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何激发学生的热情和主动性
2018-07-10黄国强
黄国强
【摘 要】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他们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进而打造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在学习中充满探究精神和探究欲,而不是“考试的奴隶”。文章从架构阶梯给方法;启发心灵得智慧;打造解读文本的金钥匙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关键词】语文教学 激发 热情 主动性
一、架构阶梯给方法
一篇文本,每个学生看后的疑问和感触不尽相同,所以一个聪明的教师应该在正式授课前给学生至少提前一天的“预学”时间,并要求学生上交“疑惑清单”,之后将学生们提交的“疑惑”予以汇总,并将“教情”与“学情”结合,巧妙地串联,理出授课的条理与顺序,从而编织出一个让学生能充分调动学习兴趣与学习激情的“教学任务网”,大象无形,使学生满怀探究精神与热情,自主地走近并完成学习目标,同时收获学习的成就感。
譬如,我曾听过北师大附中何杰老师的一堂课,他所授的篇目是师陀先生的《说书人》,作为小说教学,最绕不开的便是人物、情节、环境,另外作为一篇“诗化小说”,本文特有的散文化叙述风格也是本次教学的一个重点。于是,何老师在大家自主提问的基础上,快速理清了授课线索----“为什么说‘说书人,是一个世人特准的说谎家?”,“我们的生活中是否需要这种美好的‘谎言”,“说书人自己的一生是否就带有撒谎的嘲讽意味,为什么?”……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是某生问“说书人水平这么高,为什么不去当官?”这一问题立即在班内炸开了锅,有学生说“科举考试早就没有了,没有做官的阶梯呗”,这时何老师就补充道“那他为什么不去做生意呢?像郭德纲也挺好啊!”有同学就说“当时人穷得过都过不下去了,哪有精力和钱听相声呢?”之后何老师掷地有声地说道“很好!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为什么,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展开探究”……。显然,整节课教师并不唯我独尊,相反,总是能自然而然地引发孩子们的探究精神,又在非常娴熟地掌握文本的基础上,将学生引向当堂课的学习目标,而这种“尊重”与“引领”离不开教师对文本的娴熟掌握以及灵活多元的授课能力,一句“从文章的社会背景展开探究”可谓四两拨千斤,既帮助学生架构了知识的阶梯,使他们茅塞顿开,又做到了教学任务的圆满回归,而这看似简单的“妙笔”想来绝非数年之功,那是民主平等的人格魅力的彰显,是博观约取、好思钻研的知识底功结出的硕果。
二、启发心灵得智慧
北师大教授肖川先生说:“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来探寻真理的地方。”著名的生本教育的创立者郭思乐教授也指出,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那么其前提就是让我们的问题变得有趣。譬如我们前面说过的同为《离骚》中花草意向的探究,两种表述前者生动活泼饶有趣味,后者呆板教条很难引起学生共鸣。
所以,我们的教学就应动用“源头活水”,凭借强大的联系能力,拉近学生个人生活经验与上课文本的距离,进而产生同理心。譬如笔者在教授《我与地坛》时,就与影片《阿甘正传》进行了比较阅读。在看影片、读文章的过程中,我指导大家对比、探究,寻找不同。学生们在讨论、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得出以下看法:
第一,二者讲述的都是一个身残志坚的人探寻生命的意义并力求超越的故事,阿甘是用肢体上的“跑”来演示这种追寻,史铁生却是用心灵上的“思”来展开这种探问。
第二,作为叙事的主人公,二人都有一个伟大坚强的妈妈,且最终都离自己远去。不同的是史铁生的妈妈是一个典型的坚强、温和、善良的东方女性;阿甘的妈妈则美丽、世俗、精明、独立,是一个为了儿子与生存而个性张扬的西方女性。
第三,《我与地坛(节选)》中的一些语言与《阿甘正传》中的一些台词有异曲同工之处:如“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史铁生《我与地坛(节选)》),“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尝到哪种滋味”(《阿甘正传》),……
发现这些不同后,我指导大家进行分析,在思考、辨析、阐述的过程中,同学们谈到了史铁生与阿甘残疾部位的不同,談到了东西方文化差异等,从而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宽度与深度,也加强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爱。
三、打造解读文本的金钥匙
前面我们说到一堂优秀的课必须具备让学生忘我投入的“问题情境”,而这种情境的创设离不开对学生的尊重与引导,离不开个人备课中强大素材的迁移,但即使这些都具备了,我们的课堂依然可能不是特别轻松高效愉悦,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很可能就是教学线索中突破点的确立。
譬如“祥林嫂----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中关于主人公“春天里”悲剧故事的发生,我们传统意义上对“春天”含义的解读,以及造成主人公“没有春天”的原因分析……在这里“春天”就成了学生解读本文的一把“钥匙”,钥匙之神奇就在于它短小、精悍、恰到好处。而“钥匙”的打造看似轻巧,实则厚积薄发。那需要我们对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深刻领悟与内化,需要我们对文本的深刻解读与挖掘,需要我们大量的阅读与生命体验,需要我们对学生学情的深刻把握,需要我个人思维习惯的“去粗取精”,而这一切,都是我们要穷尽一生去不断钻研的,这个过程可能很慢,但我们一定要切忌浮躁,如此,方能“守得云开见月明”,赢得钥匙巧解锁,游刃有余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