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红手印”到“红本本”,小岗改革仍在路上

2018-07-10胡杰

华声 2018年6期
关键词:小岗大包干金昌

胡杰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淮河岸边的一个普通村庄,但历史却赋予了它不同的意义。1978年一个冬夜,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在一纸契约上摁下鲜红的指印,分田到户搞“大包干”,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

这里也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一晃四十年,小岗村的“大包干”也和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脉动,进入了不惑之年。

茅草屋到三层楼

小岗村的核心区贯穿一条叫友谊大道的主街。笔直宽敞的马路两边,是一栋栋徽派建筑风格的小楼,农家乐、农村电商等招牌随处可见。“金昌食府”、“大包干菜馆”、“红手印超市”等名字,都是延续至今的历史痕迹。

74岁的严立华开起了“红手印”系列的农家乐和超市。严立华说,40年前,这里就是一个20户的小生产队,路是土路,房子是茅草建的。就是在他家的茅草房内,18个农民义无反顾地按下了红手印。

严立华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出嫁了,小儿子在村里的游客服务中心开观光车,每月挣2000多块钱,儿媳在家开农家乐。

严立华在十六七岁时成了孤儿。严立华说,为了有碗饱饭吃,大家才冒着危险搞起了大包干。

70岁的严宏昌是大包干的主要召集人。严宏昌说,生产队时,大家都没有积极性,一亩地产量很少,从来没完成过国家的交粮任务,可大包干后,一亩地产的粮食翻了很多倍,一年还了近20年的欠账。

严宏昌给两个儿子都盖了三层的小楼,他说,以前盖个大瓦房都是最大的梦想,现在丰衣足食,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说到现在的变化,村民严德武说,以前小岗的年轻后生很难讨到对象,现在是姑娘都想嫁到小岗来。

“红手印”到“红本本”

包产到户数年后,小岗人遭遇了新问题。

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说,因为粮食产量的大范围提高,卖粮越来越难,粮食价格降低,换不成“现钱”,“土地是我们农民的命根子,但是光靠种地只能解决温饱,富不起来。”

2006年,时任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开会动员村民流转一部分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为招商引资办工业、开发旅游业出让“地盘”。他告诉大家,只有搞现代农业,小岗才能大发展。

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说,现在大家都明白这个理了。但在当时,很多人误以为是要收回个人承包的土地,顾虑重重。

村民们回忆,当时反对的声音很激烈。有带头人说:“过去冒险分了田,现在却要回到大集体,这不是搞倒退吗?”

严金昌记得,当时沈浩挨家挨户做工作,说土地流转不是卖地,只是流转了经营权,承包权永远是咱们农民的。

最终,严金昌被沈浩说服了。他在许多村民犹豫观望的时候,率先把自家的35亩土地流转了出去。时任村主任的关友江,也把自家近30亩地流转了出去,一签就是15年租期。

2008年,关友江在全村开了第一家农家乐——大包干菜馆,儿子儿媳从务农改为经营菜馆,关友江说,现在一年十几万的收入是没问题了。

看到别人“吃螃蟹”都赚到了钱,观望的村民们坐不住了,纷纷要求流转自己的土地。

给农民流转土地吃下“定心丸”的是土地确权。作为安徽省首批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县之一,小岗全面完成1.36万亩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发放证书875本,发证率达100%。

严金昌等人都领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拿到这个‘红本本,流转更放心了。”据统计,目前全村共流转土地8932.88亩,占全村可耕土地面积的65.7%,其中规模流转6841.88亩。

55岁的程夕兵是村里有名的“种粮大户”,目前种着590多亩地。除了自家20亩,其他都是流转来的。程夕兵说,他一开始只是帮外出务工的邻居代种,后来发现机械化不仅省时省力,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就主动流转,租用村民的地。

程夕兵现在又搞起了农机大院,和别人一起入股了十几台农用机械,上了三台烘干设备,还准备建一个育秧室和米厂。

程夕兵说,他更长远的设想是,从粮食种植、烘干、加工,再到消费者的餐桌,“打造我们自己生产出来的放心粮”。

“包二代”们的成长

在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的后代被称为“包二代”。

小岗村党委委员严余山是“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的儿子。46岁的严余山在外打拼多年,2014年他辞掉了收入颇丰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家乡发展。

在严余山话语中,不时出现“共享经济”、“信任体系”、“内生动力”、“物联网”等当下时髦的词汇。他在家里开了个礼品店,也兼为村民收送快递。礼品店主要售卖融入大包干元素的工艺品,“大多数是靠网店销售,都是自己设计的,有小岗文化在里面。”

严余山说,他做的电商平台现在每年能有十几万元收入。他还组建了一个40多人的“青年农民创业交流群”,除了线上交流,也定期组织大家出去学习别人的现代化农业,共同营造创业氛围。

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有7个孩子,除了小女儿嫁到江苏,其他6个都回到村里发展。他掰着指头告诉记者:“老大、老五、老六开饭店,老二开超市、老三开浴室,老四是女儿,现在一家子跟着老五干。”

二儿子严德武曾辗转江苏、福建、浙江等地打工,十几年前回到村里,和父亲一起,开起了全村第一家超市,300块钱本钱开个小店,卖些油盐酱醋,也卖些肥料种子。

“那时穷人还多,不少人赊账,后来日子好起来了,一些赊账我们也不要了”,严德武说,现在,超市每年毛利润十几万。

不忙时,严德武和妻子会到弟弟严德双的“金昌食府”帮忙。那里中午食客最多的时候,得有6口铁锅同时炖菜、炒菜。

曾在张家港打工的姐姐严德凤,前些年也被叫回来在金昌食府帮忙。夫妇俩现在挣上了弟弟开的工资,问及金额,严德凤很不好意思:“每月至少5000块吧。”

村民变成“股民”

进入“不惑”之年的新小崗,正在开启新的改革征程。

小岗村推进了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以小岗村品牌作为无形资产,入股小岗村创发公司,赋予小岗村民股权,让村民真正变成了股民。

今年春节前,小岗村进行了第一次集体所有制股份分红,每个村民分到了350元。

启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建设4300亩高标准农田,发展现代农业观光游,争创国家5A级景区……“小岗要发展,最根本的是靠小岗人自己的努力,凝聚共识。”小岗村第一书记李锦柱说。

猜你喜欢

小岗大包干金昌
张金昌简介
不忘初心 小岗再启航
小岗精神时代价值认同现状调查研究
——以安徽部分地区为例
唯物史观视域下“大包干”产生的必然性探析
发扬农业“大包干”精神 培养新一代安徽农民
驾驭各式击球点(一)正手击球
30年“小岗” 改革仍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