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玩具图书馆发展探讨
2018-07-10刘怡
刘 怡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31条明确规定:“应尊重并促进儿童充分参加文化和艺术生活的权利,并应鼓励提供从事文化、艺术、娱乐和休闲活动的适当和均等的机会。”[1]玩具图书馆是保障儿童娱乐权利的重要社会资源,它以玩具为载体,为儿童及家庭提供玩具借阅和游戏服务,帮助儿童提高对肢体动作、认知、语言、情绪等的控制能力和交际能力。在玩具图书馆,家长陪伴儿童共同参与游戏,与孩子的交流互动增多,有利于改善亲子关系。总而言之,玩具图书馆为儿童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空间。
1 定义
对什么是玩具图书馆,国际玩具图书馆协会(International Toy Library Association,ITLA)将其定义为一种资源、一种服务。ITLA认为玩具图书馆的核心是娱乐、玩具和游戏。所有对玩具和游戏有兴趣的人员,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可以成为玩具图书馆的服务对象。玩具图书馆应该为包括特殊群体在内的所有对象提供无差别的服务。ITLA还指出,除了政府机构,慈善机构、个人等也可以参与玩具图书馆运营[2]。
2 中外玩具图书馆溯源
孟艳婷在硕士论文《玩具教育活动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中提到,1984年6月1日,天津市儿童保健所、市妇联等单位对国外早期教育开展情况进行考察后,“依据当时天津的情况并结合中国儿童的特点”,在天津市河东区唐口街创建了第一所玩具图书馆[3],吸引了千家万户的关注。1987年中国玩具协会在参加第四次国际玩具图书馆会议后,向轻工业部建议在北京、上海、天津三地开展玩具图书馆活动的试点工作;1989年5月中国儿童发展中心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下,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建立了一所草原玩具图书馆,虽然只在春末和夏季对游牧儿童开放,但受到广泛欢迎。同年6月,中国儿童发展中心与江苏省无锡市科委合作,在无锡华庄镇建立乡镇玩具图书馆。之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婴幼儿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玩具图书馆在各大城市开始发展开来[4]。
从全球来看,有正式记载的儿童玩具图书馆可以回溯到1935年,第一家玩具图书馆在美国加利福利亚洛杉矶开放,早期的业务主要是玩具租借[5]。1967年,为特需儿童服务的“莱柯泰克(LEKOTEK)”概念在瑞典等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出现,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家专门为残障儿童服务的莱柯泰克模式玩具图书馆[6]。在美国,玩具图书馆的发展主要有社区和莱柯泰克两种形式。美国玩具协会成立于1985年,该协会主张组织不同的玩具图书馆进行信息与资源交换。到目前为止,玩具图书馆已遍及全世界,在发展中国家也得到快速的发展;有超过4500家玩具图书馆分布于31个国家,其中英国和北欧半岛的玩具图书馆普及率比例很高。
3 我国玩具图书馆的发展历史及特点
3.1 1980年代
1980年代,中国玩具图书馆最早从北京、天津、上海三地起步。1988年,北京玩具协会在北京本地的少年宫以及邻近社区内赞助建立玩具图书馆。同年,上海市玩具研究所和上海静安区少年宫共同组建上海第一所玩具图书馆,开创了依靠社会力量兴办图书馆事业的新路子。上海市30多家玩具厂为该馆提供了近5000件电子、电动、惯性和益智类玩具,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尽管借用玩具需支付押金,但在开放的当天,300张外借证还是在短时间内全部领完[7]。1989年,辽宁省营口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建立省内第一家玩具图书馆。馆内有近千件玩具,主要用于接待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学生集体到馆活动[8]。
这个时期的玩具图书馆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由妇联、扶幼办等政府机构创建及推进。玩具图书馆馆址多选在青少年聚集的少年宫内,服务对象的年龄介于3~14岁之间,主要目标是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玩耍和沟通的机会与场地。
3.2 1990年代
1990年代,受当时国内整体经济水平的影响,政府投入资金有限,制约了玩具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国内部分地区的玩具图书馆基本处于停滞甚至凋零的状态。1991年10月10日,榆次市图书馆建立了山西省第一家儿童玩具图书馆,但由于经费不足,玩具损坏后无法补充,玩具图书馆日趋冷落[9]。
但在上海、江苏等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省市,玩具图书馆有所发展。比如,1991年上海虹桥镇开设儿童玩具图书馆,为乡镇儿童提供服务;1990年6月1日,江苏省常熟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专门将200多平方米空地改造为玩具游艺场,读者范围涵盖幼儿园儿童到初中学生,服务形式从原来单一的图书阅读拓宽为声像视听、玩具娱乐、商品服务多样化[10]。
3.3 2000年代
新世纪我国玩具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出口迅速增长,1996至2007年年均增速为9.69%。2002年后,我国玩具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据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至2007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玩具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11]。与此同时,国内玩具消费市场也日益增长,玩具图书馆开始呈现兴旺景象。
3.3.1出现为特殊儿童服务的玩具图书馆
2000年,重庆市第一家“爱心玩具图书馆”成立。该馆由重庆高校与台湾民间力量合办,借鉴国际社会的做法,为特殊儿童(主要是发展障碍型儿童)、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家庭及从事特殊教育的人士免费服务,如提供玩具出借与指导、亲子教育咨询辅导等[12]。2009年,天津市南开区特殊教育中心设立玩具图书馆,为区域内的残疾儿童和社区残障人员服务[13]。中国“莱柯泰克”模式的玩具图书馆开始出现。
3.3.2社区玩具图书馆资源共享,形成服务网络
在北京,一些社区的幼儿园开始设立玩具图书馆;而福州一些幼儿园的玩具图书馆逐步向社区开放,利用社区平台扩大影响。天津和上海两地的玩具图书馆开展得较早,都相继建立起社区早期教育服务网络。2005年天津以家庭、社区为基础,利用社区内的幼儿园、妇幼保健所、社区服务站作为早期教育的场地,开展流动玩具图书馆及入户指导等服务;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建立起社区早期教育服务网络,使0-6岁幼儿接受到高质量的早期教育,提高家长等养育者科学育儿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上海卢湾区以学前教育机构为中心,以社区为依托,向家庭辐射,推出一套早期教育的服务机制,建立起覆盖全区的0-3岁婴幼儿早教网络,区内各街道的社区玩具图书馆为幼童们提供了一个舒展筋骨、共同玩耍的空间[14]。
3.3.3城市公共图书馆创建馆中馆
本世纪初,我国沿海地区及大城市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文化娱乐休闲日益重视。政府财力的增长为文化发展提供雄厚的资金保证。部分公共图书馆敏锐抓住读者需求的变化,成立玩具图书馆,运用“馆中馆”模式推进服务。我国玩具图书馆一改之前的颓势,迅速发展起来。据不完全统计,至2009年全国有超过20个城市公共图书馆建立了玩具图书馆。譬如,2003年1月北京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正式开放绿娃玩具图书馆;同年,佛山禅城区图书馆少儿分馆的玩具图书馆成立,收藏了近千件的玩具,为扩大服务影响,每逢周三,工作人员送服务上门,将玩具送到区内各幼儿园,成为名副其实的“流动图书馆”。
3.4 2010年代
2010年代,家庭对婴幼儿教育玩乐的支出越来越多。2016年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市场零售规模增长6.4%,2017年市场规模增长预测为9.2%[11]。玩具图书馆也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这体现在2010-2017年间媒体对玩具图书馆新闻报道的数量变化中:2010-2017年,媒体有关玩具图书馆的新闻报道数量逐年递增(见表1)。其中,2017年全年新闻报道1101条,比2016年增长了63.8%。
表1 2010-2017年玩具图书馆新闻报道量
除了上文提到的幼儿园、学前教育机构、社区、城市公共图书馆开设玩具图书馆之外,这个时期还出现了以下两类新型的玩具图书馆。
(1)城市商业银行开设玩具图书馆。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为吸引客户、培养客户的忠诚度,部分城市商业银行推行儿童财商教育,玩具图书馆便是其中的平台之一。2016年山西太原晋商银行开办“晋邻宝贝营”,由银行网点组织活动,通过组合、拓展和科学实验等方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在专业老师的引导下,以玩具为媒介轻松掌握自然、科学、人文相关知识,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发明创造的无限乐趣。2017年7月山西临汾农商银行开办“尧宝”儿童主题银行,开展亲子玩具图书馆活动。2017年5月辽宁大连首家融合财商教育活动的儿童主题银行全免费开放了小海豚玩具图书馆。
(2)公益组织、团队介入玩具图书馆建设。2011年,深圳爱心妈妈佟春凤带领义工妈妈团为社区的小朋友们开办公益玩具图书馆。2016年,北京易孚泽公益玩具图书馆成立,由公益基金会全额出资,希望在筹款之外,探索一条公益组织、公益项目自负盈亏的模式,使公益项目得到持续发展,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此外,玩具图书馆还扩展到乡村,为乡村儿童带去了欢乐。2016年,志愿者在昆明市官渡区矣六乡宏仁村儿童之家创建玩具图书馆。据《都市时报》报道,该玩具图书馆获得昆明多家公益机构的支持,为矣六乡宏仁村的儿童带去欢乐的同时,也为他们搭建了一个交流沟通、提升素质、促进成长的平台。
4 我国玩具图书馆的主要类别
中国的玩具图书馆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国外玩具图书馆成熟的运作模式为我国玩具图书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从我国玩具图书馆发展来看,依据使用对象可分成两类。
(1)面向社区内幼儿或者低年级儿童和家长的玩具图书馆。这类图书馆一般得到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借助各种高质量的玩具、书籍等资源,通过游戏玩耍来锻炼儿童的能力,启发儿童感知、语言、社交技巧等各方面均衡发展。玩具图书馆还能帮助家长建立一个相互认识、发展友谊、沟通和解决育儿问题的平台,提高家长的教育技能。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兴办的玩具图书馆大多数属于此类型,此类玩具图书馆的优势是资金充足,场地和工作人员配置有保障,实现免费开放。此外,社会上一些早教机构、银行等商业机构也创建了对机构客户开放的儿童玩具图书馆。
(2)面向特需幼儿群体及家庭的玩具图书馆。2000年后,我国开始出现由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联合主办的小型儿童玩具图书馆。这类玩具图书馆采取“融合教育”的模式,以儿童喜欢的玩具为突破口,搭建一个特需儿童与普通儿童一起玩乐、游戏、互动的场所,便于让普通儿童与家长参与到特殊教育中来。同时,玩具图书馆还组织专业的特教专家与学者对特需儿童的家长进行教育培训,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给予他们帮助与支持。此类玩具图书馆具有公益性和教育资源的专业性,不仅得到特需儿童及家长的喜爱,也积极影响着社会对待特殊儿童的态度,重构公众对待特需儿童的心理[14],进而提升社会对特殊儿童及家庭的接纳与包容程度。
5 建议
游戏能促进儿童社会技能、认知、语言、体能,以及想象力与创意力的发展,有利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增强自我认同、自我表达及社会归属感。游戏是儿童的权利,《儿童权利公约》肯定了儿童的娱乐权,社会应为儿童提供游戏的机会与环境[15]。中国玩具图书馆健康持续发展,还取决于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具体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5.1 培养社会、家庭对儿童游戏与娱乐权利的正确认知
目前,社会对“游戏是儿童天然具有的属性”这一理念认识不足,对游戏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还缺乏基本的认知。虽然社会上儿童的玩具五花八门,家长也热衷于给孩子购买玩具,但对儿童游戏与玩具的认知只停留在表面;很多家长只愿意花钱买玩具,却不愿意花时间陪儿童玩游戏、不重视亲子关系的培养。玩具图书馆应注重亲子活动内涵的深化,发挥主题活动的示范作用,培养社会、家庭对儿童游戏与娱乐权利的正确认知。
5.2 对特教背景的小型儿童玩具图书馆,加强专业人才建设
我国玩具图书馆由于建立时间短,针对特教需求的小型儿童玩具图书馆如何帮助特殊儿童自然融入社会的实践和研究还远远不够。在强调基本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社会大前提下,公共图书馆所创建的玩具图书馆在为特殊儿童服务时,除缺乏服务经验外,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更为突出。笔者认为,玩具图书馆要建立“人才的共享”机制,以公益的形式吸引特教教师、医生、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或其他专业人士作为志愿者参与玩具图书馆的建设,贡献其才智与专业技能。例如,公共图书馆可考虑通过增加此类专业志愿者的信用积分,当积分累积到一定等极,即给予享受图书馆服务的便利并作出相应的肯定,如颁发“荣誉读者证”、提供专业研究空间、提供文献保障服务,从而调动他们参与玩具图书馆服务的积极性。事实上,无论是社区的特教玩具图书馆还是公共图书馆中的“馆中馆”,都已经为专业人士学术观点论证、实践研究工作提供了平台。这种公益性的“服务交换”,不仅可向玩具图书馆的管理者传授相关服务理念与技能,也有助于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玩具图书馆对于儿童,尤其是幼儿,是一种崭新的社会教育方式,其重要性不亚于近年来社会上大力推广的儿童阅读活动。目前我国各地的玩具图书馆虽然蓬勃发展,但在开放方式、管理模式、合作对象、工作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只有通过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建设,不断深化服务内涵,玩具图书馆方可获得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