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军旅小说:不要人夸好颜色
2018-07-11郑润良
郑润良
历史题材作品有新突破
历史题材作品历来是军旅文学的重头。2017年的历史题材军旅小说在以往辉煌的基础上又有新突破,主要体现在作家们更注重表现历史与人性的复杂性及其微妙互动,更注重在真实的历史情境刻画中凸显信仰的光芒。徐贵祥沉淀七年,推出长篇新作《对阵》。小说讲述了抗战期间驻守渤海湾的八路军清河支队与国民党琅琊独立旅之间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故事。作品磅礴大气,透过一段特殊的战争历史,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革命将士形象,尤其是对两个阵营主人公互相之间的复杂思想、情感勾连做了生动书写。陶纯的长篇小说《浪漫沧桑》贯穿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主要通过女主人公李兰贞与汪默涵、申之剑、罗金堂、龚黑柱这四个男人之间情感上的纠葛抒发作者对历史、战争与人性、情感的深度思考,被誉为一部“中国版的《飘》”。林朝晖的长篇军旅小说《飞翔的白鸽》以战争为线索,娓娓道来台湾老兵坎坷的人生,散发着浓烈的爱国情结与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
在中短篇小说的历史题材创作方面,军旅作家们也有新的突破。徐贵祥的中篇小说《鲜花岭上鲜花开》以一座文化古镇的百年历史为结构主线,以革命者韦梦为的传说、韦梦为继承者的故事穿插,营造出虚拟与现实交相辉映的创作空间,缅怀那些沉睡在大山深处、历史沟壑中的英雄。王凤英的短篇小说《白菊花》通过一个小孩的视角,见证了以老兵“姥爷”为代表的20世纪一代核工作者为“两弹一星”的实验成功付出的健康乃至生命代价,以及他们仍然闪耀着的高尚人格和属于那个时代高贵的精神領地。温民的中篇小说《三七二十一》在大体虚构的故事中嵌入了姜全我、唐聚五等有案可查的历史人物,将文学想象与历史真实有机结合,生动再现早期东北抗日武装的基本面貌。卢一萍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与荒漠》将目光聚焦在20世纪50年代的新疆荒原上的激情与奉献。编辑在卷首语中对作品的艺术价值予以了充分肯定:“也许,不回避历史的复杂性和个人心灵与情感的复杂性,文学方能更接近真实。……在一无所有、寸草不生的‘白原上,作家设置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个遥远的背景,它使整个小说的视域豁然广阔,意境也变得更为深邃,其时间感、纵深感和精神深度,满足了我们的阅读期待。应当说,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开拓了军事题材小说的表达方式。”
军旅现实主义蔚然成风
2017年,军旅作家们积极响应强军号召,书写基层官兵在强军路上的梦想与豪情,也不回避可能阻碍强军征程的部队旧习气与积弊对官兵的影响,同样不讳言军人作为社会的普通个体可能面临的各种世俗性的困惑与抉择。军旅文学中的现实题材向来偏弱,但2017年的军旅文学延续2016年的好势头,努力达到对当代军旅现实的深度开掘与总体理解,军旅现实主义蔚然成风。
新生代军旅作家西元的中篇小说《壁下录》由一个大军区政委秘书的视角,以旁观者和参与者的双重视角,追忆反思了近二十年来的社会变迁与军人内心世界的抉择和妥协,与官场小说肤浅套路不同,其“自我”的矛盾和痛苦,比一般小说更加深刻到位。小说被多家选刊转载,反响良好,是继陶纯《一座营盘》之后书写军队反腐题材的又一力作。海军航空兵的地位近年愈显突出,军旅新锐小说家周鸣的中篇小说《晴天暴》以此为题材,通过一名海军航空兵师长与妻子的“斗法”探讨军人自我价值实现与家国情怀的统一。王甜的《笑脸兵》聚焦军人的内心世界,探讨如何对人的灵魂品质进行提纯,怎样破除外在的光鲜幻象,脚踏实地地走路。新锐军旅小说家言九鼎的中篇小说《政治处》介乎庄谐之间,自有其愤怒的指向:由来已久的形式主义工作作风。小说细节翔实,语言生动,可谓此类机关故事的“集大成者”。孙东亮的《越界》叙述边防连队与越界渔船船主的关系种种,更涉及边民生计与边疆治理管控的现实矛盾,以及边防军人在面对危机事件时的不同心态与反应,展现了作家扎实的写实功底与现实人文关怀。李强《北极测向站》以魔幻手法呈现一群生活在边境小站上的隐蔽战线的特殊军人,是一篇生动的谍战小说。孙鹏飞的《潜航》通过一对父子之间的复杂关系书写两代军人的情感与信仰传承。于蛟龙的《七号哨位》写一个面临退役的老兵在哨位上回忆两年军旅生活,重新思考当兵的意义。张子影中篇小说《透明的飞翔》以飞行员雷亚飞主动报名参加一桩高风险、高精尖的机密任务为情节核心,讲述军人在职业信仰与个人利益之间的抉择。作品叙述老到机智,行文跳跃灵动,显示出作者对飞行员这支部队丰厚的生活积淀、丰富的人物认知。
一些现实题材的军旅小说,超越了以往同类题材程式化的写作套路,写出了军人复杂的精神图景。胥得意的长篇小说《炮兵连爱情往事》通过讲述一个炮兵连队几名青年军官面临爱情时的纠结与矛盾,通过青年军官不同择偶观以及择偶标准,展现了当下军队基层干部的婚姻状态及婚姻追求。文清丽的《绿萼梅》《流金岁月》等作品反映军队离退休干部的晚年生活,既有对美好军旅岁月的留恋,也有老年生活的孤独和对亲情爱情的向往,写出了人性的幽微和复杂。李西岳的中篇小说《军婚》以一位师政委为叙述者,讲述一门三代军人的婚恋故事,反映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军人的情感心路和婚恋观念。曾皓的《追赶影子的将军》具有强烈的寓言化色彩,对将军晚年弥留之际这一状态赋予了极具写实又极具想象的描写。王凯的《沙漠里的叶绿素》通过陈宇、林静、何勇等人物形象,塑造了一群生活在大漠上的青年军人的多维度形象,他们珍惜友情,渴望爱情,被世俗生活影响,又有着内心的英雄情结,展现了21世纪军人的审美新质。
军营外的军旅题材创作如火如荼
21世纪以来军旅题材影视剧的热播带动了红色题材的创作,事实上在当代文学的创作领域,军旅题材、红色题材也已经成为很多非军旅作家极为关注的题材。2017年,非军旅作家同样推出了多部军旅题材的重磅长篇力作。海飞的《惊蛰》通过主人公陈山和他的同伴们塑造了一群特殊年代里坚守谍报第一战线的无名英雄群像,内涵深刻,情节动人,提供了一个把类型小说与主旋律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范稳的《重庆之眼》将主人公的命运与重庆大轰炸紧紧地绑在一起,揭示战争时代个人命运的跌宕。张翎的《劳燕》讲述抗日战争中一位因为战争失去一切的少女阿燕与美国军械师伊恩、中国学员刘兆虎等人之间的复杂情愫,讲述战争的阴影以及人性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