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设

2018-07-09蔡京津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12期
关键词:规划建设生态系统对策

蔡京津

摘 要:本文通过将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的现状分析,对比内部优势和劣势等因素做综合调查研究及分析, 最后提出宏伟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规划建设;对策

1 宏伟区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现状

宏伟区是一座环境整洁优美、生态良好、宜居和谐的文明城区。截止2016年,宏伟区建成区内公园、游园等共165.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2.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2平方米。虽然区域整体森林覆盖率已达到创建辽宁省森林城市的要求,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绿地空间分布不均,公园辐射存在空白。此外,城区绿地空间布局不够合理,现有绿地主要分布在宏伟区中西部城区,辽阳石化附近公园绿地服务半径未能达到城区全覆盖,仍不能全部满足“市民出门500米有公园绿地”的要求,只能采取道路林网绿化的方式,绿道宽度有待增加。其次,城市未能充分体现本土特色。绿地建设对优良乡土景观树种和珍贵树种应用不够,未能充分发挥本土自然资源和特色人文资源的优势。第三,防护绿地仍需要进一步提升数量及质量。需要建设足够的防护绿地以保障生态安全和人居环境。

2 SWOT分析

2.1 优势

2.1.1 自然本底良好

宏伟区地处辽宁省中部腹地发达城市群南侧,距离辽阳中心区5km,总面积14989公顷,通过沈阳航空港和大连港口贯穿全国。处于辽东山地丘陵与平原过渡地带,地貌类型齐全,地貌分区规整,地势由东南向西递减。区内自然地理形态多样,有河流、草地、温泉、冷泉等不同要素及矿产资源,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辽阳的一个城区,宏伟区拥有4A级旅游景区,城市近郊旅游资源可观,受地理区位的影响,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为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境内现有植物854种,有记录的脊椎动物共计5纲31目69科227种,无脊椎动物15纲39目82科486种,农林业昆虫300种。

2.1.2 人文底蕴较深厚浓郁

宏伟区的应真寺、曙光镇的玉皇庙都充分展现了宏伟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目前,宏伟区有文化馆2个,公共图书馆2个,档案馆1个,数字影院3个,农家书屋35个,城市社区书屋6个,民营演义团体8个。省级非物質文化遗产项目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个。

2.1.3 生态基础较好,新规划区绿地按指标严格建设

2016年,宏伟区市域森林覆盖率为30.72%,城区绿化覆盖率42.9%,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7平方米,居民日常游憩绿地数量16个,基本满足市民出门500米有休闲绿地的要求。

2.1.4 林产建设水平稳步提升

一是科技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积极开展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新建寒富苹果、大榛子基地等基地3处,面积500亩,辐射带动农户120多户。大力推广先进的生态栽培管理技术,实现了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提高果品质量、增加单亩产量、减轻田间作业强度,推进现代化林业发展的目的。二是林木种苗建设得到巩固。全区现有林木良种基地1个、面积0.02万亩、苗圃1处、苗木年产量1.1万株。

2.2 劣势

2.2.1 森林资源分布不均,缺乏生态廊道连接

森林植被分布东高西低,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较低,生态服务功能有待提升。辽阳宏伟区森林蓄积量225832立方米,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56立方米、公顷,远低于全国水平。山区残次林和灌木林需更新改造,飞播林因密度过大而生长缓慢,纯林面积比例大,混交林面积小。

2.2.2 人均水资源匮乏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用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问题不断加剧,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宏伟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宏伟区人均占有量616.9平方米,略高于辽宁省平均值,仍属于严重缺水地区。而随着宏伟高新经济开发区工业发展,用水量大大增加,在宏伟区十三五规划汇中将引用杨家水厂作为工业用水第二水源地,在相邻的前进河小流域地下水将缺乏补偿,这将不利于东部山地-沟域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2.3 生态文化建设有待提升

宏伟区拥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与大量的文人资源,但目前城市公园、街旁绿地、森林公园等休闲场所环境解说信息较少,缺少科普标识,一些老龄化树木具有文化意义缺乏择优保护,休闲型绿地缺乏植物文化演绎、地带植物景观意境。

2.2.4 城市绿地规划和管理能力有待加强

宏伟区生态建设基础不错,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中心城区森林质量和效益不高。主要体现在规划范围内主要道路新华路宏伟路等防护绿化、新开河沿线护岸绿化以及城区与城郊边际缺乏生态风景林与城市森林体系建设有一定差距,没有形成有效的森林生态网络,有待提升;二是城市建成区绿地网格体系仍不够完善,绿化布局不尽合理。主要体现在老城区绿地率不高、刺槐等树种老化,部分绿地乔木树种和用量不足,公园绿地面积及分布不均,东部工业区缺乏服务半径内的公共休闲绿地、部分单位庭院绿地面积不足等方面。宏伟区的城市绿地规划的前瞻性与指导性亟待完善。

3 对策和建议

3.1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根据宏伟区生态现状基础性分析,以建设生态安全格局为目标,增强区域生态格局与功能空间上的连通性,构筑生态平衡的网络格局。根据生态要素发挥的生态功能的差别,选择相应的保护控制对策,形成该区域内“生态基底、网络联系”的生态安全格局。

3.2 深度整合自热资源与人文资源,深化生态文化建设

宏伟区历史悠久,人文优势明显,代表了生态文明建设程度。森林城市的重要特色在于把森林、树木与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建立森林公园、城市森林绿廊、森林农业观光旅游带、生态科普教育基地、森林健身步道等慢性系统、森林城市标识系统,在重要场馆、景区、农林观光点灯处设立参与式、体验式的生态课堂,使人们可以直接体验城市森林提供的生态、经济和文化等各种产品,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全民意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3.3 大生态修复力度,建立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生态系统

宏伟区应强化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严格控制龙石景区水源保护区、新开河上游河道及前进河水系两侧等生态敏感区域。加快林业生态保护与修复,开展城市主要道路绿色廊道及工矿区、边坡生态修复工程。健全外来动植物疫病疫情预警和应急反应机制,构筑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安全防护网络。

3.4 生态建设为指导,因地制宜规划

森立城市建设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林木的管护也要因地施策,科学管理。为创新森林城市建设机制,各地还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市场主导的森林城市运作机制,实现“城在林中、水在城中、林水相依、林路相连、山水相映、绿美相拥、产城融合”,有效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和城市生产力、竞争力。

3.5 宣传生态意识,提高市民素质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普惠民生的福祉。要鼓励群众参与义务植树和城市绿地与树木的认建、认养、认管,努力实现参与社会化、建立多元化、管护长效化。营造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电视、刊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短信、微信等新兴媒体,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引领者。此外,培育社区文化,充分依靠民间与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社区文化参与面广,影响力大,从而构建以点带面,以线带片,以城带乡的生态文明建设。

猜你喜欢

规划建设生态系统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变电站规划建设法律手续办理常见问题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医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生态系统视角下:农村留守幼儿情绪问题的形成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网络空间的生态化治理研究
低碳城市建设视角下城市新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