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进”之进体育场馆
——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考

2018-07-11■/

长江丛刊 2018年20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实训室异化

■/

广州工商学院

一、“五进”基本内涵

“五进”是基于应用型大学、全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而来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具有科学性的统一体,从不同方面强调了大学生必备的多种素养。“五进”具体指进课室、进图书馆、进实验实训室、进体育场馆、进社会五个部分,将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历史使命紧紧结合在一起,是高校培养全面性人的重要途径。

(一)进课室

课室是大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是大学教育的基本形式和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接收知识、交流学习的主要渠道。通过积极进课室,大学生能够更好去学习专业课、基础课、选修课等多种类型的理论课程,理论指导实践,只有过硬的理论知识素养,“智”的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应用于实践,更好的融于社会。

(二)进图书馆

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知识的宝库,是大学生知识全面汲取知识的殿堂,同时也是培育大学生优良品质的重要场所。进图书馆,解决课堂疑惑,储备更多知识,自学兴趣学科,提升个人素养,增加知识宽度。通过积极进图书馆,大学生能够放飞追求知识的翅膀,遨游在知识的殿堂,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知识涵养,优化大学生学科知识结构,为大学生学习知识、放飞思维、激发智慧拓宽了领域,提供了探索平台。

(三)进实验实训室

大学生“进实验实训室”是指大学生在学习专业课、基础课、选修课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积极进到实验实训室进行实践,进而学习实训技能、提升专业技术和实际操作能力。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有效结合的最优作业,对大学生成才、成才、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业。

(四)进体育场馆

进体育场馆是指大学生课外要到体育场馆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魄;体育场馆包括:体育场、体育馆、专门训练场地,是大学生休闲娱乐、体育活动的重要场地,通过进体育场馆,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且有利于大学生生命意义的健全思考。

(五)进社会

大学生进社会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多种课外形式、采取多种路径而来的社会活动,如三下乡、志愿服务、校企合作实习作业、科技下乡、创业、勤工助学等,通过进到社会,将校内、外,知识理论储备、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是全面培育大学生综合发展的现实表现,是当代大学生人才培养、科研、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体”之思考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其所有理论探讨都直接或间接与之有关,从这个角度看,其思想无疑是丰富而博大的,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譬如:他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所带来的强制的批判、剥削,对于历史、社会发展规律的考察,共产主义理念之下对未来社会人如何发展的理想之憧憬等,都与之密切联系在一起。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主旨在于反对异化和片面畸形发展,提倡人的全面发展,反对物统治人和客体支配主体,提倡人的行动自觉自愿自主;倡导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反对与之分裂对立,主张人的创造性能力充分发挥。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通过启示我们在充分利用市场经济作为资源合理配置手段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对其负面因和素弊端保持清醒认识,并努力采取措施尽可能用其利而弃其蔽;另一方面,对于个人而言,在外在压力和巨大的物欲诱惑面前保持人性的尊严和德性的本真,并努力让每个人的能力,特别是创造性能力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从分析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生产关系入手,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手段和途径。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即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一)提倡人的全面发展,反对片面畸形发展——“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身与心的全面发展。第二,人的需要的全面满足。第三,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第四,人与自然的全面关系与和谐统一。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评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分工使人异化,即“大工业把人分割得零零碎碎,被迫一直从事机械单调并只有局部功能的动作”,因此只能片面畸形地发展。马克思认为,从历史的维度看,统治阶级由于占有了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因而获得了发展自己智力和文学艺术能力的机会,劳动者则被迫每天流血流汗,不能在这些方面得到发展。因此,在他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甚至还谈到未来社会人可以上午打鱼,下午写诗,晚上搞批判等。虽然以上论说后来常被人指责为空想社会主义,其实马克思这里只是随便举例,旨在表达对每天从早到晚只从事一种活动不能让身心同时得到发展的不满以及对体脑各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的向往。但应该做的是,让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从而让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断减少和闲暇时间不断增多,让人能够在此时间内充分发展“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能力。

(二)五位一体中关于“体”之理论与现实价值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表明,“异化”是分割人全面发展的毒瘤,是阻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在纽带,因此,五位一体全面发展首要任务便是消除“异化”。首先,作为人,一个独立、自由的个体,德、智、美、劳全面健康发展的前提则是“体”的发展与完善,没有健康的体魄是没办法进行“自由全面”的自然、社会化活动,因此,把“体”放在首位是客观的,是顺应人的一般发展规律的。通过“异化”劳动理论映射出五位一体的必然性,即人所创造的物不为人所用,反而与人相对立,甚至转过来支配人奴役人;或者认为人或者说主体与其所创造的物或客体应当是统一的,人应当支配物而不是相反,否则就是异化,就是强制和不自由。——异化是自由的反面。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的贡献在于把异化现象同工人的劳动联系起来,指出劳动产品本来是人的活动的创造物,意在凸显其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但由于在资本主义社会却转过来成为支配人奴役人的力量,于是劳动者在劳动中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感到受奴役和强制。劳动不再是自由自觉的了,它不再是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创造性活动。劳动产品也被他人占有了,人与人关系也异化了。因此,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过程中,理论实践实则是基于“体到劳”的过渡发展,“体”之发展定义为:(1)躯体健全;体现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2)身体力行;体现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3)健康发展;是自由、健康发展的方向。

三、基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体”下的“五进”之进体育场馆的科学与实践意义

(一)“体”为人全面发展的基石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表明,消除异化,遵循自然、社会客观发展规律,是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性,如何发展,发展什么,是主题。基于此,五位一体发展格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是基于人全面发展的前行方向,遵循客观发展规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五个发展维度:体、劳、德、智、美,从排位上我们便可看出“体”是首要的,一个健全、健康的“体”是进行劳动、德善、智慧、美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认为“体”是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石,是消除异化劳动、社会改造、优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钥匙,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于五位一体,五位一体发展首要任务是发展“体”,拥有健康体魄,从事自由人性化劳动,不断提升德性,善于运用美之意象,是作为个体自由人全面发展的标志,是马克思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进”体育场馆是“五进”之根本

“五进”是针对民办应用型高校、全方位协同育人教育教学实践等一系列活动,从多维度、不同方面强调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养,是培育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路径。进体育场馆是“五进”的一个方面,是指大学生要常进体育场馆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魄,更好学习。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的盛行,大学生被奴役现象明显加剧,手不离机,宿舍打游戏,长时间网络“上线”,严重阻碍了其身体健康的发展,锻炼日渐下降,身体不好了,学习、生活等自然跟不上,鉴于此,“五进”之体育场馆,积极发动大学生们参加体育锻炼,进体育场馆,进行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以增强大学生身体健康素质,其意在为大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德育、智美劳做准备,是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石。

(三)两“进”之异同与科学内涵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意在通过五位一体协同发展,消除“异化”,进而实现人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全面发展。说到底,“体”的发展是第一位的,只有不断增强体魄,参加体育锻炼,保证体之健康,是全面发展的基础。“五进”是应用型高校教育实践活动的方针,针对当前高校形势,大学生成长、成才之路所具备的素养而提炼的,“五进”协同并进,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保障,而其第一步也便是“体”的发展,只有通过积极进体育场馆,参加各项体育活动,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基本素质,才是进课室更好学习的基础,才是进实验实训室更好实验训练的基础,才是积极进图书馆学习广泛知识的源动力,才是更好进到社会、服务社会的金钥匙。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与“五进”育人实践思路一脉相承,其人的全面发展,亦可理解为大学生全面的发展,五位一体发展指导五进之路。因此,“体”是发展的根本,亦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石。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实训室异化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基于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实训室管理与研究
高校开放实训室管理中7S管理的应用方向
异化理论的继承与变革
信息技术在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中的应用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开放实训室管理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