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而后立,我国红麻纤维行业如何涅槃重生?

2018-07-10程醉

中国纤检 2018年7期
关键词:红麻纤维

文/程醉

近年以来,红麻纤维行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从原材料种植到纤维及其制品,整个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萎缩。那么,我国红麻纤维及其制品行业的出路又在何方呢?

红麻的中文学名是“大麻槿”,又称洋麻、槿麻,是锦葵科木槿属的一种一年生草本韧皮纤维植物。红麻原是生长于非洲的野生植物,但于公元前便人工驯化、种植于印度次大陆。1908年,红麻从印度引种到我国台湾省,后又传播到东北、华北和江浙一带。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红麻重新选育试种成功之后,我国栽种红麻的区域和规模迅速扩大。迄今为止,除了青海、西藏之外,我国处于北纬47度以南的各地均有种植。近年以来,红麻纤维行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从原材料种植到纤维及其制品,整个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萎缩。那么,我国红麻纤维及其制品行业的出路又在何方呢?

原料:几经沉浮凸显的问题

毋庸置疑,纺织纤维是人类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必需品,因此红麻和我国其他许多服用天然纤维植物一样也是舶来品,它的原产地存在印度或者非洲两种观点。目前,世界上红麻的生产国主要集中在亚洲的印度、孟加拉国、缅甸、泰国以及我国,其中印度为第一生产大国。国内红麻的种植主要集中在河南、安徽、山东、广西、湖南、福建、四川、江西等省区。

从1928年我国有记载的引种红麻开始,这种纤维植物便可用命运多舛来形容。上世纪50年代,因全国大面积发生红麻炭疽病害而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到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由于推广抗病品种,红麻的生产才得以恢复发展。改革开放后的一二十年,是红麻纤维行业最为红火的时期。当时红麻纤维被大量用于生产麻袋以及包装用布料,鼎盛时期我国最高年产麻袋9亿多条。

然而,随着其后改革开放的深入,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红麻及其纤维制品行业又陷入了新一轮的萎缩和衰退。尤其是在麻袋被塑料编织袋取代之后,红麻纤维的使用量便呈现出急剧减少的趋势。随之而来的便是我国红麻种植面积的大量下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红麻种植面积大约仅剩100万亩左右。

那么,在目前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红麻纤维使用量减少,麻纺全行业疲软的大背景下,我们是否还有必要下大力气来发展红麻纤维这个产业呢?这其实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同时也是地方政府在农业发展方向上让决策者十分纠结的问题。不过,从长远来看,红麻纤维产业的发展确实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

近年来,国家层面上的一系列诸如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等计划,都表达出了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既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工作的重点。从实际情况来看,近几年陆续出现的乡村旅游、水果采摘、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等已经在全国各地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相对来说,红麻的种植以及对红麻纤维的深入开发则成为了较少人员和资金涉足的“蓝海”。

所谓“蓝海”是经济学上的一个名词,我们可以把它解释为是指一种没有恶性竞争,充满利润和诱惑的新兴市场。

有位作家曾说:“当我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满口子曰诗云时,母亲正戴着破旧的手套匆匆忙忙地把一株株红麻的叶子捋下来;当李清照、徐志摩、托尔斯泰神秘地闯入我的世界时,母亲正站在齐膝深的水塘里把沤好的红麻漂洗得雪白雪白……”他还说,20多年前的那一片又一片的红麻地,藏满了他无数的梦想。文人情怀总是诗,但情怀不能产生效益。红麻产业能否顺利发展还要综合来看它能够给广大人民群众以及环境生态等方面带来多大的好处。

红麻这种纤维植物具有耐旱、耐盐碱、耐贫瘠、易种植以及纤维产量高等特点,因此在目前大多处于荒废状态下的山地、坡地、盐碱地和低产田里面都能够广泛种植,不但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同时对于生态保护也具有很大的意义。

另外,从实际情况来看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缺少劳动力而致贫。比如说,因病致贫、因伤致贫等等。红麻的种植既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也不需要精细管理,对于这部分群众来说种植红麻仅需在后期收割时雇工帮忙即可有较好的收益。在红麻纤维市场价格合理的前提下,种植红麻无疑是一个脱贫致富的选项。

目前国内尚未形成红麻规模化种植的地区。从麻纤维行业来说,我们的苎麻有苎麻之乡“四川大竹县”,亚麻有亚麻之乡“黑龙江省兰西县”等等,因此红麻产业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也是一个契机。“人无我有,人有我先”,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旦抓住了红麻产业发展的先机,对于当地乡村振兴计划也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红麻及其纤维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来看,形势也比较乐观。值得欣慰的是,就是在红麻产业急剧萎缩的这一二十年之中,广大研究红麻的专家、学者仍然是不忘初心在呕心沥血地从事着提升红麻纤维品质、拓展红麻纤维应用范围以及红麻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据相关专家介绍,对于红麻的利用主要集中在红麻全秆制浆造纸、棉麻混纺面料、红麻人造纤维板及麻塑复合材料、红麻生态型土工布及窗帘墙布装饰材料、红麻碳、红麻种子油脂等方面。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虽然红麻全身都是宝,可以使用到很多方面上去,但不论是哪一个行业都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其结果就是直接导致了我国红麻种植规模不能得到大量的提升。但是,随着纺织科技的高速发展,将红麻纤维运用到纺织服装行业中去已经成为可能。假以时日,红麻纤维必然会成为服用纤维中冉冉上升的一颗新星。

市场:步履蹒跚面临的难题

红麻因为其内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高,就造成了纤维粗硬,伸长性、弹性差,无法纺制成细度较高的纱线,基本上不能满足纺织服装面料生产的需要。据说连《大英百科全书》里面都直接定论其为不能作为服装面料的生产。因此,也导致了长久以来红麻纤维只被我们用来制作麻绳、麻袋等产品。

研究发现,红麻纤维的横截面为五角形、六角形以及多角形,纤维细胞厚度整齐呈圆筒状。其纤维长度一般在2~5毫米之间,单纤维较短且参差不齐,确实无法单纤维纺纱。经过二道梳麻后的工艺黄麻纤维,一般经纱用麻长度在17厘米左右,纬纱用麻长度在16厘米左右。虽然可以解决红麻单纤维较短难以纺纱的问题,但是又太粗不能直接运用到纺织织造中去。

不过,经查阅过往资料我们发现,早在十几年前国内一些和纺织有关院校的研究人员便已经在想方设法,通过先进的技术使红麻纤维能够被运用到服装面料的生产之中去了。简单地说,就是对红麻纤维精细化改性以及可纺性能等课题的研究。

传统上农民处理红麻就是直接放到水田里进行“沤麻”,再经过敲打获得熟麻,也就是我们所称的脱胶工艺。另外还有化学脱胶、生物酶脱胶等很多种技术。但是,不论是哪一种脱胶法都不能解决红麻纤维细度和长度之间的矛盾。脱胶会使得红麻纤维变细,但要想达到纺织服装面料要求的细度,又会因为过度脱胶而长度变短,无法纺纱。

从发表的论文来看,理论上或者说实验室条件下解决红麻精细化处理以及增加可纺性的方法着实不多。从实际情况来看,除了实验室织造出的部分红麻纤维与棉纤维混纺面料的服装之外,红麻纤维在纺织服装上的应用连规模化都尚谈不上,更别说产业化了。

但从红麻混纺面料制作的服装来看,也确实具有其独一无二的风格。红麻制品不论是在光泽度、悬垂性和织物纹路上都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因为纤维横截面的关系会使得红麻纤维面料产生一种漫反射的现象。粗犷豪放风格的产品看起来居然会让人产生一种特别舒服的感觉。同时,红麻纤维面料还具备较强的吸湿、排汗、抗菌等特性。更重要的是,与其他麻纤维相比红麻纤维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倘若红麻纤维能够真正进入到普通的纺织服装零售终端,或可能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经济效益。

目前,我们常见的红麻纤维织物主要集中于装饰和工业用纺织品等方面。比如说红麻无纺布、红麻土工布等等。

地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到的产品,红麻纤维虽然不能直接织成地毯使用,但是,它因为价格低廉、耐摩擦等特点作为地毯底布(背布)的使用量却比较大。红麻纤维地毯底布是利用氯使得其束纤维分裂后,便能纺高支纱和布。比如说12支织造红麻地毯底布。

窗帘也是我们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的纺织品之一。红麻纤维在窗帘面料中所占的比例虽然不高,但其特有的风格却是其他产品所不能比拟的。笔者曾经在四川阆中古城一家客栈就见到过采用红麻纤维面料制作的窗帘,当时便觉得眼前一亮。后经询问客栈主人得知,这种窗帘是她购买回红麻布自己制作的。唯一的缺点就是当时感觉红麻布料太硬,后经人指点使用柔顺剂之类的产品浸泡两天便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来,她又陆续把客栈里的沙发套等都换成了红麻纤维面料。与古城里面大大小小同质化的客栈相比,她家的特点和风格立马便凸显了出来。据说现在她的生意很好,住店还得提前预约。可以说,她的成功与红麻纤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地毯、窗帘都是常见之物,红麻纤维拓展应用领域的成果还有能够让人大开眼界的地方。

i品牌是宝马集团继宝马、MINI和劳斯莱斯之后,最新的第四品牌。其i3款是针对纯电动研发的电动车型,产品主打的是环保理念。据说这款宝马i3从设计到生产都特别注重可持续生产和回收再利用。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它的内饰表面材料就采用了红麻纤维内饰衬板。

土红麻和洋宝马的结合,乍看之下或许会让人大跌眼镜。不过,汽车工业实际上长期以来都一直在寻求成本低、质量轻、强度高、可回收利用以及可生物降解的新材料。因此,红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被应用到宝马车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红麻纤维在经过脱胶、阻燃等一系列处理之后与聚丙烯纤维进行混合、梳理,最后经过铺叠成网、异位对刺固结、层压以及粘合等非织造技术制作成汽车内饰板。相较于之前汽车一般采用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来说,红麻纤维内饰衬板的体积质量比之要轻得多,更重要的是要便宜得多。

红麻纤维可以应用的领域相当广泛,除了上面谈到的还包括红麻种子油脂、麻叶饲料、生物能源等等其他很多方面。红麻这种植物适宜生长的区域也相当广泛,并且种植要求也很低,我国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是传统的主产区。

目前红麻产业面临的问题千头万绪,但最主要的还是由于收购价格过低,导致了红麻的种植无法大面积保障。红麻原料的来源不稳定,也就让很多生产企业失去了对其开发、生产的积极性。需求不足又反过来导致了红麻价格长期低迷,农民也不愿意种、收、卖,从而便形成恶性循环。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但能够促进农民增收,实现荒地创收,对于整个红麻产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行业:质量与创新必不可少

红麻纤维产业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麻纺行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产品结构单一、生产设备落后、原料主要依赖进口等诸多问题导致了整个行业的日益萧条。据了解,我国现存的红麻企业已不足100家,而且绝大部分都生产经营困难。时至今日,我国红麻产业的转型升级已是历史的必然。

事实上,目前孟加拉国、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红麻纺织业发展十分迅猛,实力也不断增强,给我国红麻产业链上游的企业带来很大压力。我国传统上一直以生产红麻纱线为主,产品结构单一的企业在面对直接进口红麻纱线比自己购买原料再加工还便宜的现实后,只能选择关停倒闭。

不过,一部分注重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及早实现了和东南亚红麻纺织产品实现差异化产品定位的企业却获得了更好、更多的市场机会。

上世纪90年代末,江西省一家生产纯棉帆布的企业遇到了一个“意外”的订单。一家欧洲公司送来样品,要求他们生产红麻纤维帆布。当时在国内市场上,红麻纤维帆布属于全新的一个产品。这家企业从那以后就开始结缘红麻纺织,并且转型成为了一家专门从事红麻纺织生产加工的企业。在我国整个红麻产业疲软、萧条的这些年里,这家红麻纺织企业的生意却做得风生水起。

前几年红麻业内抱怨声四起,总是怨天尤人地说劳动力成本上涨、外麻倾销等问题。实事求是地说,想要依靠传统的麻袋等红麻纺织产品去振兴我国的红麻纺织产业是很难的,要想禁止从东南亚进口红麻纤维及其制品更是不可能的。我国的红麻生产加工企业只有依靠自身的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才是硬道理。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我国出口到日本的粮食产品,按照日方要求需全部使用红麻纤维袋包装,主要原因就是红麻这种天然纤维更环保、安全,因此在我国食用包装领域提倡使用红麻袋代替编织袋也是可行的。

从原材料角度来看,相对于棉花种植有补贴,国家在政策层面对于机械化程度低、市场占有率不高的包括红麻在内的麻类种植缺少扶持也是客观事实。种红麻赚不到钱,才是国内红麻种植面积萎缩,农民不愿种红麻的根本原因。也直接导致了我国红麻纤维原材料依赖进口的程度高达80%以上,这还是保守估计。一旦进口红麻原材料减少或者价格出现波动,对我国红麻产业都将带来极大的影响。

实际上,麻纺产业内的有识之士都认为国家实行种麻直接补贴政策,完全符合新形势下的惠农政策。一方面,农民种植麻类作物按面积进行种麻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和良种补贴等,使种麻农民与种粮、种棉农民一样都能得到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惠,享受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通过保护种麻农民的利益,调动麻农生产积极性,也有利于包括黄麻纺织在内的我国麻纺织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块印度进口的手工结节红麻纤维地毯在电商平台售价上千元,而国产的红麻纤维地毯则是按重量兜售,一公斤包邮。究其原因,两者的差距就在“品质”两个字上。简而言之,我们卖的是红麻纤维产品,而别人卖的红麻纤维艺术品。其实,产品和艺术品之间的也就只有“创新”两个字的差距。比如说,同样一块红麻布料,放在门口只是一块寻常的脚垫,给它染上颜色,加个框,挂在墙上就变成了一幅装饰画,顿时身价倍增。

萧条的红麻产业需要有超前理念、时尚观点、全局眼光的人们去折腾,去创新。东南亚红麻纤维纱线的优势在于其原材料成本和质量都比我们的好,但是他们的生产技术远不如我们强,尤其是放眼全世界,追求高品质,创新发展的观念更不如我们。只要我们把产品做好了,整个产业也自然就“活”过来了。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我国红麻纤维如果能够在进一步加强与产业链下游的纺织服装、装饰材料、工程建筑等行业紧密合作的同时,延伸加强与保健品、旅游、服饰等产业对接工作,继续扩大麻纺织产品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和占有率,那么,困难只是暂时的,红麻纤维产业的前途一定是光明而广阔的。

猜你喜欢

红麻纤维
流式细胞术测定玫瑰茄及红麻的基因组大小
解锁先进功能纤维
纤维的无限可能
中轻度镉污染耕地中不同品种红麻生长特性和栽培方式研究
腹部纤维型纤维肉瘤CT表现2例
不同红麻品种修复中轻度镉污染农田试验
红麻粉/PP复合纤维的制备及其基本性能*
质核互作型红麻雄性不育系细胞学形态观察
Supercool纤维牛仔面料的开发与生产实践
膳食纤维如何让你“少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