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师学院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径

2018-07-10王术良

职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技师工匠学院

王术良

技师学院是培养高级工和预备技师的摇篮,“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把培育工匠精神作为技师学院重点教学内容,贯穿技工教育全过程”。笔者认为,要使工匠精神在技师学院“安营扎寨”,而不仅仅是“口号化、标签化”,技师学院应从六个方面入手培育工匠精神。

一、将工匠精神融入办学理念

淄博市技师学院的校训是“厚德、明理、精业、尚能”,这里面蕴含着工匠精神的“德、理、业、能”四要素。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宣传阵地、德育教育等方面渗透工匠精神因子,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职业自信心。

1.从办学目标的定位“着手”

笔者学校的目标定位里蕴涵着工匠精神,如“创建一流技师学院、打造技能教育品牌”“教学一体化、办学企业化、学生管理军队化、日常管理精细化”的“四化”办学模式,“贴近企业、贴近市场、贴近社会需求”的办学定位,“特色是技能、优势是就业、强项是管理”的办学品牌。

2.从中心工作的定位“着眼”

技师学院要确立工匠精神教育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把工匠精神教育和日常教学工作紧密融合。例如,通过德育课进行宣讲,通过开展工匠精神活动课设计稿、论文比赛和寻找最美小工匠等系列活动使工匠精神丰富多彩。

3.要从全员实施的落位“着地”

一味地强调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而鲜有具体方案,只能使工匠精神挂在形式的壁垒上。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和教师应以工匠精神的标准规范自己的工作,处处体现工匠精神的要义,以身示范,才能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工匠精神的精髓内化于心,逐渐形成良好的标准习惯,让工匠精神扎根在日常行为的土壤中。

二、将工匠精神融入培养模式

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学、做”特征,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载体。

1.工作情景模拟化,使学生提前熟悉从业岗位

一体化学习任务首先要求教学任务模拟工作任务,实现了学习能力与岗位能力的对接。例如,在“轴类典型零件加工”教学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接到零件加工任务后,要阅读加工任务单,明确任务要求,查阅《技术规程》手册,确定作业流程与技术标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图纸分析、刀具准备、加工工序编程、完工质量检测等工作。学生在作业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数控加工厂家制定的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要领、企业内部检验规范、环保管理制度及现场“6S”管理规定等,这是工匠精神在实训环节中的具现化。

2.实习操作标准化,塑造学生的标准意识

在零件加工实习训练中,对加工要素和条件、加工步骤、加工标准、加工的前后步骤,看图、编程、加工、测量等都有严格规定的程序要求。这种任务驱动型的模式,能够调动学生脑、心、手并用,促使学生养成按照规范做事的习惯,树立规则意识和数控加工标准意识,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从而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

三、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

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强化工匠精神的教学实施,就能使简单的知识技能教学向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本位转型。德育课和专业课存在实施手段的差异性,因此,植入工匠精神的方式也不相同。

1.将工匠精神融入德育课

中国人历来有“艺在后,德为先”的信条;日本木工大师秋山利辉在其专著《匠人精神》中强调:“我相信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所以在每天的学习中,不仅磨砺学生的技术,更注重锤炼他们的人品。

德育课堂正是锤炼学生人品的前沿阵地,由此,德育课堂成为工匠精神宣讲的通道与载体。目前,德育课堂以《工匠精神读本》作为讲解依据,德育实践教学有所欠缺。所以,为满足增加工匠特色教育课堂和实践教学的要求,德育课大纲和课本都需要重新修订。

2.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

专业课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在专业教学中逐步渗透“工匠精神”,培养和塑造学生“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一丝不苟,执著专注,爱岗敬业”等职业素养,确保从注重技能本位向注重素养本位的转型。同时,专业课程群与职业岗位群对接,形成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并重构与其匹配的实训体系和过程考核的标准体系,让持之以恒、严谨尚巧、守正创新等工匠精神的理念渗透到学习和实训过程中。一流的技术需要一流的精神,这是造出精品、创出品牌的根本保障。

四、将工匠精神融入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学生由学习生涯走向工作实际的重要桥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科学规划对接方式,把校企合作做实做细,在潜移默化中将工匠精神扩散到合作过程的细枝末节,就能使学生顺利完成身份转换。

1.以企业生产需求来设置学校的专业教学

学校专业教学和企业生产的一致性,是保证校企合作有效进行的基本前提。为了保证实习质量及专业工种的对应性,应根据专业设置的典型工作任务对接企业生产工艺或流程并进行诊断分类,建立与专业建设相匹配的校外实习基地,确保实习教学的“三定”(定实习内容、定指导师傅、定实习方法)要求。

2.校企合作利益一致

沒有永远的合作,只有永恒的利益。校企合作要找准彼此利益的“交汇点”,使校方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合作过程中有所增长。

校方要力促企业介入学院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和实训中心建设等各个环节,构筑多点、多层次合作的立体格局。同时,学院也要向企业进行利益输出,要凭借自身的“软硬件”条件,积极参与企业研发、产销和职工培训等环节,以课题研究、产品研发中心和大师工作室等为载体,建立双方长效稳固的合作关系,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目标。

五、将工匠精神融入技能大赛

技能大赛可以让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也是弘扬和淬砺工匠精神的平台。淄博市技师学院在山东省选拔赛中共取得20个第一名,参加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取得了第四名、第五名等优异成绩,现在学院的目光已经瞄准了世界技能大赛。

1.参赛选手的“目标守正”

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选手的选拔是一个细致而又漫长的过程,要经历院赛、市赛、省赛和国赛四个竞赛的淬炼,除了身心素质、知识水平、操作技能等影响比赛成绩的因素之外,“目标守正”至关重要。立下奋斗目标而始终如一,执著追求不偏离,这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品质。

例如,笔者学院电气装置项目选手任洪鑫,一直有为学院争光和留校任教为技工教育贡献青春的愿望,为实现这一目标,他必须拿到省赛第一和国赛前十。因此,他一路过关斩将,院赛、市赛和省赛均是第一名,全国比赛拿到第四名,进国家集训队后,在晋级赛中刻苦训练,进阶前两名,在2017年上海中国国际邀请赛中获得电气装置项目的银牌,并成功留校任教。

2.参赛选手的“持之以恒”

参赛选手要想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除了要寻找到一种合理、高效科学的训练科目和训练方法外,还要有“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精神。

按照《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技术工作文件》要求,电气装置项目的实际操作按基本功训练、专项训练、综合训练、特种训练、辅助训练、体能训练来设置训练规程。任洪鑫除了完成规定动作外,每个规程都自觉加练两个小时。尤其是在体能训练时,任洪鑫突发高烧,仍然坚持完成训练,努力、心血与汗水浇灌出“持之以恒”的精神之花,让他筑就走向成功的阶梯。

3.参赛选手的“精益求精”

参赛选手走向国际赛场,就必须要与世界技能大赛的竞赛理念、比赛规则、技术标准和工作流程等成功接轨。在技能大赛的征程中,参赛选手精益求精的品质是他们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电气装置是一个综合性超强的项目,现场设备、照明套件,电工工具套件和管、线材套件有130件之多,要完成比赛作品,必须对比赛环境、试题、规则、比赛时长和比赛用材等做到熟练于心,要想取得佳绩,作品必须达到“零误差”。

世界技能大赛电气装置项目比赛时间为6个小时,任洪鑫在训练初期操作完成整个项目大概需要7个小时,为达到比赛时限,他时时保持高度投入,提醒自己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该做多快。每一个模块、各个步骤的用时,甚至每个动作所允许的时长都要精准把握。经过刻苦努力和钻研,模块任务均可在5个小时内完成,并且作品质量也达到了完美。

六、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师培养

教师应带头践行工匠精神,通过榜样示范、言传身教,让工匠精神在教育中生根发芽。因此,塑造教师的工匠精神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制胜之道。

1.树立教师的规则意识

既要制订日常教学行为规范,约束教师按照规范做事,又要编制教务管理的标准格式,树立教师的标准意识和规则意识,更要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形成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

2.建立科学的培养制度

技师学院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知识素养和专业理论水平,还需要专业实践能力。在加强校本培训提升教師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通过知识型教师进企业、技能型教师进高校、业务骨干国内外学习交流等形式,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标准对接能力,使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呈螺旋式提升。

3.建立科学的激励制度

通过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建立评价制度,形成教师业务能力良性竞争机制。通过设立与教师成长相关的奖励政策,达成教师业务成长的成就感。以制度为抓手,培养教学专家队伍,使工匠精神助力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技师工匠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工匠赞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