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严与宽的两难
2018-07-11由洪晓
由洪晓
在教育机关工作的一位朋友跟我多次谈到,他去一些学校进行常规教学检查,发现某些学校的教学管理问题非常多,一些教师备课不充分,个别教师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没备课,在课堂上常出现知识性、技术性错误;还有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规范、随意性大,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课内都没完成,把一些任务转到学生的课后作业上,表明这些教师根本没做教学计划或上课并未尽心尽力,也有敷衍之嫌。而当他向这些教师本人指出这些问题时,不少教师都会找各种理由辩解。他认为这些都是学校日常教学管理不严造成的,需要用一些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约束教师,使他们更认真地对待教学工作。
据我所知,有的学校就有非常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还有配套的检查评估措施,十分完备。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学案都要在课前准备好,以备抽查,这些书面文件都有详细的条目格式文本,教师必须逐条全面填写,这些条目能引导教师把课前准备工作做细做充分。管教学的校领导、教研组长常常会推门听课,把实际教学与课前准备做对照,还要记录教学效果……但就是这样的学校,我也听到过他们那里的青年教师“吐槽”:太死了,形式主义……我课前的准备全是应付出来的!
看來,严格的制度也不一定能让所有的教师都认真起来。这里还有一个例子,我熟识的一位高三年级班主任,教学成绩非常突出,带班的成绩全校第一,班风也非常好,孩子们都很懂事。但你去听他的课会很失望,他是非常缺乏激情的人,课上得很散,教学也常常没有太强的计划性。在班级管理上,他本人也不善言辞,跟班一两天,也看不出他在班级管理上有什么绝招。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成绩,他的学生道出了部分秘密:老师能讲到点子上,善于总结规律,往往那几句关键的话他会在关键点上讲出来,一下子整堂课就明白了……学生讲得并不全面,了解这位教师的人还知道,这位教师从当班主任的第一天起,就把办公桌搬到了教室,有课上课,没课的时候他偶尔会备一下自己的课,但更多时间是跟学生一起上其他科的课,他在研究、观察每位学生;学生吃饭、跑操,他都会跟学生在一起,他对自己学生的了解能不深吗?教了很多轮,他对课程已经完全成竹在胸了,而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是他能把课上到点子上的根本原因。另外,常年跟学生在一起,他用自己严谨、正直的为人影响着孩子,班级管理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不用费尽口舌、苦口婆心。这样自觉性高、有自己为师之道的教师,应该算是一位好教师了吧,但他在前面那所教学管理十分严格的学校里肯定不是好教师,甚至无法生存,至少他的许多学案是写在心里的,对每位学生的了解是心领神会的,课程进行到哪个阶段他需要叫起哪几位学生,他都是脱口而出的,他的学案不需要非落在纸上。
那么,对教师的日常教学管理是需要更严格一些,还是更宽松一些?我更相信,要成为好教师,关键在自己,即使是为了谋生、活得有尊严、有所成就这些外在目标,也还是需要教师有一份自觉,自己知道要努力,才能达成这目标。而外在制度需要有一些,但不是根本性的,一位缺失了自觉性的教师,即使有再多的制度,他也能想到办法钻空子敷衍你。
对于学校的管理者而言,这可能就有点难了,因为在一所学校里肯定会有自觉、努力的教师,也难免会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教师,如何才能制定一种制度去约束这两极的人呢?
我感觉,制度还是要有的,但可以宽松一些,它是一种最基本的客观标准,体现着学校的底线要求,如一定的考勤肯定是必要的。还有一些制度的制定可以从效果上体现,比如课要上得能让学生喜欢,让学生来评价,今年比去年更喜欢这位老师的课了,这就要比课前抽查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学案来得宽容,不管你用什么手段,让学生比以前更喜欢上你的课就是好的,是值得褒奖的,这里学校的基本价值取向得到了充分表达。
制度的宽松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伤害教师的创造性、个性。这里有个反例,有所曾很有名的县中,老校长退居二线,新校长是首次做校长,非常想要树立自己的权威,就制定了非常严格、全面的制度,制度有很多强求一致的东西,很多教师不适应,对此发表了异议,新校长觉得是在挑战自己,坚持己见。这样很多有自己见解的老师都开始外流了,而这些有见解、有个性的老师往往都是一些优秀教师,属于我前文所说的自觉型教师,相反那些懒散的教师反而对新制度更不敏感,换种方式敷衍、适应就是了,几年时间学校丧失了大批优秀骨干教师,学校教学一落千丈。
如果制度宽松,那些懒散、混日子的教师是不是会更“如鱼得水”呢?
我认为,没有任何一种外在的管理制度能够根本地改变教师的心性,在教师这个凭良心做事的行业里,多严格的制度都不能杜绝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因为我们不能像对待计件工人那样制定全面可检验、可评比的制度,没有可依赖的检验制度,严格的管理体系就如空中楼阁。对于心性懒散或缺乏责任心的教师,我更相信,能够影响他们的很可能只有文化氛围这种东西,“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良好的学校文化可能是长期的文化积淀而自然形成的,也可能有校领导的主观努力在其中,这种努力也有一些原则和窍门。尊重教师是第一位的原则,他们需要一种尊重,因为他们要面对自己的学生,教师行业整体上还是一个能够知荣知耻的行业,是正气更足的行业,因而多正面鼓励少当众批评,多给后进教师一些改正的机会,这些尊重的手段反而可能催生教师的自觉性,你尊重他,教师也可能会慢慢懂得尊重自己,即使只是要保住自己的面子,也必须有一种不苟且的态度,让自己做得不能太差,这比揪住每个人的错处不放的严格制度更能激励人。再有,要建立一种积极、上进的校风、教风,表扬和激励比批评更重要,树立好的典型比打击坏典型更有效,发现每位教师的积极面并给予恰如其分的表彰,对每位教师的每一分努力都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这些都是建立积极、正向文化所必需的。可以说,因为教师行业本身就是一个积极向上的行业,因而一种正向的学校文化是有生命力的,它一旦形成就能够生长,我们一定要小心地呵护它,相信它能带给更多人尸种正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