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前景分析
2018-07-12吴弘林
吴弘林
摘 要:自一战后正式创立的国际关系学,至今百年而已。然追根溯源,自人类国家诞生伊始,种种萌动着的类国际关系理论便已出现,其随人类国家机构及社会制度的发展而不断生长。地球村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及战争代价的愈发沉重让国际关系学愈发显得必要。百年间,国际关系理论迅猛发展:关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问题,学界充斥着不同的论调,如主义无用论、国际关系衰落论、国际关系理论终结论,本文对这三种理论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前景进行总结与阐述。
关键词:国际关系理论 主流思想 前景 分析
关于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最早源于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短短几十年内,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学科之间相互交融,主流论战不断开展。在当前的国际关系世界中,大量新问题、新现象出现,关于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上,也呼唤新的方式。在这个民粹主义与地区保护主义再度抬头,国际间联系却欲发紧密的时代,国际关系的理论研究或许称不上有指导意义,却是必要的。推动国际关系理论冲破当前充满地域局限与文化局限的瓶颈,形成普适理论亦是每一位国际关系研究者的当前要务。
一、关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主流
1.主义无用论。当前理论界的三大流派就是自由主义、现实主义、建构主义,并成为了固化阵营,莱克在《“主义”为何有害?》中,针对国际关系理论的主义阵营做出了批评,他认为,固化阵营的问题并不利于知识的增长,在国际关系的研究上,应该打破传统固化界限,从互动、利益、制度方面着手,对国际关系进行重新定位。
2.国际关系衰落论。该种观点认为,关于国际关系的研究,存在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这一学科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批评者提出,这种研究模式让国际关系的研究开始偏移理論世界,影响了理论的解释力、纯正性。还有研究人员认为,两者的分歧并没有那么大,决策者在考量政策时,会不自觉依靠理论,而政策的研究也能够为理论提供更多的研究素材。
3.国际关系理论终结论。有研究人员提出,关于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开始趋于沉寂,学界研究热情也日益下降,不再是学术界的成熟标志。
二、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前景
1.国际关系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发展潜质。国际关系之所以能成为一门学科并具有研究价值,必有其现实意义与发展潜质。研究者万不可因政治气候以及时局变化而对学科研究产生不恰当的主观情绪。当今之主义无用论,更多是针对如建构主义下的孤立研究,虽有其合理性,但倡导这一观念的研究者们亦未完全摆脱主义的引领;今之国际关系学科衰退论与学科终结论在当今学科现象上与主义无用论达成了一致—学科理论构建与创新速度大幅减缓。然以这一现象不能充分说明学科衰退或终结,忽略相对静止—如忽略一个物种的进化需要上十万年一般,是不严谨的,更何况当今仍有少许理论仍在不断产生发展。
因为不同的主义拥有不同的认识以及方法论,过去几十年间国际关系学科的蓬勃发展不仅是因为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也有上述几种主义的有力推动—这正好反映出主义存在的意义。今有研究者认为主义已然无用,却忽略了当今国际关系学科研究仍是由各主义展开这一事实,且发展放缓并不能推导出主义已然无用,我们不能也不可能彻底抛弃主义。
2.加强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与创新。学科衰退论与终结论的产生正好与过去几十年间学科的蓬勃发展密切相关。几十年的时间并不算长久,但国际关系学科也经历了由雏形到羽翼渐趋丰满的过程,其已足以让研究者产生思维惯性,认为理论建构与创新仍如过去一般迅速。
相反,理论建构与创新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耗费的时间亦会很多。无论是哪一门学科,从事理论建构与创新的人数都是最少的,因为它所要求的已经超越了知识层面,然能完成一套理论建构并具有继续研究的价值的人便更数凤毛麟角。至于过去几十年的蓬勃发展既有学科初生带来的外展动力,亦受当时意识形态的强烈冲突以及地缘政治盛行的极大影响,研究者不能以偶然来预判常态。
但是国际关系理论要想实现长足的发展,理论的建构与创新虽然困难,但仍旧应当积极钻研,争取突破。
三、辩证看待各种主义理论
针对当今国际关系学科内的三种悲观论调,研究者并不否认其存在的合理性。国际关系学的实时性很强,这既是一个优势,亦是一种劣势—受国际政治气候影响极大,甚至会因此而困扰到学术研究。
同时,学科建立初期的蓬勃发展也带给研究者对之后学科研究的前景的盲目乐观。首先,悲观论调的出现既反映出当前国际关系研究的瓶颈局面,也更反映出国际关系学科研究步入了一个新阶段。过去老派研究集中于欧美,如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研究也为国际关系学科增添新动力,如中国学者秦亚青的关系理论。其次,悲观论调的提出恰好为国际关系研究提供新方向。当今主义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理论创新,但我们对待主义的态度不应该是全盘否定。
结论:当前对于国际关系的研究仍离不开各种主义理论。研究者采取的态度应是扬弃主义,立足当前的理论研究,积极寻不同理论、跨学科的交流,才能突破所谓主义的藩篱。至于国际关系学科衰落与终结论,也能在求同存异后烟消云散。研究者们也应坚定信心,扎实学术,积极探索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为构建更加完善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郭树勇.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中的中国意识成长及中国学派前途[J].社会科学文摘,2017
[2]阿米塔夫·阿查亚,董贺.全球国际关系学与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两者是否兼容[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
[3]宣 文.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与中国学派的生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
[4]王卓宇.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历程、问题与进展[J].甘肃理论学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