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善良人格的结构研究*
2018-07-11张和云赵欢欢
张和云,赵欢欢,许 燕
(1.上海政法学院社会管理学院,上海 201701;2.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心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3.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上海 200234)
1 引言
长久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以“勤劳善良”的民族形象,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勤劳善良”是对中国人核心品质的社会表征。在中国悠久的文化长河中,儒家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先哲,对善良推崇备至,他们宣扬“仁爱”思想,主张施行“仁政”。孔子曾说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孟子提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孔、孟关于人性本善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仁”的核心文化心理基础,这种“善良”的文化精髓,也刻入了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当中,影响着中国人的民族性和国民性,造就了中国人的基本人格结构(李红,陈安涛,2003)。
以往研究在对中国人的整体人格结构进行探索时,获得了几个与善良直接相关的人格维度。杨国枢和彭迈克(1984)采用人格词汇法,收集了涉及他人、事物和个人取向的形容词,并按好恶度分为正、中和负性三组形容词,最终抽取出150个形容词,发现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包含“善良诚朴—阴险浮夸”的维度(Yang & Bond,1990;杨国枢,彭迈克,1984);王登峰等基于中国本土研究,采用人格词汇学方法探究出中国人七因素人格结构(王登峰,崔红,2003,2004,2005,2006;王登峰,方林,左衍涛,1995),“善良”是其中的一个子维度;许燕和王萍萍(2011)则采用动词,探索出三因素人格模型(CLP模型),其中“施爱”维度是一个从行动上体现善良的人格维度。这些研究均表明,在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善良是一种人格特质。
然而,以往研究仅仅发现善良作为整体人格结构中的一个子维度存在,未有研究单独的、有针对性的、全面的探讨善良人格的结构。黄希庭先生(2004)曾说过:“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中唯一一门从整体上对一个真实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学科,中国人格心理学研究必须立足本国文化,突破西方心理学的框架,到生活实践中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有关人格心理学的问题。” 善良人格,是一个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人格心理学研究主题。因此,有必要全面探索和建构中国人善良人格的结构,明晰善良人格各维度的涵义,编制善良人格的测量工具。
为此,研究将基于词汇学假设(Allport & Odbert,1936),综合相关理论,提出如下假设:(1)如果善良人格是中国人的一种重要的人格特征,那么必然能找到反映这种人格特征的词汇;(2)作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人格特征,人们能够识别出善良者的人格特点;(3)通过获得善良人格特质词可以初步探索出中国人善良人格的结构。
2 善良人格词汇表的编制
词汇学假设认为,在自然语言中,只要人们表现出一种人格特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词汇来描述,越是经常出现或提及的特点,这类词汇就越丰富,越精确(Allport & Odbert,1936)。善良,作为一种人格特质,从古至今被人们崇尚,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能够见到善良现象和行为。因此,可以通过善良人格词汇研究,编制善良人格词汇表,以探讨中国人的善良人格结构。参考同类研究的方法(舒首立,郭永玉,黄希庭,2015;汤舒俊,郭永玉,2015;夏凌翔,黄希庭,2006),该研究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开放式问卷调查。访谈4名人格心理学专家(问题1:您认为什么是善良?善良是不是一种人格特质?根据您的理解给善良下一个定义。问题2:您认为一个善良的人是什么样的,具有哪些特征?)和150名普通大学生(如果您认为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请写出10个您所具备的善良人格特征;如果您认为自己还不够善良,则请写出10个您所欠缺的善良人格特征;如果您认为自己有些善良又有些不善良,则请分别写出您认为自己所具有的以及所欠缺的善良人格特征)。
根据访谈,收集到与善良有关的描述(词汇和短语)共308个。请5名博士研究生进行初步分类和整理,将近义词或同义词归为一类,并参考《现代汉语常用词词频词典》(刘源等,1990),剔除一部分生僻的、不常使用的、过于口语化的、难懂的、有歧义的、意义重复的描述。
第二步,整理、筛选、补充和完善。为了保证词汇的全面性和适当性,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商务印书馆,2012)和《现代汉语动词大词典》(林杏光,1994)进行补充,并与王登峰等(2005)编制的1520个中国人人格特质形容词表、黄希庭等(1994)编制的562个人格形容词表、杨波(1999)编制的265个中文特质术语词表、沐守宽等(2007,2010)编制的378个美德形容词表以及许燕和王萍萍(2011)编制的237个动词人格词汇表进行比对、替换和补充。参考《现代汉语常用词词频词典》(刘源等,1990)进行筛选,初步收集到220个善良人格词汇。
第三步,半开放式问卷调查。以220个词汇为基础,编制半开放式问卷,分别请24名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和学生,117名青少年(非心理学专业)以及249名已工作的社会人员,判断哪些词汇能够描述善良者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将被试的认同度在60%及以上的词汇挑选出来,并请人格心理学专家把关,对部分词汇进行微调,最终建立含85个词汇的善良人格词汇表。
3 善良人格的结构及问卷编制
3.1 研究方法
3.1.1被试
通过网络调查平台的被试库,在全国范围内招募被试。样本一: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被试共400名(男性200名,女性200名),年龄范围在18到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09±6.51岁。样本二: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被试共375名(男性178名,女性197名),年龄范围在17到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85±5.81岁。每名被试认真完成问卷并通过审核后,可以获得2元现金奖励。
3.1.2过程及工具
第一步,以85个善良人格词汇编制《善良人格初测问卷》,采用5点量表,对样本一进行初测,请被试评价词汇的描述与自身特点的符合程度。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初步揭示善良人格的结构,编制《善良人格再测问卷》。
第二步,采用《善良人格再测问卷》,加入效标问卷,对样本二进行再测。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验证和确立中国人的善良人格结构,编制出词汇版《善良人格问卷》。为了保证效标的可靠,参考以往研究(Walker & Pitts,1998;Yang & Bond,1990;王登峰,崔红,2005,2006;杨国枢,彭迈克,1984),选取NEO版宜人性(Costa & McCrae,1992;Costa,McCrae,& Dye,1991)和BFI版宜人性问卷(Rammstedt & John,2007),作为善良人格问卷的效标。
3.1.3数据分析
采用SPSS22.0和Amo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2 研究结果
3.2.1《善良人格问卷》初测结果
对《善良人格初测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首先,KMO和Bartletts球形检验分析发现,KMO值为0.96,Bartletts球形检验结果显著(近似2=21468.27,df=3570,p<0.001),表明该问卷的项目非常适合做探索性因素分析。
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和最优斜交转轴法(Promax)对85个词汇进行因素分析。参照前人的做法(夏凌翔 & 黄希庭,2006),根据以下几个标准进行降维,即出现下列情况的题项需要剔除:(1)项目在所有因素上负荷都很低,项目的负荷值小于0.40的题项;(2)共同度小于0.30;(3)同一个题项不能在2个或2个以上的因子上的有较高的负荷值(如高于0.30);(4)某个或某几个只有1到2个题项的因子。题项删除的基本原则是:先删除的是在所有因子上的载荷都很低的题项,然后是跨因子载荷量最大的题项,最后是少于2个题项的因子;从最不重要到最重要,从右向左,从下到上,每次只删一个题项或一个因子。基于上述标准,删除了不符合上述标准和理论预期的题项,保留了40个题项,其累积解释总变异的56.05%。
碎石图分析发现,从第5个因子后走势趋于平缓。因此,限定4因子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35题项的4因子结构,累积解释总变异的54.46%,各项目的载荷值在0.447~0.830之间。具体的因子载荷和共同度见表1。
表1 善良人格的四因子结构
续表1
词汇因子1因子2因子3因子4共同度a67平易近人0.6070.500a84至诚的0.6040.539a61尽责的0.5900.532a28真诚的0.5870.544a59一心向善的0.5370.459a31肯牺牲的0.8300.597a69舍己为人的0.8130.645a10见义勇为0.7120.507a63无私的0.6630.561a55热心公益的0.6430.520a85成全他人0.6410.497a80乐善好施0.6170.531a16博爱的0.5960.474a65雪中送炭0.5180.462a8体谅人的0.7350.617a13宽宏大量的0.7060.607a14善解人意0.6550.507a6有包容力的0.6540.516a24随和的0.6270.521a38温良的0.4470.446a50孝顺的0.7590.607a40爱家的0.7570.670a41重感情的0.6900.552a21感恩的0.6500.527a43知恩图报的0.5040.503特征值13.2042.8151.6741.368贡献率%37.7268.0434.7833.908累积贡献率%37.72645.76850.55154.459
分析每个因子所包含的词汇,可以发现:
因子一,包含了“与人为善”、“诚信”、“尽责”、“真诚”等描述个体在价值观和为人行事方面特征的词汇,因而命名为“诚信友善”。
因子二,包含了“肯牺牲”、“舍己为人”、“乐善好施”等描述个体在行动上的善良特征,因而命名为“利他奉献”。
因子三,包含了“宽宏大量”、“善解人意”、“有包容力”等描述个体与人相处时的善良表现,体现了人际关系方面的善良人格特征,因而命名为“宽容和善”。
因子四,包含了“孝顺”、“感恩”、“知恩图报”等涉及情感道义方面的善良品行的词汇,体现了个体对待亲友与他人的善良,因而命名为“重情重义”。
3.3.2《善良人格问卷》再测结果
(1)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
使用Amos17.0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中国人善良人格的四因子结构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在验证性因素分析过程中,为了使模型拟合最优,结合研究的理论构想,删除2个回归系数不显著的词条(因子1中的“有良知的”和因子2中的“见义勇为”)。最终有33个词汇进入四因子模型中。
此外,由于四因子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这就需要检验“善良人格”是否确实解释了四因子之间关系的模式。以往研究指出,相比一阶模型,二阶模型具有一些优点(Chen,Sousa,& West,2005),具体而言:(1)二阶模型可以检验高阶因子是否确实解释了一阶因子之间关系的模式。(2)二阶模型相对更简约一些,可以使得复杂测量结构的解释更加简化(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2004)。因此,结合研究的理论构想,建立和比较了2个模型。模型1是四因子一阶模型,模型2是四因子二阶模型。具体的模型拟合系数见表2。
表2 善良人格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由于两个模型为非嵌套关系模型,除了模型拟合指数外,需要结合使用交叉效度分析和阿凯克信息准则的方法(Burnham & Anderson,2002;柳恒超,许燕,王力,2007),以更好地选出最优模型。通过分析比较,最终确定中国人善良人格的结构为二阶四因子模型,详见图1。
图1 中国人善良人格的二阶四因子模型
(2)善良人格问卷的信、效度检验结果
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和确立了中国人善良人格的二阶四因子结构。研究将进一步开展善良人格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效标关联效度分析
研究发现,善良人格及各维度与宜人性均存在显著相关(p<0.001),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效标关联效度。具体的相关系数见表3。
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分析发现,《善良人格问卷》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均在0.8以上,整个问卷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达到0.95,四个子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94,0.86,0.80和0.83。表明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非常高。
重测信度分析
间隔3周后,从样本二中选取58名被试进行重测。其中,男性30名,女性28名;年龄范围是19到45岁,平均年龄为26.93±5.66岁。
结果发现,《善良人格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79;各维度的重测信度范围在0.52到0.75之间,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表明该问卷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4 讨论
4.1 善良人格的结构分析
善良人格是一个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人格概念。经过全面的词汇学分析和探索,建立了善良人格词汇表,并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及对结构模型拟合指数的分析比较,最终确立中国人善良人格的结构为二阶四因子结构,揭示了中国人的善良人格包含4个因子:诚信友善、利他奉献、宽容和善、重情重义。关于该善良人格结构,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分析与讨论。
第一,关于词汇词性的讨论。
在探索之初,加入了形容词、名词和动词。从最终结果来看,仍以形容词为主,动词和名词融入其中。这说明在对人格描述时,形容词相对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和理解,但这不能完全否认动词和名词的描述作用。因为词汇比较凝练,人们在理解时往往会加入一些动词和名词加以理解,例如诚信友善,会与待人处事联系在一起,形成“做人诚信”,“待人友善”等含有行动性质的词组。所以,该研究使用形容词、名词和动词探索善良人格的结构,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可以为后续研究提供前期经验。
表3 善良人格与宜人性人格的相关分析
注:*p<0.05,**p<0.01,***p<0.001。
第二,关于善良人格结构的讨论。
古今中外关于“人性善恶”的讨论,造就了不同的文化心理基础。在中国形成一种以人性善为主的文化心理基础,而在西方形成了一种以人性恶为主的文化心理基础(林小妹,2004)。不同的人性观往往会影响人格理论的建构(许燕,2009)。因而,在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往往能发现涉及善良的人格维度(王登峰,崔红,2005,2006;王萍萍,2011;杨国枢,彭迈克,1984)。
该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形容词、名词、动词,对中国人善良人格的结构进行探索,揭示了善良人格的二阶四因子结构,包含四个因子:诚信友善、利他奉献、宽容和善、重情重义。这个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与孟子提出的“仁、义、礼、智”四德的内涵契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此外,这个结构不仅继承了前人对善良的理解(王登峰,崔红,2005,2006),还对其进行了发展。其一,该研究得到的善良人格结构相对更全面,不仅包含利他、诚信、重感情,还包含友善、奉献、重情义和宽容和善等涉及人际关系和行为方面的内涵,这与现实贴切。表明真正的善良不仅关注个体自身特点,还关注其与人相处的过程。其二,该善良人格结构中,因子的顺序发生了变化。词汇学假设认为,只要人们表现出一种人格特点,在自然语言中就可以找到相应的词汇来描述,越是经常出现或提及的特点,这类词汇就越丰富,越精确(Allport & Odbert,1936)。在该研究中诚信友善放在首位,且描述的词汇较多,这表明诚信友善成为善良人格的首要特征,说明当今社会人们在提及善良时,更多的会提及和使用诚信友善的特点。这种变化可能与时代有一定的关系,体现了人们对善良人格认识的时代变化。
综上,善良是一个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特点的人格概念,它作为一种独立的人格,存在于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
4.2 善良人格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该研究基于善良人格的词汇研究和结构研究,编制出含33个项目的善良人格词汇问卷。研究采用了多种方式保证问卷的信、效度,具体而言如下。
第一,被试选取多样化。被试均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保证了其可以较好的理解题项;被试既有学生又有社会人员且地域分布广泛,保证了样本的代表性。此外,在网络平台招募被试,一方面可以减少称许性,被试能够按照真实的想法作答;另一方面可以记录被试的答题时间和甄别题的反应,从而有效剔除不合格答卷,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数据来源的可靠性。
第二,探索流程规范化。探索过程比较规范,严格按照探索人格结构的一般流程,且每一步都经过仔细筛选,例如在半开放式调查时,结合了多种被试视角(专家、非专业的青少年和社会人员),尽可能保证了全面性和客观性。
第三,问卷编制过程严谨,分析科学。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了二阶四因子结构,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均符合心理测量学的基本要求。
5 结论
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中国人善良人格是一个二阶四因子结构,包含四个因子:诚信友善、利他奉献、宽容和善、重情重义。
(2)编制的《善良人格问卷》信度和效度良好,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