[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2,28(12):10721075.

[13]陈宏亮,丁昂,王懋莉,等. 乳腺黏液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6,31(3):180184.

[14]LEI L, YU X F, CHEN B, et al.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ucinous breast cancer: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a 10year study[J]. PLoS One, 2016,11(5):e0155132.

[15]MEMIS A, OZDEMIR N, PARILDAR M, et al. Mucinous(colloid)breast cancer: mammographic and US features with histologic correla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2000,35(1):3943.

[16]刘强,姚海东,林娇卡. 乳腺黏液腺癌X线摄影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24(2):218221.

[HJ2mm]

[17]成继民,王政民,郭宏. 伴有砂粒体的乳腺粘液癌1例[J].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00,7(3):238.

[18]DHILLON R, DEPREE P, METCALF C, et al. Screendetected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 potential for delayed diagnosis[J]. Clinical Radiology, 2006,61(5):423430.

[19]陳琮瑛,付建民,袁鹰,等. 乳腺黏液癌的影像学特征分析[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3,29(3):411414.

[20]BODE M K, RISSANEN T. Imaging

猜你喜欢

腺癌超声检查黏液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一线化疗在老年晚期肺腺癌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我国科学家揭示肺腺癌分子全景
黏液如何助力清除流感病毒
为什么蜗牛爬行后会留下银色的痕迹
为什么蜗牛爬行后会留下银色的痕迹?
表现为单纯磨玻璃密度结节的肺浸润性腺癌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超声检查在小儿急慢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上腹部横切面在产前超声诊断心房异构综合征中的价值
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颅脑超声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