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爱在沟通中升华

2018-07-11雷江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8年3期
关键词:痴心三毛石头

雷江

“人间最痴父母心”,父母对孩子,总是默默付出,无条件包容,悉心关爱;而作为子女的我们,体会到父母的那一份深情了吗?请看三毛的《痴心石》——

时文赏析

三毛(1943-1991),女,原名陈懋平,后改名陈平,中国台湾作家,代表作有《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等。其作品语言清新、情感真实,擅长以白描刻画人物和景物,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著名作家贾平凹曾经这样说过:“许多年里,到处逢人说三毛,我就是那其中的读者,艺术靠征服而存在,我企羡着三毛这位真正的作家。”现在我们就以这篇《痴心石》为例,来欣赏三毛的写作艺术:

一、叙事:冷水煮茶味渐浓

你看过金庸的小说吗?他的小说,开始平淡无奇,随着各色人物次第登场,情节线索逐渐展开,则精彩渐生,让人读来欲罢不能,这种叙事技巧,被人称为“冷水煮茶”。因为冷水煮茶,开始淡无滋味,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芳香扑鼻。三毛的这篇文章,也深得这种技法的精髓:文章开篇写父母包容自己拖树根回家,接着泛叙自己多年来捡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然后写一家人到海边玩,自己睡懒觉没有前去,这些情节都看似枝节横生,游离于主题之外,实则层层铺垫渲染,犹如细火慢煮,逐渐引出父母痴心为自己捡回石头的一幕,如一壶渐开渐浓的茶,芳香扑鼻,沁人心脾。

二、语言:出水芙蓉自动人

许多人在写作时偏爱堆砌华丽的词藻,其实,文章以达意为第一要务,至于语言,可以华丽优美,也可以清新自然。事实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文章,往往更能打动人心,三毛的《痴心石》,在这一点上就表现得非常出色。如“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地看”,作家用明白如话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充满爱心、热爱自然而带着忧郁气质的女孩,十分传神。又如同是让女儿看捡回来的石头,爸爸先描绘石头的纹路色彩,再问“你觉得怎么样”;妈妈则叙述捡石头的过程,再感叹“你看它有多圆”。生活化的语言,既揭示了人物相同的爱心——都痴爱着女儿,代女儿捡回石头,就像女儿从前一样;也刻画人物不同的性格——爸爸细致,尊重女儿意见;妈妈直爽,相信付出能为女儿带来快乐。篇末,作家写父亲将两块石头放在“我”喜欢的《石头记》(即《红楼梦》)上,语言平淡而寓意深刻:在父母眼里,女儿捡“奇奇怪怪的东西”的爱好,就如同喜欢读书一样,值得包容、尊重和呵护。父母如此“痴”爱着女儿,让人动容。

三、议论:水到渠成巧点睛

在记叙文中,适当插入议论,能起到点明事件意义、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如“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怪癖,可是他们包涵”,作家在叙述自己爱捡东西回家的习惯后,插入议论,点明了父母对自己的包容。又如“这两块最最朴素的石头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得上它们,是父母在今生送给我最深最广的礼物”,石头朴素之至,却“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得上”,那是因为它们承载着父母“最深最广”的爱。那一刻,父母与女儿的“性灵”完整结合,心意相通,人间真爱,就这样在沟通中得到了升华。

原作选读

痴心石

三 毛

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地看。树太大了,不好整棵的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那个主人笑看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

父母看见当時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怪癖,可是他们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许多年过去了,父女分别了二十年的一九八六年,我和父母之间,仍然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我以为,父母仍是不了解我的——那也算了,只要彼此有爱,就不必再去重评他们。

就在前一个星期,小弟跟我说第二天的日子是假期,问我是不是跟了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听见说的是海边而不是公园,就高兴地答应了。结果那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去。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我半醒了,只挥一下手,说:“不去。”就不理人翻身再睡,醒来发觉,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

父母不在家,我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妈妈迎了上来,责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嗳,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厅等着,先不给看。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两老手中捧着两块石头。

爸爸说:“你看,我给你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弯着腰好几个钟头,丢丢拣栋,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你不是以前喜欢画石头吗?我们知道你没有时间去捡,就代你去了,你看看可不可以画?”妈妈说着。我只是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爸爸发呆又发呆。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

这两块最最朴素的石头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得上它们,是父母在今生送给我最深最广的礼物,我相信,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父母和女儿之间,终于在这一霎间,在性灵上,做了一次最完整的结合。

我将那两块石头放在客厅里,跟在妈妈身后进了厨房,然后,三个人一起用饭,饭后爸爸看的“电视新闻”开始了,妈妈在打电话。我回到父母家也是属于我的小房间里去,赫然发现,父亲将这两块石头,就移放在我的一部书籍上,那套书,正是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选自《小品文选刊》2017年11期,有删改)

学以致用

1.开篇用大量篇幅写自己拖树根回家,题目却是“痴心石”,是否走题,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以为,父母仍是不了解我的”几句可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概括文章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不走题,这些其实是写自己爱捡奇奇怪怪东西回家的癖好,为下文写父母理解包容女儿并主动为她捡石头回家这一情节做好了铺垫。

2.不能删掉,与下文父母理解女儿形成对比,让父母与女儿最终性灵“完整结合”的场面更加感人。

3.父母之爱是包容的、理解的、深广的。(以上各题大意相近即可)

写作导航

父母给孩子吃鱼头,孩子却认为鱼肉更好吃;儿女将年老父母接入城市生活,父母却觉得还是乡下空气新鲜、邻里热情。他们都觉得自己深爱对方,对方却不领情。此类情景,在朋友、亲人之间反复上演。殊不知,这样的“爱”,因为缺少沟通,带给对方的不是快乐,而是负担。请以“爱需要沟通”为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写作点拨: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梳理题目可以得到两个关键信息:“爱”和“沟通”,其中“爱”点明了写作对象,“沟通”才是题眼所在,我们要紧扣这个词选择材料、加工材料,以突出主题。

写作对象是“爱”,这个范围比较宽泛,究竟是亲人之爱,朋友之爱,还是对集体对国家的爱?最好进一步明确,写其中一种,才便于写具体,写生动;最后可以“以小见大”,升华到对所有“爱”的阐释,才便于写透彻,写深刻。再有,“爱”是一种抽象情感,如果泛泛而谈,难以打动人心。所以最好化抽象为具体,如运用比喻,“爱是船,沟通是帆,扬起沟通的帆,我们的爱才会达到遥远的彼岸”;或者借事说理,通过讲一个故事或者叙述一段亲身经历,来表现“爱需要沟通”的道理。

至于文体,首选为写记叙文,这毕竟是我们最擅长、也最容易寫得动人的体裁;其次,还可以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篇议论文。

猜你喜欢

痴心三毛石头
我与《三毛流浪记》
秋虹
别小瞧了石头
石头里的鱼
戏说山姆
无题
远方
相见欢
我可以向它扔石头吗
娓娓道来的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