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安渝高速公路成洛互通C匝道排水渠方案比选

2018-07-10

四川水利 2018年3期
关键词:明渠涵洞互通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成都,610072)

1 工程概况

成安渝高速成洛互通C匝道涵洞出口段改造工程——排水渠改造,该排水渠原为东风渠南五支渠一号支渠,由于城市化进程,该支渠上游接东风渠南五支渠段已废弃,该渠不再具有灌溉功能,通过改造后保留该渠的排洪功能。新建排水渠沿绕城高速公路方向敷设,起点位于成洛互通C匝道涵洞出口,终点止于十陵河。

2 改渠方案比较

成洛互通位于成洛路、绕城高速公路和成安渝高速公路三路交叉口处,地势南高北低,排水方向为从南往北,最后汇入北侧十陵河中。本次改造的排水渠为成洛互通的排水主渠,主要解决成洛互通及互通周边范围的降雨地表汇水。因整个渠道位于成都市500m环城生态带范围内,渠道两侧居住区已完成环城生态区拆迁,故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还需注意对周边环境做保护。

2.1 原施工图文件改渠线位(方案一)

原施工图设计文件完成时间为2010年10月左右,设计线位在出成洛互通C匝道涵洞后采用明渠的方式朝北前行,于渠道里程K0+550m左右接入地方排洪沟渠,并未对接入后的沟渠做改建。

因成安渝项目自身原因,项目在2014年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于2016年8月重新启动。该项目停滞期间,渠道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起点至K0+500m段由于外来弃方,地面线较2010年抬高较多,若仍采用明渠方案,则水渠需在既有地面线标高基础上下挖8m左右。成洛互通区内上部地表分布有“成都粘土”,由于土中蒙脱石含量较高,土体多具弱~中等膨胀性。因此若开挖8m左右,改渠边坡需放缓至1∶2左右,改渠地表开挖开口达到约30m宽,土方开挖量巨大,占用土地面积大,不利于环保,不利于将来成都市环保生态区的打造。同时该改渠线位两次跨越运营中的燃气管线成德线,协调难度大,工程造价高。

2.2 平行于成德线改渠线位(方案二)

通过现场实地调查、踏勘,燃气管成德线走向由南向北,同时在成德线以西约100m处新发现一条在建燃气管,燃气管走向由南向北,平行于绕城高速公路。

为避免改渠与既有及新建燃气管发生交叉,设计中采用在出成洛互通C匝道涵洞后采用暗渠的方式朝北前行,暗渠位于既有及新建燃气管间。

该方案能避开燃气管的影响,采用暗涵能解决成洛路排水问题,但该方案在改渠里程K0+500m以后盖板涵涵顶高程就将高过地面,景观上较差,若将K0+500m以后改为新建渠道,将与既有路侧原沟渠平行,两沟渠间间距约为80m,将既有的一个整体地块划分得比较零碎,对将来打造环城生态区不利,同时新建沟渠需新增用地,开挖土方、基础处理等费用也较多,造价较高。

2.3 综合优化后推荐方案(方案三)

在方案一和方案二的基础上,综合优化后形成了改沟渠前段平行于成德线设置,后段利用原改渠线位的推荐方案。前段为避免改渠与既有及新建燃气管发生交叉,设计中采用在出成洛互通C匝道涵洞后采用暗渠的方式朝北前行,暗渠位于既有及新建燃气管间,于改渠里程K0+550m左右下穿新建的燃气管接既有路侧原沟渠。由于原沟渠於堵、部分垮塌,故后段改渠与原沟渠共线,在不破坏原沟渠排水系统的条件下对原沟渠进行改扩建。因下穿新建燃气管的原因,改建水渠分前段后段设置不同排水纵坡,前段暗涵采用-0.80%,纵坡较大,流速较快,避免涵内於堵;后段明渠采用-0.12%,确保与十陵河的水头差,过水断面较大,流速较缓,满足排水要求,减少冲刷。

该方案能避开既有燃气管,降低对在建燃气管的影响,采用暗涵能解决成洛路排水问题,减少挖方,对暗涵上方土地利用无较大影响;暗涵接明渠后,因明渠与既有渠共线,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新增用地规模,减少土方开挖、外运,能有效地保护环境;同时明渠与既有渠共线,不改变既有的地块划分,对将来环城生态区的打造影响较小。综合比选,造价最省。

综上所述,根据现场实地考察,结合经济施工合理性最终决定采用方案三。

3 改渠方案设计

3.1 改渠平纵设计

成洛互通C匝道涵洞出口排水渠设计起点坐标X=3392798.134、Y=471867.092;成洛互通C匝道涵洞出口排水渠设计终点坐标X=3393678.087、Y=471906.702;成洛互通C匝道涵洞出口排水渠改造总长953.1m。纵断面设计根据下游渠道实测标高、上游涵洞出口排水标高及天然气管道标高综合确定。起点设计高程486.431m,终点设计高程484.20,全线纵坡暗板涵-0.80%,明渠-0.12%。

改造后渠道接入十陵河,接入处十陵河河床实测高程为483.85m,十陵河河堤(土质)堤顶实测高程为484.944m。改造后的渠顶高程高于十陵河河堤高程。

3.2 改渠水文、水力计算

参照《成都市中心城区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规划》:“按照《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成都市城市防洪规划》,成都市城市防洪采用按水系分区防护的原则,府河、清水河、沙河三条较大河道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摸底河、江安河为100年一遇,其它城市中小河道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因此,成洛互通C匝道涵洞出口排水渠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考虑。

根据《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50年一遇的防洪工程等别为Ⅱ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次要建筑物等级为3级。

3.2.1水文计算(雨水设计流量计算)

雨水设计流量采用下式计算:

Q=qψF(L/s)

式中:q——降雨强度,按照成都市水务局2015年5月21日发布的公告,采用新的成都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ψ——综合径流系数,ψ=0.24。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中3.2.2规定,给排水设计中雨水设计径流系数取值加权平均得到,沥青路面取0.9,公园绿地取0.15;

F——汇水面积,取84hm2。

根据上述参数,计算得Q=qψF=397.1×0.24×84=8005.54L/s=8m3/s。

3.2.2水力计算

天然河道中的水流一般为渐变非均匀流,动水压强分布可近似地看成与静水压力分布相同,在河道坡降较小时,水面高程就等于代表位置水头和压力水头之和的测压管水头,这时水流的能量方程可以写为如下形式:

式中:Z——水面高程;

α——动能修正系数;

V——断面平均流速;

g——重力加速度;

he——断面间的能量损失;下标1,2分别代表下游断面和上游断面。

两断面间能量损失he包括摩阻损失和断面放大或收缩能量损失。能量损失可写为下式:

式中:L——断面间距;

Sf——摩阻坡度;

C——断面放大或收缩能量损失系数。

两断面间摩阻坡度Sf可用上下游两断面摩阻坡度的几何平均值来计算:

某断面摩阻坡度可用曼宁公式计算:

式中:n——曼宁系数;

R——断面水力半径。

该段河道50年一遇的洪水计算成果见下表1。由于下游生态复式断面阻水,本次设计河道末端按3m高梯形河堤断面设计,除尾端约300m范围主槽高程略低于洪水位以外,基本可满足行洪要求。

表1成洛互通C匝道排水渠50年一遇的水力计算成果

图1 排水渠暗板涵剖面(1∶100)

图2 排水渠明渠剖面(1∶100)

3.3 改渠工程措施

(1)排水渠暗板涵基础均采用C25混凝土浇筑,涵台采用C30混凝土,盖板采用C35混凝土;排水渠明渠基础及侧(边)墙均采用C35混凝土,明渠靠道路侧设置波形护栏;

(2)挖方边坡暗板涵采用1∶2、明渠采用1∶1的开挖坡率;

(3)排水渠每隔4m~6m设置一道沉降缝,沉降缝贯穿整个断面,缝宽2cm,缝内填充沥青杉板,沉降缝设防水油毛毡并涂刷热沥青防水层。

4 存在问题及建议

(1)本次设计遵循路基排洪标准将改渠工程防洪频率确定为50年一遇。本段改渠在成洛路地下管网改造完成前,渠道排洪能力满足50年一遇暴雨流量,但富裕度较低,在暗涵与明渠交界位置会局部雍水,雍水对排洪存在一定的影响,远期地下管网改造完成后,通过上游汇区分流,能有效降低排洪流量,排洪渠满足排洪要求。鉴于此,请龙泉驿区政府尽快开展成洛路地下管网的改造工作;

(2)本次设计以改渠设计终点为控制位置,计算其上游汇水区域的暴雨径流洪峰流量,考虑改渠工程将成为城市重要的景观休闲区域,而整齐划一的改渠断面景观性更强,故没有沿改渠分段计算各设计流量,采用统一断面尺寸。为确保渠道的景观性,渠道按不出露地面设计;

(3)本排洪渠终点位置为十陵河,通过十陵河规划流量,推算出十陵河50年一遇排洪水位略高于排洪渠出口附近排洪水位,十陵河对排洪渠顶托影响范围约为排洪渠出口附近120m左右。

猜你喜欢

明渠涵洞互通
强夯法施工对高填方涵洞稳定性影响分析
沟埋式矩形涵洞土压力及填土等沉面分析
降低深埋涵洞侧壁摩阻力的效果分析
导流明渠交通桥吊模施工技术应用
编读互通
中日ETF互通“活水来”
浅析涵洞的种类及特点
编读互通
农田灌溉明渠水量计量方式分析
面向VDC组网的VXLAN控制面互通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