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温柔对待,在梦痴公益的背后

2018-07-11何芬

参花(上) 2018年7期
关键词:救世主凉山桃花

拨开瞳眸,你在看什么……

有人在踏雪寻梅的路上,看万花吟风,素香似海;有人正坐在青青草地,观“半吐疑红却胜红”的娇羞,我爱桃花,我爱她“妖虹坠湿,映烟成红”,而我最爱的还是她“碧桃似火”背后牵扯出的沉思。

妖桃如公益一样,以其饱满的热情、勃发的斗志盛开在温暖而舒适的春天,灌注希望的源泉。可是,无论她怎样的正能量,仍逃脱不了因“弄春色”而饱受诟病的命运。我对公益的热忱就如对桃花的爱恋一样,即使有些东西变了,但初心永存。所以,怀揣着“公益能给人间一些温暖,擦干每只流泪的眼睛”的希冀踏上公益这条路……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慢慢地……慢慢地……你在这条单行道上走着,突然,你走近了交叉路口。在那里有“不花一分一毛的自驾游”供你游山玩水;在那里你恍惚看到了“自己是带着光环的救世主”,虚荣心终于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我不禁想问问,那样如痴如醉的公益背后难道就是为了追求物欲的满足和在现实圈子刷不到存在感而逃到另一块土地寻求自我安慰吗?

谭晶老师在《南方周末》上曾说道:“他们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沉重和悲苦的样子,他们活得活泼而坚强、乐观而积极。”所以,不要生硬地老把贫困地区的孩子和“孤僻、沉郁、内向、偏激”挂钩。或许他们有时也会为了生活而愁苦辗转,但那也是他们“把一切奉献给现在去换取美好未来的”的资本输出。他们的确和我们不同,因为他们没有出生在一片富足的土地上,所以他们要更懂事,更坚强,更加懂得自力更生的意义。当你还在为四川凉山的孩子们烤一天烟才换来五十块钱而心酸时,你不知道的是,你才最可怜,你还在伸手当“乞讨者”,而他们却是“施予者”。

作为一名志愿者的最大禁忌就是把自己幻想成“救世主”,肆无忌惮地把泛滥成灾的“怜悯”散播给纯洁的乡村孩子,还以为是感动了全世界,沒想到却只是感动了自己。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父母的孩子,都有青春、都有梦想、都爱TFBOYS……不久以前,一位凉山彝族的好友说,她的梦想就是要回凉山发展教育。每年暑假一拨又一拨的志愿者进入凉山,没有使当地的教育变好,反而打扰了这块宁静的土地。很多公益组织进入凉山助学、扶贫,有的孩子得到了帮助,但有时资助滋养的惰性却使贫穷的家庭更贫穷。

这并不意味着贫困地区不需要帮助,在激情澎湃的悲悯涌起之前,要先明确——志愿者的节操。志愿者不光有志愿就完了,不是一个随随便便把支教当“旅游”,一个胸无点墨、爱心泛滥的人夸夸其谈,误导他们对外界的认知。因为我们没有资格去干扰别人的人生!谁允许我们在他们的世界来来回回。

如果我们自身还未充实,那就再等等吧!愿梦痴公益的背后不是物欲横流,而是不忘初心的坚守。

作者简介:何芬,女,四川省巴中市人,现就读于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责任编辑 蒲晓东)

猜你喜欢

救世主凉山桃花
“你这块凉山的石头”——倮伍拉且访谈
稳岗拓岗凉山就业扶贫拔“穷根”
凉山有了致富金“药”匙
清明,又见桃花红
凉山彝族口弦(之三)
桃花纷飞,曾许你一眼万年
桃花千朵惹蒹葭
婚姻没有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