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敖:我从无满脸骄气, 却总有一身傲骨

2018-07-11

传奇故事(上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李敖夹子读书

李敖,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和评论家。“横睨一世、卓尔不群的李敖,其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恰如一则现代传奇:从文坛彗星,到人人口诛笔伐的大毒草;从论战英雄,到十四年牢狱之灾,被查禁的书有六十九种之多。”这是李敖为自传亲写的广告语,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挟才气、勇气与流气,纵横文坛四十余年的李敖,于2018年3月18日病逝。

炼狱李敖:不屈的文化罗宾汉

1960年代,这位台湾大学毕业的高才生,以孤傲反叛的青年思想者姿态崛起于台湾,一本《传统下的独白》一夜之间洛阳纸贵,《老年人与大棒子》《给谈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等宏文,更大胆批评当时保守的文化政策,指摘社会弊端,挑动大范围的思想论战,一时间激励时世,鼓动风潮,犹如给当时沉闷压抑的台湾社会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他主持下的《文星》杂志,竭力推动自由主义思想在华人世界的传播,成为当时台湾进步的文化思想中心,他也被称为台湾继胡适、殷海光之后最有代表性的自由主义者。

李敖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矛头直接对准他的文化围剿、保守势力的全力打压、著作被查封、被禁止出版,正值盛年的他被迫搁笔,甚至要靠卖旧电器谋生,最后仍以文贾祸,因“叛乱罪”被判刑10年,在黑狱中度过5年春秋。

出狱后,蛰居几年的李敖重新复出,其间曾有再次入狱的经历,但他以不屈的“文化罗宾汉”姿态,重行展开口诛笔伐大业,“我要痛斥政局的黑暗、政党的腐败、群众的无知、群体的愚昧、思想的模糊、行为的迷信、社会的疯狂、知识分子的失职与怯懦”,不仅大量为党外杂志写文章,还亲自主办杂志,宣传言论自由,鼓吹人权民主。

他为人特立独行,好辩真伪,争是非,一生恩怨分明,有仇必报。而且他好讼,“为真理、为正义、为自己、为别人,与法官一干人等冲突几十场,出庭几百次,下笔几十万言”,因此,得他帮助的人固然多,开罪的人却也不少。英国《中国季刊》说他是“一个深得人心的英雄”;美国《纽约时报》说他是“受人欢迎的青年作家”。他自己说,“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巴上骂我吹牛的人,心里都为我供了牌位。”

父亲李敖:无情未必真豪杰

无情未必真豪杰。在大家早已熟悉了“政治李敖”“文章李敖”“争讼李敖”“炼狱李敖”一连串鲜明的标签外,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身份:父亲李敖!

大女儿李文才过两岁时,李敖就被关进了大牢。狱中每周只能写两封信,不管有多少人需要联系,他都会给女儿写一封。而每封信也都是从常见的事物入手,比如狗、猫、蛋糕,但讲述的某些内容却颇有些深度,比如文明社会依然人吃人等。为了增加趣味性,每一封信李敖都尽量配上插图,切割得整整齐齐,“牢中没有剪刀或刀片,我把破皮鞋中的钢片抽出来,在水泥台上磨出锋口,用来切割,与刀片无异”,至此我们完全可以看出父亲李敖的爱心和苦心。

自称并不会对孩子有太多设计的李敖说,“你对你下一代的任何安排都是危险的,因为你的设计可能是错的,你觉得一切会水涨船高,事实不然;不过,可教给他的比如‘跌倒经验。我会告诉他,如果你跌倒后不立即爬起来,要东张西望,也许能捡到东西。”

当问及最希望儿女们继承他什么,李敖的回答是:如果可以,希望他们能继承我灵活的思想,我从来不念死书,知识在我这里就像串糖葫芦一样串在一起。

学者李敖:“大卸八块读书法”

英国文学家、思想家、诗人柯勒律治,说看书有4种类型:

第一种是海绵型,读书的时候可以把看到的内容全部吸收,然后又几乎原样吐出来,当然有点荒腔走板,可是基本上能够消化吸收;

第二种是沙漏型,过去用沙漏计算时间,沙子倒转过来会全部漏光,换句话说,看了和没看一样,一无所获,只是消磨了时间而已;

第三种是滤袋型,精华的部分全漏走了,剩下的都是糟粕;

第四种是大宝石型,读书不但自己能够得到好处,还能把这个好处传播出去,使别人也受益。这种读者很稀少,很难得。

李敖就是所谓大宝石型。他向来认为,读书读得多不代表读得好。“一般人读的书只要有我十分之一多,就变成了书呆子,可是我读了这么多的书,没有变成书呆子。读书的目的是懂得人情道理,读书多而不化,不如不读。”

因此,他更强调巧读书,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在读书方法上,推崇自己的“大卸八块读书法”。“如果一本书看完以后还是新的,不算看过。”他看书的时候剪刀、美工刀全部出动,看到有自己需要的资料就动手剪下来,结果一本书看完了,这本书也被他分尸分掉了。

剪下资料很容易,难的是分类。李敖准备了很多夹子,在夹子上标注好资料的类别名称,把资料放到相应的夹子里去。这样的夹子李敖有几千个,类别分得极其细致。用这种方法,“把书里面的精华逮到了”。他会将同一类书摆在一起看,相比之下才知道哪本书该详细看,哪本书该忽略,并且很容易在对比之下记住书的内容。他還说,要看一个人的全部著作,才能了解真相,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此人的思想。比如朱熹、苏东坡都是大牛人,但他们的学问中有不少荒谬的地方。如果只看某一部分,就不可能了解得全面,容易将人脸谱化。

素材速用: 黄庭坚说,看书要主动。用李敖的话说,是老子看书,不是书看老子。自己不做主体,看完了书,很快就印象模糊了,只知道看过,结果还是茫然。但即便是看书,如果不剪切下来进入资料库,时间久了还是会茫然。如此看来,他之所以博学,并不是他的这种读书方法有多高明,而是因为他的勤奋,当然还有他的聪明。

猜你喜欢

李敖夹子读书
李敖狱中“贴纸借光”
我爱读书
开庭了
胡桃夹子
我们一起读书吧
胡桃夹子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