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研究态势分析
——基于中国知网(CNKI)文献的计量分析

2018-07-10杜燕锋

关键词:倡议一带论文

李 晶,杜燕锋

(广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006)

为了应对世界复杂深刻的变化和依然严峻的发展形势,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9月和10月访问中亚和东南亚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统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与积极参与。2016年7月,教育部发布《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教育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高等学校、职业院校要立足各自发展战略和本地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规划,与沿线各国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交流”。这份纲领性文件的出台从政策层面肯定了教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指明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方向。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为了更加全面、客观地分析“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状况,探讨其研究态势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文献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来明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态势,为后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支撑。

一 样本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样本来源

笔者以主题词“一带一路”并且“高等教育”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检索,时间跨度为2014年—2017年11月,查询到相关文献283篇。依据研究主题、学术论文等核心要求对初步检索的文献进行筛选,剔除文献中非研究性的,以及与研究主题不相关的文献,收集到有效样本99篇。从类型来看,研究成果以学术期刊论文为主,未有相关的硕、博论文。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为厘清“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的研究态势,本文综合运用内容分析、高频关键词分析、知识图谱等研究方法,从研究数量、研究层次、研究范式和研究内容四个维度对所采集的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分析思路为:首先,从研究数量维度分析样本文献的年度分布和不同区域高校发文数量的空间分布,并对文献轨迹和阶段性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整体呈现出“‘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的研究状况。其次,从研究层次维度对样本文献中的关键信息分类剖析,从项目基金来源和期刊来源两个方面进行系统描述,分析“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样本文献的层次状况。再次,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论文进行全文阅读,并识别、归纳出样本文献的研究方法。最后,从研究内容维度对“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进行热点分析和研究分类。

图1 研究思路图(来源:研究者自行绘制)

二 多重维度的统计分析

(一)研究数量

研究数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分析,一是时间分布,即不同年份文献的发文量;二是空间分布,即不同研究机构论文的发文量分析。从时间分布来看,99篇有效样本论文发表集中在2014—2017

年,具体分布情况见图2。从中可以看出,研究论文的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我国关于“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的研究和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同步性。2014年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丝绸之路复兴:对话亚洲领导人”分论坛开启了“一带一路”倡议[1]。同年9月,段从宇、李兴华发表论文《“一带一路”与云南高等教育发展的战

图2 2014—2017年研究论文分布(来源:研究者自行绘制)

略选择》,认为“一带一路”为云南发挥独特区位优势,拓展外向型发展,以及深化桥头堡建设提供了新的战略支点。面对“一带一路”的机遇与挑战,云南高等教育理应坚持走开放型高等教育发展道路,采用“集中发展+同心化+复合多样化”战略[2],这是最早关于“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的文章,也是2014年该主题唯一的研究成果。之后,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贯彻实施,学术界掀起“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研究的热潮,使其发文量呈现出大幅增长态势。

从空间分布来看,样本文献共分布在85所一级研究机构之中。其中,华南师范大学等5个一级机构刊文3篇及以上,如图3所示。图中研究机构发文量情况透视出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在“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已经初步形成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主的研究基地,就发文量而言,华南师范大学近几年累计有8篇研究成果刊发,占样本文献总数的8.1%;二是发文量较多的5个研究机构均为高校,并无其他社会组织,不仅说明高校已经成为“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研究的主要阵地,也从侧面反映研究机构类型过于单一,其他研究机构参与相对匮乏。

图3研究机构的发文量分布(来源:研究者自行绘制)

(二)研究层次

研究层次可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是获得高层次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二是发表在高层次期刊的论文。从项目基金来看,在统计的所有样本文献中,有近一半以上的论文受到课题项目资助,并且注明获得省级及以上基金资助的论文共24篇,所占比例为24.2%,其中国家级项目基金资助论文为4篇,所占比例为4%。在短短2~3年时间有如此之多的论文发表并受到高层次项目资助,可见,“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的研究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支持。

就期刊来源来看,99篇有效样本文献共发表在71种期刊中,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一方面,刊发论文数量最多的7种刊物分别是《大学教育科学》《中国成人教育》《重庆高教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世界教育信息》《民族高等教育》《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其刊文量分别在3篇以上,所占有效样本文献总数的比例分别为6.1%、6.1%、4.0%、4.0%、3.0%、3.0%、3.0%。这7种发文量较多的刊物共计发文29篇,占有效样本文献总数的29.3%。其他刊物发文量共计64篇,占有效样本文献的64.6%,这也从侧面说明,关于“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研究的论文发表有些分散,尚未形成稳定、成熟的学术阵地。另一方面,论文发表的71种期刊中,属于国内教育类核心期刊的刊物共有18个,占发表论文期刊总数的25.3%。核心期刊发文量为34篇,占有效样本文献总数的34.3%,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研究的发文整体水平不高。

表1 期刊来源分布情况(*表示核心期刊)

来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三)研究范式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研究者从事相关研究常用的两种基本研究范式,但这二者在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具体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3]。如图4所示,在研究范式上,关于“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的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文献数量多达98篇,占样本文献总数的99%;属于定量研究的仅有1篇,即李媛等人关于《“一带一路”不同地区高等教育生均财政支出差异研究》,占样本文献总数的1%。在研究方法上,研究者主要通过文献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等对研究问题进行抽象的思辨和阐述。通过统计分析可知,采用文献法研究的论文数量为76篇,占样本总数的76.8%;采用比较研究的论文数量为13篇,占样本总数的13.1%;采用个案研究法的论文数量为9篇,占样本总数的9.1%;没有论文使用调查研究法开展研究。

图4 研究范式分布图(来源:研究者自行绘制)

(四)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维度是从研究方向与研究类型两方面展开。研究方向主要通过对高频关键词分析来把握,文献的关键词分析是对文献主要研究内容和主题的高度概括与凝练,是进行文献主题分析的重要方面。通过对文献关键词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掌握“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研究的主要方向,挖掘当前“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运用Bicomb2.0 共词分析软件对99篇有效样本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共提取177个关键词。借助Bicomb 2.0的词频统计功能,将177个有效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根据孙清兰教授所提出的高频词和低频词临界值计算公式[4],结合关键词词频分布情况,最终确定29个(见表2)词频大于等于2的高频关键词,占有效关键词的60.2%。出现最多的高频关键词是“一带一路”“高等教育”“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实现路径”“区域合作”等,绝大部分关键词则出现一次。总体来看,“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关键词提取能力有待提升。同时,“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研究的范围宽泛,研究方向相对分散。

表2 高频关键词出现频次统计(频次≥2)

来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图5是“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网络,该图是在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的基础上,运用Uninet和Netdraw软件绘制而成的,其中中心点代表“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研究热点,周边方块代表与之相关的“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研究方向。近年来,“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的研究已经在高校如火如荼地展开,聚焦于探讨区域合作、“一带一路”倡议实现的教育策略与路径等问题。十九大报告继续肯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合作目标,可以预见,“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将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的前沿热点,因为教育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是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手段。

图5“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来源:研究者自行绘制)

关于研究分类,我们通过对99篇论文题目、摘要以及内容的分析,发现近年来有关“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的研究可以归结为两类:一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教育路径;二是“一带一路”倡议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又可以分解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影响,即宏观上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及路径的选择,中观上影响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与合作,微观上影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

1.“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教育路径。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将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作为合作重点。显然,“五通”的实现离不开人才这个最基本要素。比如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只有大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交往能力、社会影响力与社会声誉,往来于各国间的专家学者、文化使者,通过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方式进入到整个社会的肌体之中,才能实现‘民心相通’”[5]。目前的研究大多从人才需求的角度来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教育路径。

2.“一带一路”倡议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及路径的选择的主要因素为“一带一路”倡议对高等教育发展全局性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对高等教育三大基本功能提出更高要求,也带来新的挑战,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布局和结构的调整、留学生生源竞争的加剧、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等。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调整高校布局和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国际合作,扩大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规模[6]。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对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云南省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接“海上丝绸之路”,由于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特殊位置而备受研究者们关注。方泽强[7]、成文章[8]、段从宇[9]等都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云南高等教育的发展作了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除云南之外,郭霄鹏等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陕西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10];马俊霞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下西部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路径[11]。

(2)影响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与合作。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合作。比如李盛兵以区域合作为视角,认为“中国与‘一带一路’各区域高等教育合作很不平衡,除了与东盟合作较好之外,中国与南亚、阿盟、中东欧三个区域在高等教育合作上存在很多不足,要积极搭建中国与这些区域高等教育合作的平台,中国政府要鼓励和支持各类高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12]。

此外,“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路径。“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高等国际化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带一路’倡议引领高等教育的具体路径是:协同创新,打造‘丝绸之路学术带’;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着力培养国际化人才;开展多种形式教育学术交流,增进文化理解等”[13]。

(3)影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一带一路”对外语类专业教育教学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我国外语人才的专业素质、创造能力、管理能力提出新需求,外语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应建立外语高等教育的规划与引导机构,提高外语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能力标准,完善小语种教育的整体规划,加快外语高等教育的学科转型[14]。

此外,“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路径。在“一带一路”影响下,“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应更趋向于留学教育,应趋向教育与企业同步、学校与企业结合的培养模式,应更趋向于提高高等教育自身的国际性”[15]。

三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带一路”是近些年国家才提出的发展大战略,由于时间所限,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在总量上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从已有研究文献中可以归纳出三个方面的特性。

(一)研究关注度迅速增强,研究支持力度空前

自2014年出现第一篇关于“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的研究论文起,此选题受到关注的程度迅速增强,研究成果的数量快速增多,从2014年仅1篇研究论文到2017年增至64篇。而且国内权威的教育期刊也以此为专题,增开专门栏目组织专家学者讨论,在学界引起高度关注。这些研究论文中有近一半的比例受到课题项目资助,其中国家级的项目4篇,省部级20篇。在短短2~3年时间内,各级各类课题立项说明国家各级管理部门高度重视“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的相关研究,也映射出该选题的时代性与前沿性、理论与现实价值。“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的研究不仅可以掌握“一带一路”对高等教育产生影响的范围与程度,为高等教育在新的宏观背景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功能的充分发挥赢得先机,而且剖析“一带一路”倡议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实践路径,也为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可操作性的对策。

(二)研究内容涉及面较广,研究成果形式单一

“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的研究已有一定数量的成果: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教育路径,到“一带一路”倡议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既有宏观层面又兼顾中观、微观层面,涵盖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及路径的选择、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与合作、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教育路径主要从人才需求的角度探讨。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路径涉及高等教育全局以及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选择;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与合作主要包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合作、“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路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主要涵盖外语类专业教育教学和“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路径两部分。显而易见,研究内容涉及面广泛,但是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博士、优秀硕士论文库检索发现,还没有专门关于该主题的硕士、博士论文;通过中国超星图书、读秀学术搜索也发现,未有以该主题为名的专著。这至少可以说明当前对“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形式比较单一,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目前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更为全面、深入的研讨有待展开。

(三)研究以定性为主,定量研究付诸阙如

就研究范式而言,目前以定性研究为主,即研究者通过文献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等对研究问题进行抽象的思辨和阐述,偏重用文字来描述研究问题和演绎研究结论。定量研究,即研究者通过实地调查法对研究问题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偏重于用数据来揭示研究问题和归纳研究结论。从目前检索到的文献来看,定量研究的范式仅有1篇被运用到“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的研究之中。定性研究更多是从主观认识出发,难以获得直接、客观的经验,研究范式的局限可能会过滤相关复杂因素的影响,致使研究陷入自说自话的境地,这再次表明有关“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的剖析尚待深入。不过,由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时间较短,开展大规模的数据统计或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的条件尚未成熟,再加上教育本身的滞后性,尤其是在人才培养上,需要一定的周期对“一带一路”倡议作出反应,这些都对研究本身造成一定困难。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和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关于“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的研究将会逐渐由注重内在特质、属性和机理的定性研究阶段,开始慢慢向统计分析的定量研究阶段转变。也就是说,后续研究将会更加注重定量分析,更为客观地揭示“一带一路”倡议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更为准确地让高等教育为“一带一路”倡议服务。

猜你喜欢

倡议一带论文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一带一路”倡议需人才护航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