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地居住项目设计理论分析
2018-07-09高守国
高守国
摘 要:纵观现阶段房地产市场的项目,在山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并没有被城市建项目设充分利用,针对山地住区的居住区设计还有待研究。因此,从山地居住区环境出发,具有针对性的研究山地住区选址、住区规划、住宅建筑形式、住区景观规划就成为了本文的出发点。本文对山地居住区项目进行设计分析和研究,为日后的山地居住区开发策划设计提供实际参考。
关键词:山地居住;项目设计
1 前言
现阶段的山地居住区,从发展趋势来看,设计思想应从生态系统的观念出发,居住区同周边环境的关系应是共生的、可循环的、并且能够再生的,达到人与自然相和谐发展的境界。从项目策划开发起, “以人为本”的思路指导设计,注重山体的本土化特色与项目主题融合的同时,强调消费者在小区内生活的便捷舒适。
山地居住区的设计需要适应自然环境条件:
(1) 总体布局与地区气候环境相协调,单体设计与地区气候环境相协调,景观设计与地区气候环境相协调。
(2) 总体功能布置适应地形地貌,住区环境设计适应地形地貌,道路交通组织适应地形地貌。
(3)塑造外部空间形态的同时,内部空间与之交流。
根据山地居住区独特的地理环境,我们不能使用平原地区普遍规律性的设计手法分析设计原则,所以我们仅从规划布局进行分析、建筑单体设计、景观环境塑造的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2 规划布局整体性
虽然为使山地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做到顺应地势修建,需要我们在设计的阶段尽可能考虑到更多的因素,在施工的阶段面临更多的难题,但是完成后的居住区效果也能更好的展现出地域特色。景观随山走势,富有韵律的地理条件变化,使得居住区拥有别样的动感美,舍弃一般平地基地为满足利益最大化而导致的高密度设计布局。
我们在作初始设计方案时,因应用全局性的思维,把建设基地与山地自然环境整体放在一起考虑,通过综合分析居住区所在的区域原始地貌,使居住区的平面布局在不脱离基地本身的基本的气候条件(日照、通風)下,尽可能的同山体走势相协调。在设计的过程中,运用整体性的思路,在详尽分析基地纵向高程的基础上,建筑群体立面布局就势而为,真正做到居住区“生长”于山体中,项目同环境融合,为消费者带来美好的视觉盛宴、丰富的空间感受。
山地场地是多种坡度与坡向的组合,住宅间距与交通组织都会受其影响,复杂的地形往往也给住区整体规划带来许多问题,尤其是北方的居住区,地理气候不同于南方,需要更高的日照要求,坡度、坡向是在项目设计时需要重点注意的地方。
同时,在对山地居住区道路规划时,应该根据国家交通部对人车爬坡的相关规定,设计出适宜的居住区交通流线。通过实地测量基地基本的地形条件、分析原始景观特点,在避免对山体进行大规模的改造的情况下,设计出既满足交通流线组织清晰、路线又通达的路网系统。
3 建筑单体适应性
在建筑布局时,宜分析研究场地限定条件的因素。大连山地区域地形变化、视线关系十分复杂,(如地形、风、光照、视线遮挡关系等)考虑核心影响因素,并根据核心影响因素对场地进行归纳和分区处理,以便于建筑更好地与场地结合,充分发掘场地特点的同时满足建筑的设计要求,并根据对不同性格场地的分析以确定该区域所适合的建筑类型。
在建筑平面布局方面,在掌握实际地形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购房者住区尺度舒适的条件下,尽量组合出多种平面布局方式,达到住宅密度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正确充分的利用山地。
每一种不同组合方式下的平面布局,其内部的建筑、景观绿地、道路三者所占基地面积的比例也大不相同、各有利弊。如,单元围合式的平面布局方式,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居住模式,这种方式为邻居间的沟通交流提供场地,但需要较多的道路场地,占用了过多的建设用地。平行式的排列方式居住密度最高,但形成的绿化效果不好,造成的环境感受较差,住区内的通风采光都不理想。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结合地形充分考虑的。
在进行住宅单体设计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原始地形,参考地形的特点,丰富建筑立面设计,打造立体空间感受。建筑平面基底设计与山地衔接的方式常用手法有“地下式”、“地表式”以及“架空式”三种。
建筑地面直接与山体衔接为“地表式”,当山体高差较小时,提高勒脚和筑台的方式都能很好的解决落差。具体选用手法可参考利用错层、掉层做出的分层退台等效果。
当山体坡度在10%~30%间时,应用错层的方式比较合理。当山体坡度在30%~60%时,通过掉层解决建筑形体与山体的矛盾。当山体坡度为20%~60%时,采用跌落的方式。
单元式住宅,利用山体坡度,顺着坡度的走向阶梯型跌落,下层住户的屋顶可以利用为上层单元的平台,建筑与山体浑然一体。
“架空式”的布局方式底面与山体是脱开的,建筑荷载由柱子或局部建筑支撑,此种设计方式,可以很好的适应地形,下部空间可以很好的与景观结合。
基于无可避免的北坡、大坡度这些不利因素,住宅建筑的处理手法建议采用以下三种处理方式:
① 处于山地北坡面南侧位置的建筑单元,北侧平面布局设计成退台式,不仅设计出露台空间,还可以消除两栋楼之间的遮挡问题。
② 在遇到南向高北向低的山体情况时,可以通过在平面布局中设计功能性的房间将北侧住宅人为的提升到合适的高度,或者将集中式停车位设计在北侧位置,来缩短住宅间距。
③ 在小区规划时,在基地南侧设置建筑层数比较低的联排类住宅,而将高一些的多层住宅布置于基地北侧。通过这种采用北坡南侧建筑高度小于北坡北侧建筑高度的方式,来缓解北坡劣势。
景观塑造多样性。山地居住区的景观设计重点是人工造景与自然山体的结合,应该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合项目区域的气候特点,随山走势,塑造立体的山地景观层次,力求呈现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完整的自然景观之美[31]。
第一,景观设计必须结合山体的立体性,放弃以往平地设计的惯用方法,尽可能的选择基地原始绿化景观。
第二,山体规划设计中,挡墙、边坡不可避免,可利用其塑造成多基面的景观要素。
第三,利用乔木、灌木丛、草地三层次,将景观绿化的自身植物群落的结构立体化复层种植。
这一设计过程其实就是对各种资源的有效重组过程。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项目成功的关键,是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形成有特色的产品。
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学习,论文通过对实际项目的考察,总结出山地居住区在设计上需要坚持整体性原则、适应性及多样性原则,来解决山体居住区规划布局、建筑单体设计、景观环境塑造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唐璞.山地住宅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2] 黄光宇.山地城市规划与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3] 许华华.山地居住区的节地方法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
[4] 刘锐.山地城市住区外部空间设计评价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
[5] 马建.山地住区适地性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