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预结算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及控制措施
2018-07-09吴旭波
吴旭波
摘 要:现如今,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预结算管理,是一个细致且庞大的工程,预结算管理的成败直接性的影响着工程造价。作为施工单位,不仅要采取有效的预算、结算措施控制施工成本的增加,还应加强施工过程管控,严格合同执行的力度,提高预结算人员的素质,运用实际可行的对策、方法来控制成本。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工程预结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工程预结算;管理;问题
1 引言
大量工程实例表明,工程预结算编制和审核的准确性不但对控制工程施工成本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确定工程造价指标的主要依据。但我国对工程预结算管理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工程预结算在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基于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理论,对工程预结算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控制措施做出如下分析。
2 工程预结算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
2.1 对施工图纸的了解程度不足
施工图纸是开展工程预结算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影响工程预结算编制准确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只有工程预结算从业人员对施工图纸有了足够的认识,才能确保预结算的准确性。通常情况下,同样的施工图纸因为个人的理解和计算方式方法的不同,工程量的计算结果也不尽相同,存在着多少的差异。如果预结算工作人员因缺乏施工现场管理的经验对施工图纸的理解存在误差或因业务水平的原因,那么其计算得出的预结算结果势必会使预结算结果存在较大偏差,导致其计算结果失去应有的作用,甚至会对企业的经济收益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进行工程预结算相关工作时,须秉承严肃认真的态度,确保工程预结算的准确性。
2.2 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十分稀缺
我们国家建筑行业的起步发展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较为滞后,同时也欠缺大量高水平的工程造价人员。因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导致建筑行业各类人才稀缺,而各类高校也因为行业需求的热潮,设置了与建筑相关的诸多专业并招收了相关生源。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各高校培育出了很多与建筑行业相关的人员,尤其工程造价专业的学员更多。但因这些人员项目经验、资历尚浅,如果在面对实际预结算工作时,企业没有好的“传、帮、带”的人才交流和管理措施,直接性的影响着该类人员的业务精通程度和专业水平的提高速度,导致无法很好的完成工程預结算工作。
2.3 建筑工程施工中材料计价比较混乱
建筑工程中,材料费用占全部工程费用的60%~70%,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材料价格发生变动,势必会对工程预结算的准确性造成严重影响。在新时期背景下,建筑工程材料的价格变化不大,一旦材料价格变动过大,就会造成工程施工材料价格管理失控。当前材料市场管理异常混乱,哄抬价格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工程预结算的准确性。
3 工程预结算管理常见问题的控制措施
3.1 施工图及定额的把握
施工图以及竣工图是工程预算编制和工程结算对量审核的依据和确定项目工程量的基础,尤其是工程结算审核的重要依据。只有对相关图纸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方向、进度、概况有一个总体的把握,进而才能为工程预算、工程结算编制提供准确无误的工程量。对定额而言,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没有企业定额,在投标阶段的预算报价、施工过程中进度款的支付、变更索赔等都是参照当地住建行政管理部门颁布的预算定额进行计算。所以,当采用预算定额编制工程预结算文件时,只有对预算定额进行事先学习了解,才能明确预算编制的范围,确保工程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而同样在工程结算的计算时,如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除在工程量清单没有清单漏项、项目特征描述不符等情况时按原综合单价结算外,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工程变更的索赔在没有清单综合单价参考时。由此一来,才能在较大程度上保证建筑工程预算和工程结算编制及审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2 提高编制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
精准的预结算管理和高水平的编制人员的努力有着直接性的关系。在建设工程项目实施之前,施工企业要依照严格的标准来要求编制人员,从招聘就得要要逐步的予以实施,并贯穿于整个工程施工的始终。企业要在招聘的过程之中,设置一个相对较高的录用标准,具体考察应聘人员的道德素养与专业技能,要在最大限度之上来充分的保障整个编制团队的质量。针对其中没法达到相信标准的热源,间距不予以采用,要杜绝其进行相关财务管理的工作。
3.3 提高材料价格审核力度
工程材料价格对工程预结算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建筑市场中,材料价格较为繁琐,并且建筑材料价格会由于季节与地点的差异而改变。所以工作人员应当依照具体特征,比较价值较大、数量较多的材料,这则需审计人员多掌握材料价格内容,把控其变化,多分析建筑材料,从而掌握材料价格的变化,并且,采购人员应随时注重市场材料价格的转变,从而预防材料价格不实的状况发生。
3.4 树立索赔意识和维权观念
建设工程施工时即使前期的各项工作做的很好,但是施工过程中难免遇到不可见因素,那么在做好合同管理的过程之中,确保企业利益不会受损的情况下,要将必要的索赔意识树立起来。在正式施工之前,要逐步的将具体的施工方案制定出来,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保障施工方案可以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因为一部分社会因素与外界因素而使得工期出现延误,务必要的具体部门来实施索赔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进而在最大限度之上来确保员工与公司的利益。
3.5 完善预结算监督体系
审计机关和相关工程管理部门等相关政府部门应介入预结算体系中,对施工企业编写的预结算文件进行有效监督,并提供相应的技术信息为施工企业提供有效模板及数据。因此审计机关和相关工程管理部门等相关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监督机制,机制中明确规定各参与单位的相关职责,确保工程预结算顺利进行。除此之外,施工企业内部还应制定相应的审核制度,避免编制的预结算文件出现疏漏或偏差。负责审核预结算文件的部门应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实时追踪,确保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间增加或减少的工程量进行统计,并进行相应备案签字,确保预结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3.6 加强复核工作
在完成建设项目的准备工作后,还应注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建筑公司安排培训并安排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审稿人进行审查,检查在会计结算编制中是否存在重复条和泄漏的条目,以此来减少预结算过程中的误差,增加了编制工作的准确性。如果有错误,那么在施工开始之前一定要纠正过来。在审查中,必须高度重视一次性指标的分析,并对其进行一次性指标的比较,明确是否具备合格的预结算工作指标,为提高编制工作质量奠定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项目工程预结算的管理,特别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造价控制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在建筑工程的预结算状况并不良好,这只是由于建筑工程自身的繁琐性引起的,更加是由于当前建筑工程预结算的工作人员自身综合素质不足,而且相关审核制度也具有一定的欠缺所造成的,因此,想要在后续的建筑工程预结算当中真正的提高预结算的品质与水平,就需要不断加强相关预结算的管理工作,并且还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预结算能力。对于建筑工程当中的预结算工作的繁琐性来说,还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预结算定额标准,并且不断强化审核工作,才能真正让预结算工作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罗浩洪.建筑工程预结算常见问题与采取措施[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5(1):57~59.