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

2018-07-12李炫坤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8年24期
关键词:品德课挫折思想

李炫坤

经常听到一些思想品德老师慨叹:“我花了很时间和多心血去备课,但效果总是不好,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无心听课”。是不是多花时间去备课就能上好思想品德课了呢?怎样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的上课效果呢?我觉得,要上好政治课,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爱带给学生

給学生以微笑,“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像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决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注定这节课失败无疑。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同时有利于建立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应用于课堂,但建立在平时。所以,教师,特别是思想品德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必须首先爱其生,深入他们,了解他们,关爱他们,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平素就应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修养,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教师爱学生所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愉快教育的基础。它所体现的种种效应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而爱更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条件。

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它总是与愉快相伴出现并相互作用,对学习效果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既没有华丽的词藻,又缺少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比较抽象。但它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有严密的辩证思维,缜密的逻辑,精辟的论述,具有普遍的指导性,这又是其他任何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因此,要上好思想品德课就必须把握其特点,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注意从鲜活的具体事例中归纳出事物的本质,然后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讲述“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这个问题时,我插入了中国“新四大发明”“一带一路”“萨德入韩”“中印朗洞对峙问题”等热点问题,以此来阐述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既有很多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们要提高创新能力,抓住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又要树立忧患意识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去培养,去发掘,去引导。正如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信,更多的肯定和褒奖,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热情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下生根、开花、结果。

三、创设互动氛围

变过去课堂教学“师—生”的单向传递为现在“师—生”“生—生”“生—师”之间的多向交流,构建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形式。在师生互动中,更突出学生的动。如在“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时,就挫折是好事还是坏事,让学生进行辩论。双方运用课前准备的材料展开了辩论,正方从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一生多灾多难,但在挫折面前始终没有停止对天文学的研究,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终于发现了天体运行的三大规律。说明挫折能磨励意志,使人变得更坚强,所以挫折是好事。反方认为挫折常会使人感到极大的痛苦,产生许多的烦恼,使人烦躁不安、苦闷异常、痛不欲生,所以挫折是坏事,我们平时祝愿别人时,经常会说一些吉祥话,就是这个道理……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教师适时加以点拨,在双方的短兵相接之后,学生从中了解既然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就应该正确认识、积极面对,而且应充分加以利用,使之成为完善自我的一种锻炼机会。在辩论中,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会了知识,在互动中锻炼了口才,提高了应变能力,擦出了灵感的火花,碰撞出思维的亮点,促进了彼此间的交流。通过辩论,学生参与面大大提高,情绪高涨。再如:在“主动与老师交流交往”教学时,采用大家谈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表看法,并结合课本“我思我行”设置了如下问题:为什么他刚开始时不与老师交朋友?为什么老师刚开始没注意?后来为什么和老师成为朋友?主动与老师交流有什么好处?与老师交往时需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从中感悟到与老师主动交往的快乐。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形成良性互动,和谐发展的教学关系,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四、充分运用探究活动

思想品德课的每一课都设置了课后探究活动,一些老师课堂教学中对此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就是纸上谈兵,还有部分老师把它当书面作业来做。探究活动课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全体学生的参与社会生活,通过活动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真正达到影响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探究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导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中介和桥梁。探究也是让学生用生活印证知识,深化认识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课后探究这一栏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课堂教学再次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自己解决问题。

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因此,课前,我们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中获得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学生在课中所学的道德知识又必须在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得到巩固、深化,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

如教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一课时,我布置学生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去调查你所生活的村庄或小区有哪些卫生死角,找找存在问题的原因,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设计出实施方案。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从中我发现学生设计出了许多方案:有充分利用街道宣传栏进行环保宣传的,有一起合作写环保倡议书的,有写给环保部门提出建议的……。通过参与社会生活,不仅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深化,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总之,只要我们注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这样就可以避免思想品德课理论性强,说教味浓、枯燥无味,学生无心听课,上课效果差的局面了。

猜你喜欢

品德课挫折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Holism in Education
挫折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终身不遇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知识改变命运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
阿吾(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