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改良单一切口制取腭部上皮下结缔组织效果

2018-07-12王蕾周佳胡芳任皓吉秋霞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移植

王蕾 周佳 胡芳 任皓 吉秋霞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改良单一切口技术(rMSIT)制取腭部上皮下结缔组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Miller Ⅰ~Ⅲ度牙龈退缩病人40例,随机均分为rMSIT组和TDIT组,各20例,分别采用rMSIT技术和“trapdoor”技术从腭部制备上皮下结缔组织。比较两组手術时间、术后疼痛和术区切口愈合情况。

结果rMSIT组总手术时间少于TDI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5,P<0.05)。两组术区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周rMSIT组切口愈合优于TDIT组(Z=2.28,P<0.05)。

结论rMSIT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病人的疼痛及不适感轻,能保证良好的早期组织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结缔组织;移植;牙龈退缩

[中图分类号]R781.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20965532(2018)02015205

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SCTG)是治疗牙龈退缩的金标准[1],有助于降低牙本质敏感性 [2],改善牙龈生物型、增加角化龈的宽度[35],是重建牙周软组

织正常解剖结构的最常用方法[6]。此外,移植组织可在根分叉病变区作为屏障膜阻止上皮细胞的长入,促进牙周组织再生,亦可刺激成骨细胞活跃[7]。然而,腭部上皮下结缔组织的制取是该技术的难点。近年来,随着牙周手术的成熟和微创理念的推广,微创牙周手术得到不断发展,并逐渐显示出软组织创伤小、并发症少和发病率低的优势[810]。腭部上皮下结缔组织的制取方式也从最初的“trapdoor”技术(TDIT)[11]逐渐发展到单一切口技术(SIT)[12]。本文应用微创改良单一切口技术(rMSIT)制备上皮下结缔组织,并与传统TDIT的手术时间、病人术后疼痛程度、术区切口愈合情况等进行比较,旨在评价rMSIT的临床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科治疗的Miller Ⅰ~Ⅲ度牙龈退缩病人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rMSIT组和TDIT组,每组20例。纳入标准:①年龄21~65岁;②参照第3版《牙周病学》诊断为Miller Ⅰ~Ⅲ度牙龈退缩[13],硬腭单侧取瓣范围≥3个牙位;③全口基础治疗后,PD≤3 mm,BOP(+)<10%;④病人了解手术操作步骤,签署牙周手术知情同意书,自愿行手术治疗并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吸烟者;②治疗期间口服抗凝药物或有凝血障碍者;③糖尿病病人[14];④体弱体虚、精神异常者。两组病人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显著性(P>0.05)。见表1。

1.2腭部上皮下结缔组织的制取

两组上腭结缔组织瓣均由同一位技术熟练的牙周医师进行制取,术前对受区治疗牙进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并用EDTA处理裸露根面;上腭供区对应牙齿亦进行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

1.2.1TDIT组采用“trapdoor”技术[11]。在尖牙至第一磨牙的硬腭、距离龈缘2~3 mm处做一平行龈缘和两个垂直龈缘的切口,深达黏膜下,形成矩形切口,蒂在腭部中线方向;从黏膜下行锐性分离,掀开矩形黏膜瓣,切取下方结缔组织,并用骨膜剥离器完整剥离结缔组织。两个垂直切口采用传统的间断缝合,而水平切口采用交叉悬吊缝合。

1.2.2rMSIT组采用rMSIT。①用15c号或15号刀片在距龈缘2~3 mm处硬腭做一平行龈缘切口,刀刃角度与骨面呈90°,深约1 mm,长度取决于所需移植物的大小(图1a)。②沿水平切口,将刀刃与腭部组织平行,锐性分离上皮及其下方结缔组织。操作中需控制刀片的位置,防止上皮穿孔(图1b)。③沿第一步水平方向做切口,刀刃仍呈90°并深达骨面;用组织镊仔细夹持移植组织,使用普通骨膜剥离器将带骨膜的上皮下结缔组织与骨面分离(图1c)。④在夹持的移植组织近中端做一个垂直切口,深达骨面,锐性分离移植组织与近中结缔组织。⑤在移植组织的远中端做一个深达骨面的垂直切口,锐性分离组织。⑥在移植组织根部做一水平切口,深达骨面,完整分离出需移植于受区的上皮下结缔组织。术区切口采用交叉悬吊缝合(图1e)。两组制备的腭部上皮下结缔组织暂时放置于盐水纱布中,保持湿润;移植前去除多余脂肪组织,并修整成合适大小(图1d)。

1.3评价指标

1.3.1手术时间分别记录两组移植物制取时间、缝合时间和总手术时间。

1.3.2口述分级评分法(VRS)[15]评分用于评价病人术后疼痛情况。VRS由简单的形容疼痛的字词组成,分为1~5级,每增加1级即增加1分:1,轻微的疼痛(1分);2,引起不适感的疼痛(2分);3,具有窘迫感的疼痛(3分);4,严重的疼痛(4分);5,剧烈的疼痛(5分)。病人选择一个最合适形容术后疼痛程度的字词,并记录其相应评分。

1.3.3早期愈合指数(EHI)[16]用于评价腭部组织术后愈合情况。EHI分为5个等级,分别用1~5表示:1,完整皮瓣封闭无纤维渗出;2,完整皮瓣封闭线性纤维渗出;3,完整皮瓣封闭块状纤维渗出;4,不完全皮瓣封闭部分组织坏死;5,不完全皮瓣封闭组织完全坏死。观察两组病人术后1周EHI。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结果用[AKx-D]±s形式表示,数据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Z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手术时间比较

rMSIT组移植物制取时间与TDI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术区缝合时间显著短于TDIT组(Z=5.31,P<0.05),总手术时间也短于TDIT组(t=4.55,P<0.05)。见表2。

2.2两组术后VRS评分比较

rMSIT组和TDIT组VR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3。

2.3两组EHI比较

rMSIT组EHI大于TDIT组,差异有显著意义(Z=2.28,P<0.05)。见表3、图1f。

3討论

rMSIT在硬腭只产生一个水平切口,无破坏血供的垂直切口,能够明显减轻病人的术后不适及瘢痕[17]。TDIT组采用的“trapdoor”技术[11]是通过一个矩形切口制取合适大小的上皮下结缔组织,术中可掀起整个矩形黏膜瓣,暴露术野大,便于制取下方的结缔组织;翻开的黏膜瓣可形成完全关闭,利于愈合。然而,“trapdoor”技术比rMSIT需多做两个垂直切口,能够中断黏膜瓣的部分血供,增加黏a:在上腭做单一切口;b:锐性分离上皮及其下结缔组织;c:用骨膜剥离器自骨面掀起结缔组织;d:切取结缔组织;e:受区切口采用交叉悬吊缝合;f:术后1周组织愈合情况。

膜瓣感染和坏死的风险[18]。应用“trapdoor”技术制备的带上皮的结缔组织,能与牙龈退缩区组织达到平整连接[1920]。但因腭部咀嚼黏膜硬度大、伸展性差,应用“trapdoor”技术制备上皮下结缔组织时,在腭部能产生无上皮覆盖区域,术区愈合效果差,并会增加病人的不适感[2122]。

微创治疗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创伤,而且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SIT由HRZELER等[12]首次提出,KUMAR等[23]对手术操作步骤和器械进行了改良。该方法在腭部距离龈缘2 mm处做一平行于龈缘的切口,由此单一切口平行进入进行锐性分离,应用骨膜剥离器将结缔组织从骨面完整剥离,再应用特殊的Barraquer刀和AVS刀切取合适大小的结缔组织,最后采用间断缝合关闭切口。而rMSIT在微创SIT基础上精简操作步骤,使手术过程条理清晰、简便易行。不同于KUMAR等[23]使用的特殊牙周器械,rMSIT术中仅应用普通的牙周探针、骨膜剥离器和牙周手术常用的15c号或15号刀片,便于临床推广。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rMSIT组手术时间少于TDIT组,尤其是术区缝合时间明显缩短。究其原因,TDIT组需用间断缝合关闭3个切口,rMSIT组仅采用交叉悬吊缝合关闭一个水平切口,操作简便,花费时间更少。疼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对疼痛进行评估是一项基本而又复杂的工作,术后疼痛评估更合理、病人配合度更高、最适宜于本项研究的方法是VRS[24]。VRS操作简单,适用于临床上简单的定量评测疼痛程度及观察疗效。本文结果表明,rMSIT组病人术后疼痛程度相对较轻,但与TDIT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究其原因,rMSIT组采用交叉悬吊缝合,线结位于牙齿颊侧,能适当减少腭部术区丝线对切口的摩擦刺激,减少病人术区疼痛和不适感。

EHI[16]是用于评价术区组织初期愈合情况的指标。本文结果显示,rMSIT组组织愈合明显优于TDIT组,这与国外相关研究结果相符[14]。其原因可能是:rMSIT组术区只有一个水平切口,对腭部组织的血供破坏较少,能促进术区组织的早期愈合[25]。采用交叉悬吊缝合的方式关闭腭部术区切口,缝线需穿过术区覆盖瓣的根部,并在整个覆盖瓣表面形成交叉,能使覆盖瓣张力减小并紧密贴合在骨面。除此之外,线结位于术区牙齿颊侧,能减少线结上菌斑堆积对术区组织的慢性不良刺激,减少感染的可能性。因此,相较于TDIT组,本文rMSIT组术区组织愈合更好。

已有研究表明,自尖牙至第一磨牙中央腭黏膜厚度逐渐减小,组织最薄的是第一磨牙区,第一磨牙远中至第二磨牙组织又逐渐增厚[26]。目前,上腭部从尖牙到第一磨牙区获取结缔组织已成为标准的获取方法[27]。为防止供区翻起的上皮瓣缝合后发生脱落或坏死,上皮瓣的厚度至少需0.9 mm[28];理想的移植组织厚度为1.0~1.5 mm[29]。因此,术前需测量病人供区硬腭组织的厚度,至少应为2.0 mm,术者可在局部阻滞麻醉硬腭组织后用牙周探针测量组织厚度。

当硬腭组织量有限或者受区的黏膜组织缺损较大情况下,可以采用自体移植组织替代材料用于移植。NAIK等[30]的研究发现,使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冠向复位瓣(CAF)可以显著促进软组织的早期愈合,但并没有明显加强CAF治疗牙龈退缩的效果。还有研究显示,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CAF治疗能促进牙龈组织厚度的增加,改善牙龈退缩[31]。脱细胞真皮基质和釉基质蛋白联合CAF治疗能明显改善附着丧失、增加牙龈退缩深度和宽度,获得良好的根面覆盖效果[32]。JAISWAL等[33]研究发现,釉基质蛋白联合CAF能显著增加角化龈宽度,应用釉基质蛋白可以促进伤口愈合。

综上所述,应用rMSIT制备腭部上皮下结缔组织,术中仅应用普通的牙周器械和交叉悬吊缝合方式,使手术过程既条理又简便,既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病人的疼痛和不适感,又能保证良好的早期组织愈合,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CHAMBRONE L, CHAMBRONE D, PUSTIGLIONI F E, et al. Can subepithelial connective tissue grafts be considered the gold standard procedure in the treatment of Miller Class Ⅰ and Ⅱ recessiontype defects[J]? Journal of Dentistry, 2008,36(9):659671.

[2]杨艳慧,杨力. 牙龈退缩治疗中上皮下结缔组织的应用价值分析[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5,2(11):5354.

[3]WESSEL J R, TATAKIS D N. Patient outcomes following subepithelial connective tissue graft and free gingival graft procedures[J]. 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 2008,79(3):425430.

[4]BENNINGER B, ANDREWS K, CARTER W. Clinical mea

surements of hard palate and implications for subepithelial connective tissue grafts with suggestions for palatal nomenclature[J].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2012,70(1):149153.

[5]柴红波,廖海清,曹正国. 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对牙龈退缩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J]. 口腔医学研究, 2014,30(9):897901.

[6]梁照忠,包旭英,王新平,等. 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重建附着牙龈的临床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 2011,20(4):572574.

[7]ESFAHANIAN V, FARHAD S, SADIGHI SHAMAMI M. Comparison of ADM and connective tissue graft as the membrane in class Ⅱ furcation defect regeneratio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 Dental Clinics, Dental Prospects, 2014,8(2):101106.

[8]HARREL S K, REES T D. Granulation tissue removal in routine and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s[J]. Compendium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Dentistry (Jamesburg, N.J.:1995), 1995,16(9):960964.

[9]HARREL S K, NUNN M E. Longitudinal comparison of the periodontal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periodontal disease receiving no treatment, nonsurgical treatment, and surgical treatment utilizing individual sites for analysis[J]. 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 2001,72(11):15091519.

[10]HARREL S K, WILSON T G, NUNN M E. Prospective assessment of the use of enamel matrix proteins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J]. 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 2005,76(3):380384.

[11]EDEL A. Clinical evaluation of free connective tissue grafts used to increase the width of keratinised gingiva[J]. Journal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 1974,1(4):185196.

[12]HRZELER M B, WENG D. A singleincision technique to harvest subepithelial connective tissue grafts from the palate[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riodontics & Restorative Dentistry, 1999,19(3):279287.

[13]孟煥新. 牙周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4]FICKL S, FISCHER K R, JOCKELSCHNEIDER Y, et al. Early wound healing and patient morbidity after singleincision vs. trapdoor graft harvesting from the

猜你喜欢

移植
多维视野观照中的矛盾与张力阐释
干细胞移植对扩张型心肌病模型兔心肌胶原及血管影响
基于FreeRTOS系统和LwIP协议栈的网络通讯
西方音乐元素在二胡演奏中的移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疗效分析
心脏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新进展
“移植”瘦人粪便能减肥?
浅析大树移植养护管理技术
基于μC/OS—II 和 DSP 的伺服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
基于Cortex—M4内核的μCOS—Ⅱ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