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质量控制研究
2018-07-09董振波
董振波
摘 要:随着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工程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市政道路易受行政干扰和地质情况及人为等因素影响,施工场地狭窄、战线长,地下管线交错复杂,而工期要求紧,此外还要综合考虑城市道路、交通、给水、污水、雨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以及绿化等因索影响,施工难度大,质量难以控制。工程质量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任何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质量隐患。所以,要在施工生产全过程中下功夫,把功夫用在平时,用在日常质量管理中。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难点;措施
1 前言
影响道路质量的因素很多,有设计方面因素、有建材的品质因素,有施工的因素,而施工质量又与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责任心、操作以及施工工艺等密切相关。本文分析了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难点,探讨了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2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难点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比较困难,具体难点如下:
市政道路施工的施工场地狭窄,人流难以控制,封闭交通困难。另外,电力、电信、自来水、煤气、热力和排污管道等各种管线彼此交织、相互干扰,这样就使原来狭窄的场地显得更加拥挤,同时也使质量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零散,增加了质量控制的难度。
为了减少工程建设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干扰,对施工作业的周期要求非常严格,只能提前完成施工作业,不准推后,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工期,安排工程进度计划要有周密性。
市政道路施工经常遇到与光缆、供热、给水、煤气、电力、电信等管线位置不明的情况,如果盲目的施工,则极有可伤害管线,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以及重大的社会影响,同时也给道路工程进度带来影响。
3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3.1 图纸会审,现场考察
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是组织施工的技术依据。施工前施工人员应认真熟悉图纸,结合图纸,仔细做好施工现场的考察。这样可检查出:设计依据是否充分计算数据是否正确、与周围环境是否相符合、工程地基处理和结构设计是否合理、设计是否符合规范、施工是否安全、施工图纸和说明是否清晰和齐全等。
图纸会审后,各方面提出的修改意见和研究确定的修改方案,要由有关部门写成文件,并由设计部门签发设计变更通知单和设计修改图,作为工程施工依据。
3.2 测量质量控制
由于市政道路工程的线型布置特点,平面控制点通常按复合导线布设,市政道路由于建筑物、构造物较密,地下管线复杂加之排水管道定位精度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应提高其测量精度,以免发生配套管线碰头和擦边现象。市政道路工程高程控制一般按线路布设成复合水准路线,水准点的布设应有永久性水准点和临时性水准点两种,在路线起、终点和需长期观测的重点工程附近宜设置永久性水准点,应标志明显、牢固、使用方便。高程测量的精度要求不低于三等,并按有关规范规定的观测计算方法进行复测并签证,测量控制要严格按照二级复核程序要求,即施工单位放样、复核无误后,报监理复核,误差值必须控制在允许误差值内,并及时完成测点任务后加以测量保护,监理检查、记录并复核签收。
3.3 原材料質量控制
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设备必须有出厂质量合格证书、出厂检(试)验报告及复试报告,并注明使用工程项目名称、规格、数量、进场日期、经办签名及原件存放点。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在使用前必须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交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试验机构进行复试,复试结果合格方可使用。递交材料凡复试不合格,应按原标准规定的要求再次进行复试,再次复试的结果合格方可认为该批材料合格。两次报告必须同时归入施工技术文件。
3.4 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3.4.1 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填方路基开工前,必须进行填方试验路段,试验时应记录压实设备的类型、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工序、每层填料的松铺厚度、材料的含水量等,根据试验得出的技术参数作为该种填料施工的依据。在填方路基前将原地面上的杂草、耕作物及地表层腐殖土清除干净,用平地机整平,再用压路机进行填前压实,如果清表后原地面、表层土含水量较大,就必须就地翻松、打碎、晾晒,在达到最佳含水量或允许偏差条件下,直接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3.4.2 挖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挖方路基应按设计的横断面及边坡坡度要求自上而下逐层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和欠挖。边坡开挖后及时做好排水工作,防止雨水冲刷边坡,严禁因开挖方式不当而引起边坡失稳或坍塌,土方开挖严禁用爆破法施工或掏洞取土;石方路堑边坡坡面严禁过量爆破,非特殊情况不得采用大爆破施工。边坡修整与边坡的稳定也是施工的主要工序,开挖层靠边坡的两侧宜采用减弱松动爆破或光面爆破,以利于边坡稳定。
3.5 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混凝土的配合比不满足要求、和易性差、抗压抗折强度不足、路面出现各种裂缝等等。为保证混凝土的强度与和易性,在搅拌之前,必须按设计配合比进行各材料的配置,依据现场施工条件与气候情况,加入适量的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混凝土28天的抗弯与抗拉强度要达到4-5Mpa,抗压强度要达到30Mpa-35Mpa。混凝土的浇筑工程中,须先将基层用水浇湿,采用平板式振捣器对其进行均匀振捣,砂将层的厚度不宜过厚,控制在5mm的范围内,模板边和接口边处的混凝土应先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再改用平板式振捣器振实。对于混凝土路面中的常见裂缝,主要有以下几种:纵横向裂缝,即裂缝方向与道路方向平行或垂直的裂缝;网状裂缝,即裂缝纵横交错呈现网状分布,裂缝宽度大于1mm;反射裂缝,它是指在温度作用与车辆荷载的共同作用下,由原本在路基基层的裂痕延伸到路面而形成的。对于不同的裂缝,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控制:(1)纵横向裂缝与反射裂缝,若缝宽小于5mm,可在缝处灌入改性乳化沥青以防止水从裂缝从渗入到道路的基础结构中,从而控制其对基础的破坏,但当缝宽大于5mm时,则应该使用SBS改性沥青进行灌注,此外,灌注之前必须将裂缝附近的垃圾和角料清除干净,灌注之后在其上洒上适量石屑或粗砂。(2)网状裂缝,若裂缝是由于结构层处的积水所引起的,那么只需要将表层垃圾和水清理掉后进行新料的铺设即可;若裂缝是由于表面沥青层过薄所致,则可以将裂缝表层清理干净后铺设新的沥青层进行加厚处理;若裂缝是由于路基不牢固所引起的,此时可以使用石灰或水泥重新对路基进行加固。
此外,要合理地安排好路面施工工序和浇筑时间,以保证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连续性,在浇筑工作完成之后,要注意对路面进行及时的覆盖养护工作。
市政道路工程项目是城市文明的体现,它牵涉到国家和社会方方面面,所以要求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应明确各自的质量责任,规范业主的某些行为,加强设计质量管理,加强监理单位的科学监理,通过科学管理,使建设项目科学决策、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共同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保证投资目标的实现,完善市政道路施工,提高质量。
参考文献:
[1] 吕超,吴凯波.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J].企业导报,2010(5).
[2] 葛东法,楼卫平.浅谈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