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一部小说里攀登
——读普玄长篇小说《疼痛吧手指》

2018-07-11

长江丛刊 2018年20期
关键词:神灵大儿子残疾

■ 

普玄把一场无边无际无休无止的灾难,写出了美学品位,写出了人文价值。

带着沉重的心情阅读《疼痛吧指头》,这部非虚构小说写的是孤独症患者,并且,这个孤独者患者是普玄自己的儿子。

小说共分三个部分,在第二部分的第一节,我读到一句话“残疾也是一种生活”。这句短短八个字的话,如电光火石,照亮了我的眼睛,升腾了我的境界。

孩子三岁的时候,被确诊为孤独症,终身疾患。当时,孩子的爸爸像被电击了一样,整个世界一下子没有了声音。孩子的妈妈坐在医院大厅的蓝椅子上起不来,很久很久地缩在椅子上沉默。“我发觉孤独症家庭的离婚率特别高,离婚的原因可能多种,可能是吵架,可能是经济,但是背后的真正原因一定是这个病,孩子得了这个病,家长和家庭的希望一下子没有了,别的方面的矛盾也就一下子来了。”孩子的孤独症被确诊半年后,爸爸和妈妈也离婚了,从此离开了妈妈,跟着爸爸。

“摊上了这么一个孩子,就是摊上了一条命……我们拼命赌上的,是一个未知。”承认残疾是一种生活,是一种人生,就是不抱怨不放弃,就是全盘接受,勇敢面对,迎着挑战,永远抗争。“孩子长到十六岁的时候,我已经用尽了所有的办法。我给他换过十几个西医,四个中医,换过十几个专职培训他的教师,拜过一个道教师父,做过十几场法事。”保姆则换得更多,换了二十多个。从2001年确诊后,每年治疗、培训、康复等花费十五万元左右。

奶奶迎接十八岁的孙子回老家过年,她眼中的儿子“这个有病的孙子的爸爸,从头发黝黑脾气暴躁的三十岁,变成了今天头发花白、脾气柔和、每天勤奋工作的四十八岁。”这里的一切,是血浓于水的爱,是不回避敢担当的爱。亲人身上的血都是一样地浓于水,敢于担当却不是每个亲人都能做到,否则就没有特别高的离婚率了。爱心的有,与爱力的施,是两码子事。这部小说里孤独症孩子父母离婚了,妈妈不管孩子,妈妈还带走了房子。在央视的一档节目里,接受采访的一位孤独症孩子母亲说:“我最大的愿望是要比孩子多活一天。”普玄的小说里也有同样的话:“我必须死在孩子的后面。否则,我如果先死,孩子怎么办?”说这话的人,都是家长中不放弃的那一方。能不能担当,关乎道德,也取决于人生观。

人的一生,不知要经历多少挫折、失败、灾难。当我读到:“残疾也是一种生活”时,我感觉到,我是攀登到了一座高峰上,回首来路,很多事情豁然开朗。展望未来,心中平添了一些底气。

小说里有几个突如其来的仪式叫人难以忘怀。说它突如其来,因为都是被动和意想不到的。说它是仪式,因为它对人生产生了洗礼作用。万人批斗会,批斗残疾爷爷,却成就了奶奶泼辣厉害的名声。奶奶残疾的大儿子一直以为自己很帅很能干,在一次千人大会上挨批斗遭罚跪后,终于明白了残疾人和正常人的差别。两个批斗大会是仪式,孤独症孩子爸爸站在门外与门内的奶奶对话,更是一个重要的仪式。

爸爸白天辛苦工作,晚上开车三个小时来看儿子,他放不下孤独症孩子。奶奶生气了,硬是不开门。爸爸说看一眼就走,奶奶无论如何也不答应。奶奶和爸爸在门内门外胶着了许久,对话了很长。

说残疾也是一种生活,其实这就是奶奶最熟悉的生活。奶奶十八岁时爱上了腿跛的老师,两年后嫁给了跛腿老师,一辈子生育四男二女。奶奶的大儿子因医疗问题成为半聋半哑的残疾人,奶奶的长孙又是孤独症患者。奶奶的子女多有出息,有当作家的,有当教授的,并且有两个教授,一个是省城大学的教授,一个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奶奶与之常年相处的则是两个残疾人,有时是三个,是一屋子的残疾人。

奶奶有应对残疾的丰富智慧,既有战略,又有战术。

残疾的爷爷常常被人欺负,并且,被人利用社会公器加以欺负,身上的狼性消蚀殆尽。奶奶补不起爷爷身上的狼性,奶奶就自己生出狼性,生出护佑这个家庭所必须的狼性。当大儿子十岁确诊为半聋半哑不可治时,奶奶痛彻心扉,奶奶从此吃上了烟。与此同时,奶奶就果断地做出一个决定,不让大儿子读书了,让他回家劳动,让大儿子作出牺牲。稍后,还给大儿子划分了供养责任,奶奶自己供养老三,大儿子供养老四。老三和老四是家里学习最好的两个孩子。

那站在门内门外的对话,凝结了奶奶一辈子应对亲人残疾的大智慧大格局。奶奶说,你觉得我们带不好孩子?你这么跑还要命吗?你夜里开车不怕出事吗?你如果天天和一个保姆一样,和一个老人一样带孩子,国家培养你干什么?你读那么多书干什么?你害怕养他一辈子吗?凭什么是你养他一辈子?凭什么不是他养你一辈子?奶奶的话都是诘问式的,儿子根本不能回答。

“凭什么是你养他一辈子?凭什么不是他养你一辈子?”这样的话只有奶奶悟得到说得出。奶奶是最懂生活辩证法的。“如果残疾爷爷腿是好的,他一辈子可能是个农民;他腿残了,他却没当农民,他成了1949年后南川第一个能上县城简易师范的学生”。并在这一带当了一辈子的校长,还创造了一套“三轮四”教学法和乡村教育心理学。“残疾爷爷的腿受伤了七十年,不可能治好了。其实没有必要治,不去治他,一家人不是照样生活吗?”奶奶的大儿子,虽然半聋半哑,年轻时,不但长得帅,还聪明能干,什么苦活累活难活都拿得下。年长后每年也要养几十头猪。

奶奶的三儿子因为有个孤独症孩子,一天天变瘦了。他原来是个大胖子,肥肉成碗吃,碰到一个道教师父,发愿吃素,以后十几年再也没有吃一口肉。三儿子不但不吃肉,他也不打牌了。他原来喜欢打麻将,曾经一打一个通宵。他原来在一家报社当记者,靠工资和拉广告赚钱,因为有孤独症这个吃钱的老虎,他边上班边在外面兼职开公司。一个胖子不吃肉了,一个拿工资的人有了自己的公司,所以奶奶说“凭什么不是他养你一辈子?”

奶奶一生都在和残疾人相处,她知道怎么去过令人绝望的生活,怎样在绝望里面,寻找生机。那就是不但全盘接受,还要智慧应对,有保有压,有收有放,有失有得,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同归于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这一场门内门外的对话,用奶奶一生的智慧和行动作铺垫作注解,对话结束之时,是把我送上一座更高的山峰之际,我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凭什么不是他养你一辈子?”更是让我脑洞大开。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开着车,带着我患有孤独症的儿子,从汉水下游的江汉平原告别我的女儿和女儿的妈妈,朝汉水中游的老家赶。”全程五百多公里。本来儿子是喜欢坐车的,驶进山势险恶的大洪山腹地,儿子开始尖叫。

“我们的汽车拐进弧形大弯的时候,一股浓雾如同洪水一样从山谷涌出来,直接将我的车身淹没。对面的山影扑过来,呈倒塌的姿势,朝车身前面倾斜。”“我的儿子突然大声尖叫,突然袭击我的方向盘!”“他去撞前面的挡风玻璃,他用手去抓前面的引擎台。”

这是一次恐怖之旅,这是一次绝望之旅,旅途中布满凶险,充满了死神的威胁。车上有孩子,即使这个孩子终生不会说话,他还是这个家庭的血脉和希望。爸爸和儿子一次次地商量,虽然他无法沟通。爸爸和儿子一次次对话,虽然他不会讲话。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走出险境,走出绝望,化险为夷。

“这么多年来,就是它,我的指头,我的孩子,它总是在我绝望的时候、在我无路可走的时候搭救我。”

“你拥有一个孤独症儿子,你拥有了最大的绝望,它让你没有幻想,它让你明白,除了它之外,处处是生机。”爸爸职业生涯的重大转型,在危机到来之前的成功跳槽,在几乎是置人死地的网络事件中,化危为机,都是因为有一个孤独症的儿子。

普玄在小说里不止一次地说“有孩子的地方必有神灵。”过去残疾爷爷每到艰难困厄时,奶奶便派儿女去看望。每次看望必有转机,屡试不爽。

西谚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派往人间的使者”,当然包括“星星的孩子”。

奶奶的意思,孙子十八岁了还不能说话,你就不要指望能治疗到他能讲话,就要把他养起来,像神灵一样供起来。神灵不是也不能说话吗?不能说话的神灵还是神灵。

“有孩子的地方必有神灵”,或者说神灵就附在孩子的身上,这分明是又一个新的看世界的视角,让我分明看到了一个我过去所不知道的崭新的世界。当你能够多看一个世界,你的境界自然又高了。

读一部十万字的小说,让我的人生境界连攀三座高峰,一峰更比一峰高。但是,我并没有攀登的劳累。实际上是阅读的快感,是艺术的翅膀送我上高峰。普玄的文字干净澄明,表达精准,严密的生活逻辑萦绕其中。如果把小说比作菜肴,那么,普玄的小说毫无疑问就是菜肴中的“硬菜”。是作品框架扎得很严密,内部空间很廓大的大器之作。

李专,祖籍湖北省武穴市,生于湖北省阳新县。湖北省文联全委会委员、湖北省作协会员、咸宁市文联副主席、咸宁市作协副主席。已出版散文集《岁月的痕》、游记集《行走的歌》等,散文《别再“迟钝”下去》获《人民日报》“中国环保三十年”征文一等奖,散文《列宁格勒的树》入选北师大版初中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

猜你喜欢

神灵大儿子残疾
小号
掰断筷子
掰断筷子
神灵也是要喝酒的
神灵迷宫
穿靴子的猫
神灵冰龙呈现物魔双免神迹
太阳,你辛苦了
残疾预防 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