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校企双制模式下技工院校工匠精神的培养

2018-07-10徐杏花

职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培养

徐杏花

摘 要:如何培育技工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学校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如何借助校企双制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的双主体育人功能,不断创新工匠精神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校企双制 工匠精神 培养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创新,制订个性化的方案,柔性化的生产,培养出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工匠精神”自从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再度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一、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工匠精神不仅仅是把工作当做赚钱的工具,而是要树立一种对工作执著、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工匠精神不仅仅只体现在工匠这个职业本身所拥有的价值观,如今的工匠已经有了新的使命和责任,其工匠精神也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1.工匠精神是创新

我国并不缺少创新,但缺少最好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创新。所以,工匠精神的创新也是需要慎重的,在创新之外还需要一些好的品质,如坚持不懈、执著、专业、专注,以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品质。

2.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

工匠精神的精髓就是精益求精。精益求精的通俗解释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对待工作不随意、不懈怠,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和提高,就是对工匠精神最完美的诠释。

3.工匠精神是对待工作的态度

工匠精神实际上是一种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及敬业精神,是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一种表现,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进行升华和改变,远离浮躁,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前行。

二、校企双制模式的缘起及内涵

2012年,政府出台文件大力扶持符合技工院校特色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明确了校企双制办学方向,界定了主要内容及工作要求,从政策层面扶持学校推进工作。

所谓“校企双制”指依据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规律,依托院校和企业双方优势资源,通过政府出政策、企业出岗位、院校出学位、校企联合招工招生、送岗送学、双制培养等方式,充分发挥院校育人机制和企业用人机制的耦合作用,建立院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的新的办学制度。

“校企双制”主要体现为“八个共同”。即共同制订招工招生计划,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组建教师队伍,共同实施教育教学,共同搭建管理队伍,共同开展考核评价。

三、校企双制模式下培养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

我国政府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计划,力争在未来十年实现由一个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型。国家要实现制造强国的愿望,高科技研发技术和工匠精神是缺一不可的。工匠精神体现在企业的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却始于职业教育,为学生注入工匠精神正成为职业教育努力方向。让学生顺利成长为企业所需人才,培育技工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校企双制模式才能更好地诠释工匠精神对人才的培养。

校企双制模式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的双主体的育人功能,学校发挥教育教学的功能,学生在学校完成基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对工匠精神有初步的认知;企业要发挥岗位培训的作用,在实际的工作岗位实践中完成工匠精神的内化养成,通过岗位实践,实现知行合一。双主体之间相互融合、各司其职、相互支撑,不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技能,共同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社会需要的人才。

四、校企双制模式下技工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的实践

1.在校企双制模式下,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相融合,培养工匠精神

(1)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把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训教学中。第一,学校和企业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共建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既是正常教学的实训室,又要像企业的生产车间。实训基地的设备是具有真正生产功能的仪器设备,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工作情景下进行综合能力素质的训练。学生在实训的时候,就和员工在工厂上班一样,实现了理论和实践、校园和企业相互融合的一体化教学。学校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使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相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就感,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养成对学习、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第二,将企业的“7S”现场管理融入到日常实习教学中,在实训基地营造真实的企业环境,让学生耳闻目睹,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培养学生具备优秀工匠的基本素质。

(2)学校与企业共建外实训基地,学生在学校、企业间定期轮换,交替学习。除了把企业生产模式带进课堂外,还可以把课堂搬进企业,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实践的同时,感受真实的企业文化、管理精神,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工匠精神。

(3)借助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把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技能竞赛,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作为工匠精神培养平台的作用。技能大赛是促进学生提高专业技能、追求精湛技藝的有效方式,也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大舞台。借助校内外实训基地,积极开展技能竞赛活动,把技能竞赛融入到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市、省、国各层次的技能大赛活动,以技能大赛为平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通过技能竞技与切磋,不断提高学生技能,培养学生专注耐心、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在校企双制模式下,校企共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与岗位标准相融合,渗透工匠精神

校企双方围绕企业生产实际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共同构建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课程体系。为了实现学校的专业课程与企业之间良好对接,必须要对专业进行分析,参照岗位要求与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框架、设置相应的课程、选择课程内容、开发专业教材。校企共建课程体系,将企业最需要的人文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素养融入课程中,将相应的企业文化和严谨规范的管理理念融入日常教学,将工匠精神合理渗透到职业教育的课程教材建设上、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训教学中,促进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实质与价值。

3.在校企双制模式下,校企共育师资,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相融合,传承工匠精神

校企双方在共同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共同组建教师队伍,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传授知识与技能,充分发挥技工院校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和企业人员工作实践能力优势。学校应充分地利用企业资源,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养。学校可以根据教师的特长和个人爱好,分别为教师安排相应的企业去实践,了解其专业领域的职业技能及素养要求。这样,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也会在和教师的交流中学习到优良的工作品质。相对而言,企業可以派遣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定期到学校指导教师专业教学实践和指导学生专业课程实训,通过企业对学校的传帮带,实现对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校企双制模式下,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直接影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能够把专业技术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能用职业精神熏陶和感化学生,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实践中真切地感受工匠精神,从而内化为自觉的职业道德。

4.在校企双制模式下,校企协同育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内化工匠精神

技工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个持续和不断内化影响的过程。在校企双制模式中,以校企文化融合为切入点,在校企文化融合中逐步渗透工匠精神。

第一,工匠精神的培育应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引导,将学校的校风校训,学校教师的言行举止,学生的宿舍文化、课室文化、校园活动文化、校园网络文化对学生进行渲染熏陶,以塑造学生的品行,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形式,全方位立体地弘扬、传播工匠精神。

第二,学校文化可与企业文化融为一体,把企业的经营理念、服务理念、创新意识、敬业精神等,和专业的文化知识相互贯穿融汇,将工匠精神完美地融入到课程中去。在学校开展工匠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在校内举办交流会或者讲座,邀请优秀企业家宣传企业文化和企业家精神,开展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职业教育活动等。

第三,要将传统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融合发展,让技能的价值得到彰显,打造“明德、精技”的文化氛围,争取让更多优秀的学生把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总之,技工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不仅要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工匠,也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又是一个系统工程,技工院校继续承担好培养人才的任务,在校企双制模式下,充分发挥企业和学校双主体育人功能,积极探索实现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把工匠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罗国生,汪立极.“校企双制”办学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5(1).

[2]李国强.工匠精神研究思辨[J].教育现代化,2017(8).

[3]郑玉清.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7(5).

[4]黄娟.校企双制办学粤东技工教育新探索[J].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2013(11).

[5]汤伟群.“校企双制”办学模式下现代学徒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的案例剖析[J].中国培训,2015(9).

(作者单位:广州市从化区高级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培养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